嫩哨仅是导火索 放羊管理+奇葩赛程才是炸药桶
WCBA在过去半个月里的三次闹剧,都和裁判有直接关系。虽然CBA的裁判们已经成为外界的众矢之的,但对比WCBA,CBA的裁判起码还算拥有些经验:在WCBA50名左右的裁判中,有一半是年轻、吹罚经验少的裁判,他们的主业是大学教师,副业才是吹罚WCBA。像浙江与四川女篮冲突的这场比赛中,三名裁判中有两名裁判在此前从未吹罚过WCBA。一名老裁判曾表示每次吹罚比赛,自己都提心吊胆,怕其他两名助理裁判出现大问题。
裁判的不职业只是表象,拨开面纱,幕后罪魁仍然是让人信神信鬼的中国篮协。由于CBA与WCBA联赛的大部分比赛出现时间的重叠,这使得中国篮协长期处于人手不足的窘境,二选一的情况下,中国篮协这位大家长重男轻女,只能偏重CBA。长期积弊,最终导致WCBA的管理存在多处致命缺陷——
现在的CBA,有名义上独立于中国篮协的裁判委员会去监督裁判,如果裁判出现重大误判,裁委会对裁判的处罚也绝不留情。但WCBA至今也没有一个类似的机构,WCBA的裁判基本处于放羊状态。
此外,本赛季的CBA已经引入了挑战机制,主教练如果不认同裁判的判罚,可以要求裁判组通过录像回放重新评估判罚,但WCBA不但没有这样的机制,很多比赛连转播都没有,这导致出现争议的赛事,篮协想取证却连什么也做不了,这也导致黑龙江女篮与八一女篮的最后一刻争议一投,至今也无确凿证据判断是否超时。
更滑稽的是,WCBA的很多场次,现场连比赛监督都没有。山西与江苏、黑龙江对八一、四川打浙江,这三场骚乱赛事都没有比赛监督。一场比赛没有比赛监督作为缓冲地带,一旦出现争议,球队只得直接向裁判抗议,爆发矛盾的概率大大上升。
比赛该有的部件常常真空,不该有的比赛赛制却一个也不少:本赛季,中国篮协对WCBA的赛制进行堪称推倒重来的大改革:12支球队分为南北两区各6队,常规赛结束后,两个赛区的前3名,以及4、5名球队附加赛的胜者进入常规赛8强,然后再经过两个阶段决出最终名次。
没能进入常规赛8强的球队,需要通过单循环比赛决定9到12名的排位。虽然篮协的初衷是增加比赛场次,锻炼球队。但明眼人都清楚,9到12名的排位赛比鸡肋还鸡肋,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山西女篮的队员就曾向媒体抱怨,这样的赛程导致很多不影响排名的比赛,某些俱乐部就全上年轻队员消极比赛,根本起不到一点锻炼作用。
四川和浙江上演全武行的比赛,就是9到12名的排位赛,输赢对双方都无所谓。队比赛结果的漠视,反而让球员将注意力集中在朝对手发泄上了,最终导致了一场让人目瞪口呆的群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