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生存报告:《篮协提供“大锅饭”》 《不差钱的老板》 《自杀式抗争》
CBA俱乐部的收入主要由篮协分成、赞助(包括政府扶持和企业冠名)和票房三块构成。
篮协分成采取“平均主义”,各家吃“大锅饭”。 2012-2013赛季是篮协与盈方新的5年合作期的开端,CBA共有23家赞助商——战略合作伙伴1家,合作伙伴5家,赞助商4家,供应商13家,其中 就包括砸出5年20亿的李宁,篮协分成因此由此前的100万元左右激增到税前1226.76万元。这是CBA俱乐部的重头收入,对于那些没有品牌赞助、票 房不佳的俱乐部来说,这块收入甚至能占到总收入的80%以上。
除了篮协分成,政府支持和企业赞助是另外一块主要收入来源。辽宁队从本钢集团 得到的冠名赞助为1500万元,广东队1200万元,北京队、山西队、江苏队和佛山队等球队能得到1000万,而吉林队、上海队、东莞队和福建队分别得到 400万-800万不等。此外,北京队还有2000万的政府支持收入,辽宁队则在1000万左右。其他球队要么没有政府支持收入,要么很少,只有一两百 万。
CBA俱乐部第三块主要收入是票房。理论上,在NBA全明星级别外援的刺激下,CBA的总体票房应有大幅上扬。但现实并非如此:像山东 俱乐部,将票务打包出售给代理公司,一年才收入100万;俱乐部每场比赛要给篮协提供100张票;另外还有大量“人情票”,中国是个面子社会,有人宁愿花 几百元请客搞票,也不愿自己掏几十块钱的腰包。CBA俱乐部的票房收入普遍在三四百万,真正算得上可观、达到千万左右的,只有球队战绩好、球迷基础好的新 疆队、广东队和北京队。
CBA俱乐部的支出可以简单分为球员工资和其他支出。其他支出主要包括租金、安保、客场差旅费、梯队建设费用等。
有人将2007年新疆引进巴特尔视为CBA拼钱时代的序曲,在那之前,所有俱乐部的投入才1亿人民币,但2011-2012赛季的统计显示,17家俱乐部总投入6.45亿元,平均下来每家3800万元,上赛季这个数字只多不少。
最大的支出是球员工资。上赛季大多数CBA俱乐部光外援工资,就要花1000万元,本土球员工资也水涨船高,广东队上赛季国内球员薪金总额最高,算上奖金达到3500万元。
据图所示,目前CBA仅有5支球队是盈利的,或者可以换个说法叫不亏损,因为在这当中有的球队的利润空间真的非常微薄。例如青岛,他们总收入为1676万元,支出为1600万元,这区区76万的利润对于一支球队来说,几乎可以无视。另外四支盈利的球队分别是北京(726万)、辽宁(1726万)、山西(626万)和吉林(876万),这当中仅辽宁盈利过千万。
令人有所意外的是,总收入最高的广东队却是处于亏损中的,他们进账6700万,却要付出7400万,难怪其总经理刘宏疆在CBA的宣传广告中声称干这行并不能赚钱。与其他球队相比,由于广东队云集了一堆国手,所以他们的本土球员薪金是全联盟最高的,高到甚至超过某些球队的全队薪金总和。
但整体来看,CBA相比前几年惨淡的经营状况,还是有了明显的进步,得益于突飞猛进的篮协分成,至少还是有5支球队在赚钱,这多少是个积极的信号。只是这个比例还不够高,CBA的未来仍然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