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宗罪:地方体育局复辟 开职业化倒车
信兰成上台后在他“信八点”的第一条就列出“职业发展规划设计基础较弱。脱离了实际,省市体育局的定位含糊,过于强调俱乐部,弱化了政府的角色,举国体制作用在联赛中未能充分发挥”。 用了五十八个字其实就为了说明了一个中心思想——"钱,你们来出;权,我们说的算"。
从现在的CBA联赛看,体育局对俱乐部的插手可不是一个"含糊"就能蒙混的过去。以山东俱乐部为例,核心管理层的九人中间,官员占了6人,企业只有3人,而且直接负责球队日常管理的全是体育局的人。拿山东举例子,决不是说其他俱乐部就比山东强,其实很大一部分的球队都是当官的掌握话语权。
再比如江苏俱乐部,出钱的南钢集团在人事任免上处处被动,反倒是省体育局篮排球管理中心副主任胡卫权站在媒体前信誓旦旦的告诉大众将要炒了谁或者是支持谁。已经是自由身的唐正东不愿续约想去新疆,却因为江苏体育局的全运会利益卡住不让放行,铁了心要走的唐正东只能说出"只要能走,我愿意免费给江苏打一年"这样在其他联赛无法想象的话。而巴特尔此前转会新疆,更是被迫退役一年才能如愿成行。
信兰成任上对于地方体育局权力的扶持,让俱乐部形同虚设,甚至出现了辽宁这样在体育局要求下制定方针放弃联赛重点打全运的策略。体育局权力过大,也让转会市场形同虚设,国内球员转会难,想要补充实力的球队也只能转向外援,战术也经常围绕外援设定,国内球员反成了龙套。除去外援,人员缺少变化的联赛可以说是毫无新意,江苏球迷数年如一日的看着唐正东领衔阵地战,上海球迷习惯了刘炜控球飞奔……球员转会市场的停滞,让球队的战术一成不变,球迷对这样的比赛,也最终会失去乐趣。
结语:中国足球已经是篮球的前车之鉴,只有真正职业化的联赛,正视篮球规律不追求短期利益的规划,才能让中国篮球重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