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相比:军旅化VS职业化
关于八一与广东的体制对比,其实更像是在说两种不同时期之下的状态。从事后的角度来看,八一显然是前一个时期的受益者,而广东之后成功抢班夺权。贯穿其中的只有一个因素:人才。简单地说,篮球是一项由多人合作进行的运动,一支球队能找到更好的球员,那么他们的成绩自然就会高。
在计划经济时代,八一这支军旅球队是具有十分强大的优势,他们可以在全国范围内选拔人才,而地方队只能局限于本地招人,因为当时的联赛并不存在体育的概念,各球队都直属于地方体育局。CBA建立初期,联盟中有多达6支军旅球队,足以证明当时军旅篮球的盛行。而且这种人才的选拔机制也非八一单方面的,因为运动成绩直接与军衔挂钩,甚至会出现八九岁就能领工资的小运动员。而且在90年代,群众心中普遍认为参军为国争光是一件颇有脸面的事情,很多家长也愿意把孩子往部队送。在联赛建立初期的那一支八一队中,汇集了很多来自于各地的球员,例如王治郅原本是北京人,而刘玉栋来自于福建。所以,拿一群从国家范围内选拔出的人才跟一群从地方范围内选拔出的人才相对抗,这结果还能有悬念吗?
但是随着时代的进展,CBA逐渐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广东是CBA第一支职业化的球队,他们创造了很多先例,例如他们是第一家拥有自己独立训练设施的俱乐部,各项后勤保障均在联盟内处于领先,另外他们还首创了让企业来管理经营球队的先例,将人才选拔扩大到全国,这么多年经历下来,他们的人才也都是来自各个地区,包括广西、新疆、山东、辽宁等。再者,广东的盈利能力也是CBA的佼佼者,从各方面的赞助,到门票销售、主场广告、电视转播等等,他们都获得了可观的收入。同样,一个良好的球队运作环境也能吸引来有才能的球员,十多年下来,广东不仅打造了一支顶尖的CBA强队,更建立起了令其他所有球队羡慕的青训机制,培养青少年球员。
所以,关于八一与广东的体制话题,在一定道理上是相通的,全都是以吸引人才为主。只是在时代的发展潮流下,有些东西注定要被卷入历史,有些东西则是要站到前台,谁能更适应时代的变化,谁就能获得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