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篮协1983年成立超大体协“实体化”时间 94年改称“大体协篮球分会”
1975年,为了参加国际大学生运动会等国际活动设立对口单位,大体协(中国大学体育协会)应运而生。但当此后十多年,大体协都没有专职人员。大体协先后由,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和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等单位挂名,其职能主要是对口大运会。
1983年,人大教授龚培山等人成立大学生篮球协会,中间几经更名1994年改称为“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篮球分会”,但对外一直称为“大篮协”。1998年,在恒华集团总裁张宁飞的大力投资下,CUBA正式拉开序幕。其实在1999年之前,大篮协虽是大体协的下属分会,但大篮协一直没有“实体化”,二者联系并不紧密。
直到1999年,朱镕基那届国务院推行机构改革,大体协正式挂靠在教育部,并设有专职人员,大学生体育协会才真正成为了一个“实体化”的机构。机构下属有26个单项协会,但毫无疑问,最有市场潜力的无疑是在经营CUBA(大学生篮球联赛)的篮球分会。2004年,CUBS(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则在大体协的推行下应运而生。
2013年,大体协认为大篮协进入失控状态,在原大篮协主席和秘书长缺席的情况下召开换届大会,对此,大篮协坚决予以抵制,宣称此次换届纯属非法。
大篮协名为大体协分会更像独立分会 大体协竟无下属篮球分会会员名单
上世纪90年代末,朱镕基那届政府大刀阔斧,精简机构,教育部体卫艺司几位干部离开公务员队伍,组建了一个自收自支为主、财政补贴为辅的教育部下属事业单位——学生体协联合秘书处(即实体化的中国大学生体协、中国中学生体协的另一称呼)。
很明显,大篮协身上带着深深的民间社团组织的烙印,尽管它屡屡向中国篮协、中国大体协靠拢,但它与生俱来的独立性和发展新理念,使其不那么好管,尤其不那么听从上级协会大体协的指挥,大体协甚至还为此请新华社记者给教育部写过内参,但仍无法收编大篮协。例如,身为大篮协的上级部门,大体协居然没有大篮协下属会员的名单,甚至不清楚大篮协具体有多少会员,哪些学校属于大篮协会员哪些学校不属于大篮协会员,大体协一无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