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Bill Simmons【往期回顾】
译/Marat

上周,我和比尔-拉塞尔在一起待了5个小时,两次谈到了科比-布莱恩特,只有两次。其中一次,我们正在讨论拉塞尔那本自传《恢复元气(Second Wind)》,他在书里称1956年刚刚加盟凯尔特人时,就如同球探一般审视自己的队友。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到底是什么意思?想要在球场上成功做到取长补短,就必须先了解每个队友的长项和短板。因此拉塞尔开始研究起自己的队友,训练,对抗赛,甚至是“红衣主教”让他在板凳上做短暂休息时,拉塞尔也不错过机会
他的脑子变成资料库——每名队友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应该怎样去激励他们——统统储存在里面。让队友变得更好,这是拉塞尔的任务,他坚信这一点。
因此当拉塞尔提及某位现役球员悉心研读自己的这本自传,并偷学到这一方法时,我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个球员应该是克里斯-保罗、史蒂夫-纳什,或许甚至可以是凯文-杜兰特。但都不是。
科比-布莱恩特。
“真的吗?”我不相信。
就这样,我发现这位篮球史上最伟大的队友原来是如此赏识科比。拉塞尔欣赏他旺盛的斗志,喜欢他对篮球的满腔热忱,满意他对历史的尊重,最重要的是,科比将“钻研队友”融会贯通,深得拉塞尔之心。
从来没有其他球员向这位前辈提及过这个概念,只有科比。但这着实令我百思不得其解,毕竟,科比对待他的队友就如同奥巴马总统对待美国特工处(注:Secret Service,负责为美国总统、副总统提供安全保卫)那样——那帮家伙来这儿的任务就是为我服务并且保护我。为什么他要研习自己的队友们?
那天晚些时候,我们开始讨论领导能力。拉塞尔透露他从来没有批评过自己的队友,无论是公开场合,还是私底下。在他长达13年的职业生涯中,一次也没有。
这意味着什么?众所周知,拉塞尔是那支绿军最好的球员——为什么要怀疑队友,抑或更甚的让他们产生自我怀疑来打击队友的信心呢?拉塞尔相信,并且现在仍然坚信,一支篮球队要想取得成功,每名队员都必须接受各自的角色才行。
想得越少越好。在早期磨合阶段,拉塞尔对鲍勃-库西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每次有对手试图在左侧或者右侧距离篮筐25英尺处投篮时,库西必须处在一个特殊的位置,如此一来,当拉塞尔抢到篮板后,就可以迅速将球传给库西。几个月后,两人的默契已是浑然天成。
对手投篮,库西到位,拉塞尔抢篮板,传球,库西发动进攻。而就在拉塞尔抓下篮板前,汤姆-海因索恩就已经从右侧起动,场上其余身穿白绿球衣的球员也开始行动——篮球史上最伟大的快攻就这样诞生了。
不过假如不是每名队员都接受自己的角色定位,史上最伟大快攻就将不复存在,重点就在此——人人都得心甘情愿接受自己在球队中所扮演的角色。
在波士顿,库西负责发动快攻,海因索恩冲击篮板,比尔-沙曼、萨姆-琼斯以及后来加盟的约翰-哈弗里切克负责得分,K.C.-琼斯和汤姆-桑德斯负责外围防守,拉塞尔则包揽剩下的活。就这样,月复一月,一个又一个赛季,拉塞尔兢兢业业,“指环王”就是这样炼成的。
好吧,如果不能批评指责队友,那你又该怎样让他们意识到该怎么做呢?拉塞尔的自传中有一个和萨姆-琼斯有关的例子,后者是联盟早期最杰出的得分后卫之一,却害怕承担每晚都保持稳定出色发挥的重责。压力让琼斯不堪重负,这让拉塞尔很是抓狂。
最终,拉塞尔只能接受他和琼斯是两个不同类型球员的事实。琼斯不会在每场重大比赛前呕吐(注:赛前呕吐是拉塞尔的怪癖),也不会因为球队的输赢而心情起伏,可他是个天赋出众的进攻型球员,享受出手和命中关键球的感觉。琼斯的个性使他无法成为一个传奇球员,但到球队的生死时刻?他堪称完美。关键时候,你只要把球交到琼斯手上就行了,大多数情况下,他都不会令你失望。
如果换成其他队友,琼斯的职业生涯可能就会有所不同。但拉塞尔清楚琼斯就是琼斯,他不可能像杰里-韦斯特那样,也不可能如奥斯卡-罗伯特森那般每一节,每一次攻防都全身心投入。拉塞尔任由萨姆-琼斯自由发展。
而上周在西雅图,当我问拉塞尔,当年那支“老龄化”的凯尔特人是如何在缺少一名真正控卫的情况下赢得最后两个总冠军时,他跟我讲了另一个故事。迈克尔-乔丹时期的公牛或者沙奎尔-奥尼尔时期的湖人有三角进攻,可那支绿军没有,他们怎么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