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31. 模块三 3.1 中国文化轴心时代 - 3
2023年2月6日 1755观看
大学语文CAP
大学课程 / 人文历史 / 文化
共169集
23.2万人观看
2
模块一 1.1 学习“大学语文”课程的意义(2) - 1
05:38
3
模块一 1.1 学习“大学语文”课程的意义(2) - 3
05:40
4
模块一 1.2 “语文”的含义(1) - 1
06:29
5
模块一 1.2 “语文”的含义(1) - 3
06:33
6
模块一 1.2 “语文”的含义(2) - 1
07:03
7
模块一 1.2 “语文”的含义(2) - 3
07:00
8
模块一 1.2 “语文”的含义(3) - 1
05:53
9
模块一 1.2 “语文”的含义(3) - 3
05:52
10
模块一 1.2 “语文”的含义(4) - 1
05:36
11
模块一 1.2 “语文”的含义(4) - 3
05:40
12
模块一 1.3 如何学习“大学语文”课程
07:04
13
模块二 2.1 引言:《诗经》,我国第一部乐歌总集 - 1
05:56
14
模块二 2.1 引言:《诗经》,我国第一部乐歌总集 - 3
05:56
17
模块二 2.3 《诗经》“爱情诗”解析(中):《诗经》爱情诗的情感内涵(1)
07:45
20
模块二 2.3 《诗经》“爱情诗”解析(中):《诗经》爱情诗的情感内涵(4) - 1
05:54
21
模块二 2.3 《诗经》“爱情诗”解析(中):《诗经》爱情诗的情感内涵(4) - 3
06:01
22
模块二 2.3 《诗经》“爱情诗”解析(中):《诗经》爱情诗的情感内涵(5) - 1
06:38
23
模块二 2.3 《诗经》“爱情诗”解析(中):《诗经》爱情诗的情感内涵(5) - 3
06:42
24
模块二 2.3 《诗经》“爱情诗”解析(中):《诗经》爱情诗的情感内涵(6) - 1
05:31
25
模块二 2.3 《诗经》“爱情诗”解析(中):《诗经》爱情诗的情感内涵(6) - 3
05:34
26
模块二 2.4 《诗经》“爱情诗”解析(下):《邶风·燕燕》艺术分析 - 1
06:31
27
模块二 2.4 《诗经》“爱情诗”解析(下):《邶风·燕燕》艺术分析 - 3
06:32
28
模块二 2.5 《诗经》其他题材简介 - 1
05:15
29
模块二 2.5 《诗经》其他题材简介 - 3
05:15
30
模块三 3.1 中国文化轴心时代 - 1
06:28
31
模块三 3.1 中国文化轴心时代 - 3
06:30
32
模块三 3.2 孔子的原初形象(上):孔子形象的演变(1) - 1
05:17
33
模块三 3.2 孔子的原初形象(上):孔子形象的演变(1) - 3
05:21
34
模块三 3.2 孔子的原初形象(上):孔子形象的演变(2) - 1
05:40
35
模块三 3.2 孔子的原初形象(上):孔子形象的演变(2) - 3
05:45
36
模块三 3.2 孔子的原初形象(中):孔子的生命历程(1) - 1
06:11
37
模块三 3.2 孔子的原初形象(中):孔子的生命历程(1) - 3
06:09
38
模块三 3.2 孔子的原初形象(中):孔子的生命历程(2) - 1
07:10
39
模块三 3.2 孔子的原初形象(中):孔子的生命历程(2) - 3
07:07
42
模块三 3.3 孔子思想管窥(1) - 1
07:06
43
模块三 3.3 孔子思想管窥(1) - 3
07:08
44
模块三 3.3 孔子思想管窥(2) - 1
05:06
45
模块三 3.3 孔子思想管窥(2) - 3
05:07
46
模块三 3.4 《论语》的语言艺术 - 1
06:20
47
模块三 3.4 《论语》的语言艺术 - 3
06:23
48
模块四 4.1 庄子生平事迹钩沉(1) - 1
06:04
49
模块四 4.1 庄子生平事迹钩沉(1) - 3
06:04
50
模块四 4.1 庄子生平事迹钩沉(2) - 1
06:04
51
模块四 4.1 庄子生平事迹钩沉(2) - 3
06:06
53
模块四 4.2 庄子的主要思想(2):人生观(1) - 1
07:15
54
模块四 4.2 庄子的主要思想(2):人生观(1) - 3
07:13
55
模块四 4.2 庄子的主要思想(2):人生观(2) - 1
05:29
56
模块四 4.2 庄子的主要思想(2):人生观(2) - 3
05:33
57
模块四 4.2 庄子的主要思想(3):社会观 - 1
06:28
58
模块四 4.2 庄子的主要思想(3):社会观 - 3
06:34
59
模块四 4.2 庄子的主要思想(4):认识论 - 1
06:39
60
模块四 4.2 庄子的主要思想(4):认识论 - 3
06:39
61
模块四 4.3 庄子的文风(1)
08:55
62
模块四 4.3 庄子的文风(2)
09:03
63
模块四 4.3 庄子的文风(3) - 1
05:17
64
模块四 4.3 庄子的文风(3) - 3
05:21
65
模块五 5.1 “楚辞”的含义
09:28
66
模块五 5.2 "楚辞”的渊源(1)
08:47
67
模块五 5.2 "楚辞”的渊源(2) - 1
05:18
68
模块五 5.2 "楚辞”的渊源(2) - 3
05:21
69
模块五 5.2 "楚辞”的渊源(3) - 1
05:59
70
模块五 5.2 "楚辞”的渊源(3) - 3
05:57
71
模块五 5.3 “楚人多才”:屈原的社会角色(1)
07:42
72
模块五 5.3 “楚人多才”:屈原的社会角色(2) - 1
11:30
73
模块五 5.3 “楚人多才”:屈原的社会角色(2) - 3
11:33
74
模块五 5.4 “奇文郁起”:屈原的文学创作(1) - 1
08:59
75
模块五 5.4 “奇文郁起”:屈原的文学创作(1) - 3
09:05
76
模块五 5.4 “奇文郁起”:屈原的文学创作(2)
08:11
77
模块五 5.4 “奇文郁起”:屈原的文学创作(3)
09:39
78
模块五 5.4 “奇文郁起”:屈原的文学创作(4) - 1
06:17
79
模块五 5.4 “奇文郁起”:屈原的文学创作(4) - 3
06:15
80
模块五 5.5 “灵均余影”:屈原之后的楚辞创作
08:59
81
模块六 6.1 史官文化 - 1
08:23
82
模块六 6.1 史官文化 - 3
08:24
83
模块六 6.2 先秦历史要籍简介(1) - 1
06:11
84
模块六 6.2 先秦历史要籍简介(1) - 3
06:14
85
模块六 6.2 先秦历史要籍简介(2)
08:42
86
模块六 6.2 先秦历史要籍简介(3)
09:50
87
模块六 6.3 司马迁的生平遭遇及其启示(1) - 1
05:42
88
模块六 6.3 司马迁的生平遭遇及其启示(1) - 3
05:43
89
模块六 6.3 司马迁的生平遭遇及其启示(2) - 1
07:34
90
模块六 6.3 司马迁的生平遭遇及其启示(2) - 3
07:34
91
模块六 6.4 《史记》的史学价值(1) - 1
07:28
92
模块六 6.4 《史记》的史学价值(1) - 3
07:27
93
模块六 6.4 《史记》的史学价值(2) - 1
07:18
94
模块六 6.4 《史记》的史学价值(2) - 3
07:23
95
模块六 6.4 《史记》的史学价值(3) - 1
07:49
96
模块六 6.4 《史记》的史学价值(3) - 3
07:49
97
模块六 6.5 《史记》的文学价值 - 1
09:01
98
模块六 6.5 《史记》的文学价值 - 3
09:05
99
模块七 7.1 引言:魏晋风流
07:44
100
模块七 7.2 六朝烟水:金陵怀古(上)(1) - 1
07:16
101
模块七 7.2 六朝烟水:金陵怀古(上)(1) - 3
07:16
102
模块七 7.2 六朝烟水:金陵怀古(上)(2)
09:00
103
模块七 7.2 六朝烟水:金陵怀古(下)(1) - 1
05:49
104
模块七 7.2 六朝烟水:金陵怀古(下)(1) - 3
05:48
105
模块七 7.2 六朝烟水:金陵怀古(下)(2) - 1
07:08
106
模块七 7.2 六朝烟水:金陵怀古(下)(2) - 3
07:13
107
模块七 7.2 六朝烟水:金陵怀古(下)(3)
08:46
108
模块七 7.3 魏晋风度:人的自觉(1) - 1
07:55
109
模块七 7.3 魏晋风度:人的自觉(1) - 3
07:58
110
模块七 7.3 魏晋风度:人的自觉(2) - 1
06:45
111
模块七 7.3 魏晋风度:人的自觉(2) - 3
06:43
112
模块七 7.3 魏晋风度:人的自觉(3) - 1
05:33
113
模块七 7.3 魏晋风度:人的自觉(3) - 3
05:30
114
模块七 7.3 魏晋风度:人的自觉(4) - 1
07:45
115
模块七 7.3 魏晋风度:人的自觉(4) - 3
07:44
117
模块七 7.4 魏晋风流的典型:陶潜(1) - 3
07:58
118
模块七 7.4 魏晋风流的典型:陶潜(2)
07:28
119
模块八 8.1 引言:盛唐气象(1) - 1
07:22
120
模块八 8.1 引言:盛唐气象(1) - 3
07:20
121
模块八 8.1 引言:盛唐气象(2) - 1
05:43
122
模块八 8.1 引言:盛唐气象(2) - 3
05:45
123
模块八 8.2 盛唐气象形成的原因(1):经济发展(1) - 1
06:42
124
模块八 8.2 盛唐气象形成的原因(1):经济发展(1) - 3
06:44
125
模块八 8.2 盛唐气象形成的原因(1):经济发展(2)
09:29
126
模块八 8.2 盛唐气象形成的原因(2):南北一统(1) - 1
09:11
127
模块八 8.2 盛唐气象形成的原因(2):南北一统(1) - 3
09:13
128
模块八 8.2 盛唐气象形成的原因(2):南北一统(2) - 1
07:06
129
模块八 8.2 盛唐气象形成的原因(2):南北一统(2) - 3
07:07
130
模块八 8.2 盛唐气象形成的原因(3):观念开放(1)
08:35
131
模块八 8.2 盛唐气象形成的原因(3):观念开放(2) - 1
07:05
132
模块八 8.2 盛唐气象形成的原因(3):观念开放(2) - 3
07:04
133
模块九 9.1 盛唐气象形成的原因(4):科举取士(1) - 1
06:57
134
模块九 9.1 盛唐气象形成的原因(4):科举取士(1) - 3
06:59
135
模块九 9.1 盛唐气象形成的原因(4):科举取士(2) - 1
05:23
136
模块九 9.1 盛唐气象形成的原因(4):科举取士(2) - 3
05:27
137
模块九 9.1 盛唐气象形成的原因(5):艺术互动(1) - 1
09:19
138
模块九 9.1 盛唐气象形成的原因(5):艺术互动(1) - 3
09:17
139
模块九 9.1 盛唐气象形成的原因(5):艺术互动(2)
07:29
140
模块九 9.1 盛唐气象形成的原因(5):艺术互动(3) - 1
08:12
141
模块九 9.1 盛唐气象形成的原因(5):艺术互动(3) - 3
08:17
142
模块九 9.1 盛唐气象形成的原因(6):历史积淀 - 1
08:22
143
模块九 9.1 盛唐气象形成的原因(6):历史积淀 - 3
08:25
144
模块九 9.2 盛唐气象的启示
09:46
145
模块十 10.1 引言:宋代文化的特殊地位(1) - 1
06:44
146
模块十 10.1 引言:宋代文化的特殊地位(1) - 3
06:40
147
模块十 10.1 引言:宋代文化的特殊地位(2)
08:38
148
模块十 10.2 尚理:宋诗的主要特征(1)
09:38
149
模块十 10.2 尚理:宋诗的主要特征(2)
09:06
150
模块十 10.2 尚理:宋诗的主要特征(3) - 1
08:06
151
模块十 10.2 尚理:宋诗的主要特征(3) - 3
08:04
152
模块十 10.2 尚理:宋诗的主要特征(4) - 1
07:35
153
模块十 10.2 尚理:宋诗的主要特征(4) - 3
07:32
154
模块十 10.3 崇雅:宋词的艺术魅力(上):宋代崇雅的审美心理(1)
08:13
155
模块十 10.3 崇雅:宋词的艺术魅力(上):宋代崇雅的审美心理(2) - 1
05:44
156
模块十 10.3 崇雅:宋词的艺术魅力(上):宋代崇雅的审美心理(2) - 3
05:42
157
模块十 10.3 崇雅:宋词的艺术魅力(下):由俗到雅转向例证(1) - 1
05:59
158
模块十 10.3 崇雅:宋词的艺术魅力(下):由俗到雅转向例证(1) - 3
06:03
159
模块十 10.3 崇雅:宋词的艺术魅力(下):由俗到雅转向例证(2)
06:32
160
模块十 10.3 崇雅:宋词的艺术魅力(下):由俗到雅转向例证(3) - 1
06:18
161
模块十 10.3 崇雅:宋词的艺术魅力(下):由俗到雅转向例证(3) - 3
06:16
162
模块十 10.3 崇雅:宋词的艺术魅力(下):由俗到雅转向例证(4)
08:28
163
模块十一 11.1 王国维的心路历程 - 1
06:27
164
模块十一 11.1 王国维的心路历程 - 3
06:25
165
模块十一 11.2 早期论文所表现的文学观 - 1
06:56
166
模块十一 11.2 早期论文所表现的文学观 - 3
06:57
167
模块十一 11.3 《红楼梦评论》(1905)(1) - 1
06:37
168
模块十一 11.3 《红楼梦评论》(1905)(1) - 3
06:39
169
模块十一 11.3 《红楼梦评论》(1905)(2) - 1
06:24
170
模块十一 11.3 《红楼梦评论》(1905)(2) - 3
06:23
171
模块十一 11.3 《红楼梦评论》(1905)(3) - 1
07:04
172
模块十一 11.3 《红楼梦评论》(1905)(3) - 3
07:01
173
模块十一 11.4 《人间词话》的“境界”说(1908)(1) - 1
05:22
174
模块十一 11.4 《人间词话》的“境界”说(1908)(1) - 3
05:23
175
模块十一 11.4 《人间词话》的“境界”说(1908)(2) - 1
05:36
176
模块十一 11.4 《人间词话》的“境界”说(1908)(2) - 3
05:37
177
模块十一 11.4 《人间词话》的“境界”说(1908)(3) - 1
09:58
178
模块十一 11.4 《人间词话》的“境界”说(1908)(3) - 3
09:58
相关视频
04:38
第2集 道教的创始人老子
轻知识
2年前
5084观看
01:22
探秘崂山太清宫,感受千年道家文化
轻知识
1年前
1295观看
07:00
从真武汤学习西游记中道家内修养生的核心秘密(3)
轻知识
2023年2月28日
1511观看
00:30
为什么道家不主张吃苦?
轻知识
5月前
664观看
03:53
道家走中间道路,以出世的心态过入世的生活
轻知识
2天前
544观看
02:17
傅佩荣:名与利大到一定程度,你就要开始学道家
轻知识
7月前
1920观看
10:10
道家和儒家的德有一个差异
轻知识
2023年9月22日
8944观看
02:05
王德峰:日本为何学不了道家,只能学儒家 佛家?
2023年8月8日
6434观看
01:55
学道家怎能不知道道在哪里?你问庄子,他的回答真是绝了
轻知识
8月前
1195观看
00:18
这幅道家公认的“修真蓝图”,揭露“天人合一”修行秘法!
轻知识
1年前
1637观看
17:04
对话朔道长:从《破·地狱》看道教文化,祖师爷说过女性污秽吗?
轻知识
10月前
1614观看
03:05
道教几千年的传承,为什么发展不如外来宗教?
轻知识
1年前
2084观看
08:20
卜名 借名 寄名 偷名 撞名,古人起名都有哪些玄学思路?
轻知识
6月前
1169观看
00:55
陈抟老祖的书法,一看就不是凡人所写,康有为钻研一生也没学明白
轻知识
1年前
2558观看
02:33
佛教和中国民族性不太吻合,禅宗是佛教本土化最成功的
轻知识
12月前
2237观看
03:22
佛教和儒家之间的两次化合作用
轻知识
11月前
2020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