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坚守老区教育25载 他用一生写就“忠诚”)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戴凛 通讯员/刘爱民
王校长办公室的灯,再也不会亮到深夜了。11月的湘东南,空气里又多了几分寒意。炎陵一中校长王忠诚,这位将25年青春扎根老区教育的“燃灯者”,因疾病猝然离世,生命定格在了48岁。
王忠诚。 受访单位供图
满腔抱负的小伙
2001年盛夏,刚从吉首大学数学系毕业的桑植小伙王忠诚,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憧憬,与3名同学来到炎陵一中。彼时的炎陵,交通闭塞、教育资源匮乏,当王忠诚站上讲台时,他心中默想:“要让山区的孩子,看见更远的世界。”
初任班主任,面对班上多名基础薄弱的学生,王忠诚摸索出“三勤”工作法:脚勤,每天提前半小时到教室,课后跟着学生去操场、食堂;嘴勤,找学生谈话从不嫌烦,有时一个知识点要讲五六遍;眼勤,学生的情绪变化、作业本上的细微错误,他都一一记在心上。
王忠诚在教室外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受访单位供图
从青涩的数学教师,到独当一面的班主任;从教务处副主任、政教处主任,到副校长、校长,王忠诚在每一个岗位上都留下了坚实的脚印。同事回忆他“慢条斯理却句句在理”,学生记得他“严肃中带着温情”,而他自己常说:“教育不是灌输,是点燃火焰;管理不是控制,是成全生命。”
2022年,王忠诚接任炎陵一中校长。此时正面临“三新”高考改革、县中振兴的大好时期,他铿锵誓言:“县中振兴,我的责任”。随后,他带领一中人全面启动精细教学管理、强化德育树人、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改善办学条件……
王忠诚(右)走访学生家庭。 受访单位供图
学生心中的恩师
“意外、惊讶,唯有一个念想,就是马上赶回炎陵,和老师见最后一面。”11月11日下午,在浙江大学读博的陈港匆匆赶回炎陵。在王老师的灵柩前,回忆如潮,泪如泉涌。
“他把成绩比作棋局,鼓励我坚定信心,把控局势。”在陈港的记忆里,王老师和蔼可亲,话语中充满了智慧与关怀。高一下学期,他因数学成绩起伏陷入焦虑,王老师发现问题后,于是有了这次铭记于心的长谈。他表示,在读研、读博期间,每次遇到重大困难和挫折时,总会想起这些温情的话语,于是心中又充满力量。
“这沉默,不是冷漠,而是极致付出后的疲惫,是千钧压力下的专注,是一个教育者用生命托举未来的庄严姿态。”2014届学生肖依婷依然记得,高考前几天,王老师总是无声地走进教室,紧锁着眉头给同学讲题,直到高考结束那天,他才露出久违的笑容,驱散了同学们所有的紧张,“只是如今,他真的沉默了,再也听不到他的声音了。”
王忠诚(左一)向学生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受访单位供图
尽管担任校长,但王忠诚始终没有丢下他最热爱的课堂。2024年,王忠诚接手历史类特长班2215班的数学教学。这个班多数学生基础差、自信心不足,他却从未放弃。学生邱雅婷的父亲突发脑溢血住院,王忠诚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对她进行开导,还拿出200元钱托班主任转交给邱雅婷,叮嘱年级组为她申请资助。在他的鼓励下,邱雅婷走出阴霾,高考超本科线50多分。
同样在这一年,2215班25名学生全部考上本科,12人被一本院校录取。其中段婉婷专业成绩优秀,但文化成绩较低而时常焦虑,王忠诚坚持面批面改,最终她数学高考拿到83分,被985高校东北大学录取。
坚守一线的“老王”
三年攻坚,成效卓著。学校本科上线人数从2023年的276人跃升至2025年的428人;特控线上线人数从98人增长至167人;高分段人数,也连年突破。学校连续获得株洲市普通高中质量建设“突出贡献学校”“进步突出学校”等称号。这些数字与荣誉的背后,是他带领全体一中教师用“朝六晚十”的陪伴,“试卷不过夜”的付出,“一生一策”的匠心,一点点“刨”出来的奇迹。
王忠诚(右)与学生交流。 受访单位供图
“他心里装着学生,也装着每一位老师。”来自郴州的青年教师易思奇还记得,有一年因特殊情况留在学校过年,没想到大年初一清晨,王忠诚就来到宿舍,像长辈一样递给她一个压岁包,并说道:“在炎陵,咱们就是一家人。”
熟悉他的人都说,王校长有一副“黑肤铁骨”,仿佛永远不会倒下。然而,身体的警报早已拉响。
“王校长总是提到‘牙疼’,但是高考临近,他也没顾及那么多。”办公室主任刘爱民说,王校长的健康变化始于今年5月。但作为校长和高考考点负责人,王校长仍坚守课堂辅导和考点组织工作。
8月确诊舌根恶性肿瘤,但王忠诚打完化疗针,就回到学校了解教学和食堂情况。10月国庆假期第一天,他又来到学校巡查,并在假期里坚守值班……11月8日,王忠诚病情突然恶化,经抢救无效离开人世。
一位教师在回忆录里写道:“他把自己活成了一座灯塔,不耀眼,不张扬。却用全部的光和热,为我们照亮了前行的路,告诉我们一个教育者应该有的样子:忠厚、纯粹、执着,并且深爱着这里的每一个人。”
编辑:张晋旸
二审:俞强年
三审:高晓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