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江时评:红色信仰三代传,常讲常新井冈山)
▲毛浩夫在讲解井冈山的故事
11月10日,大江新闻客户端一则题为《跨越三代的信仰守望,毛浩夫讲好新时代的井冈山叙事》的新闻(点击查看详情),报道了井冈山一个特殊家庭关于信仰、传承与使命的动人故事。从祖辈毛秉华半个世纪义务宣讲的坚守,到孙辈毛浩夫接过接力棒的担当,这个家庭用三代人的执着,让井冈山精神在岁月长河中愈发鲜活。新时代需要新叙事,他们的实践证明:红色信仰不是尘封的往事,而是可感可学的精神密码,是能跨越时空、跨越国界的心灵共鸣。
家风传薪火,信仰有根基。红色传承是家风浸润的自然流露。“井冈山精神第一宣传员”毛秉华五十载如一日,把井冈山故事讲了近两万场,用脚步丈量信仰,用一生践行初心;父亲熊敏深耕党史研究,成为行业标杆;毛浩夫放弃海外高薪与都市繁华,毅然回到红土地,这是基因的召唤,更是家风的力量。三代人接力,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却有水滴石穿的坚守。这种传承,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理想信念扎根心底,为井冈山精神的延续筑牢了根基。
▲“井冈山精神第一宣传员”毛秉华(左一)
守正又创新,老故事焕新机。时代在变,受众在变,红色故事的讲述方式怎能不变?毛浩夫清醒认识自身优势,开创“双语宣讲”模式,让井冈山故事有了国际表达,让井冈山精神跨越语言壁垒;他深耕新媒体,用直播、短视频让红色故事触达千万受众;他研发专题课,让革命文物“开口说话”,让历史细节有了温度。没有墨守成规的照搬,只有贴合时代的创新;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只有平等真诚的交流,这种“老传统新表达”,让井冈山故事走出旧址、走进青年、走向世界,证明了红色文化只要找对路子,就能焕发持久生命力。
初心连民心,精神照前路。井冈山精神的价值,不仅在于回望历史,更在于指引当下、照亮未来。毛浩夫把宣讲与乡村振兴结合,深入田间地头调研,让红色课堂成为致富动力源;他9年间宣讲4000余场,听众达10万人次,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让井冈山精神成为激励奋斗的精神养分。从家庭课堂到时代讲堂,从井冈山麓到五湖四海,从国内听众到国际友人,这种传播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共鸣;不是历史的复刻,而是精神的活化。它让我们明白,井冈山精神从来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而是融入发展、赋能实践的活教材。
红色信仰三代传,常讲常新井冈山。毛浩夫的故事告诉我们,红色传承既要有“一辈子做好一件事”的坚守,又要有“紧跟时代不掉队”的智慧。井冈山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正是因为有无数像毛浩夫这样的“守山人”“讲述者”。只要我们坚守初心不褪色,创新表达不守旧,就一定能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井冈山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芒,为前行之路注入不竭动力。
(刘诗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