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守得住古韵 传得下乡愁 兴得起产业 ——安化唐市社区探索传统村落保护之路)
aJt益阳日报媒体云
李雯直播售卖黑茶。陈徐文倩摄aJt益阳日报媒体云
益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徐文倩 通讯员 曹超群aJt益阳日报媒体云
江河奔流之处,两岸往往会滋养出繁华的市镇与喧嚣的村落。aJt益阳日报媒体云
走进安化县东坪镇唐市社区,这个被青山和资江环绕的传统村落宁静依旧。唐家观古镇始建于后唐同光三年,古街保存了76栋具有宋式风格的古商铺、39栋苗瑶式吊脚楼。近年来,唐市社区通过“活态传承”理念,将文化与古建筑结合,探索出一条传统村落保护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之路。近日,记者来到古镇,聆听穿越时光的回响,见证古建焕新的律动。aJt益阳日报媒体云
守得住——资江流域唯一保存完好的古商业街aJt益阳日报媒体云
初冬时节,清晨的薄雾刚从资江水面散去,唐市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张完桃推开古镇陈列馆的木门,向来访者讲述古镇的往昔与今朝。“全县的古商埠,唐家观是相对保存最完整的一个,这里经历了各地商贸人口聚集的过程,能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的痕迹。”张完桃告诉记者,她的祖辈从宝庆(邵阳)迁过来,小时候她常听老人们描述唐家观的繁华境况。aJt益阳日报媒体云
“过去唐家观是最热闹的,河里大大小小的木船遮住了江面,码头上但见挑夫不见路。”90岁的肖开娣是张完桃的母亲,打小在唐家观长大。肖开娣说,20世纪30年代,唐家观仅叫得上字号的铺面就有156家。昔日的唐家观寸土寸金,家宅之间门板共墙、窗户相连,形成了建筑命运共同体,任何改建都“牵一发而动全身”。正是这种相互制约的格局,成为古镇得以完整保存至今的关键。aJt益阳日报媒体云
唐家观始于水运,衰于陆运。随着公路、铁路网络的飞速发展,资江水运的交通主导地位被迅速取代,古镇一度在时光中陷入沉睡。“为留住老样子,我们十年没建一栋新房。”张完桃介绍,2008年资江电站建成,桥梁飞架,道路贯通,部分居民打算把木房子拆掉盖楼房。当地意识到老旧街区的历史文物属性,及时与居民沟通。2012年,当地通过恢复古码头、青石板路、老街铺装等,恢复“传统建筑—通水道路—码头”的连通性。aJt益阳日报媒体云
此后,入选湖南省历史文化街区榜单、进入万里茶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重点推荐名录,让唐家观的历史风貌得到进一步保护。aJt益阳日报媒体云
传下去——传统村落修旧如旧留乡愁aJt益阳日报媒体云
10月28日,唐市社区举办第三届重阳节主题活动。40余张长桌沿青石板路依次排开,500余名村民欢聚一堂,先赏文艺汇演,再品地道擂茶,共庆传统佳节。“街上还挂了红灯笼,真有小时候过节的感觉。”村民廖勇笑着说。aJt益阳日报媒体云
今年,安化县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项目在唐家观投入300多万元中央财政资金,对唐家观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历史风貌和历史建筑保护修复。“不同于一般的村镇建设施工,传统村落保护施工的要求更高、标准更严。”项目负责人陈国安介绍,为了尽可能做到长期保护,在施工设计中坚持“三原则”,即整旧如故、以存其真,整体保护、延续风貌,合理利用、保护为先。aJt益阳日报媒体云
唐家观古街现存518米,街面由青石板铺成,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出现破损、松动、沉降等问题,不仅影响村民的安全出行,也让古村的风貌大打折扣。为了保留古村落的原汁原味,这次修缮更换了近600平方米青石板。“你看这个房子上下两根柱子不太一样,我们请老工匠把快腐朽的柱子换掉了,不仔细看很难看出来。古建筑的保护就是要做到‘修旧如旧’。”陈国安介绍,在修缮过程中,施工团队力求在细节处保留古村落的原始肌理,让历经岁月的建筑重新“站稳脚跟”,为后续文旅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除修缮青石板外,还新建1个连廊、3个青石板广场,维修茶盐古道800米、仿古吊灯400盏,更换电线1200米,完善灭火器76套,解决了村民生活不便与安全隐患等问题。aJt益阳日报媒体云
自2018年启动古建筑修复工作以来,唐家观75栋明清古宅中已有10栋得到完整修缮,保持了古街的历史风貌。在政府组织下,部分村民将修缮后的宅子交由唐市社区管理——在安化县住建、文旅等部门以及驻社区工作队的支持下,社区正积极引进新型商业主体,同时动员更多村民利用修缮或保存完好的房屋发展多种模式经营。aJt益阳日报媒体云
兴得起——老作坊、新业态让文化可触aJt益阳日报媒体云
青山依旧,古镇犹存。传统村落既是文化载体,也是群众生产生活的空间,最好的保护方式不是简单地作为瑰宝“供”起来,也不是粗暴地商业化“贩卖”,而是要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之“活”起来,实现建筑形态与发展业态有机衔接。aJt益阳日报媒体云
在古街上的雯湘记茶行内,37岁的李雯熟练地支起手机支架,准备开始直播。“这是我在唐家观直播销售黑茶的第三年。”李雯说,她曾在海南、福建开了8年茶店,专做安化黑茶。2020年回安化收茶时,站在唐家观的山头上,看着漫山茶树和千年古镇,她想:既然卖的是家乡黑茶,那为什么不回来呢?2022年,李雯在唐家观租下一间老宅,当起了经营茶行的“雯掌柜”。aJt益阳日报媒体云
“创业初期,直播、收茶、打包全由我一人包办,订单寥寥无几,说从未动摇过是违心的。”李雯坦言,“但每当傍晚走在唐家观,浸润在古镇独有的烟火气里,那份不舍便占了上风。”一日复一日,2024年,雯湘记线上线下销售额突破了100万元,客户遍布全国。“许多茶友通过直播认识了唐家观,并表达了想来旅游的想法。”李雯介绍,她计划今年改造一间民宿,让远方的朋友能循着茶香住下来。“我真心希望更多年轻人能来到这里,爱上这里,为古镇带来新的生命力。”她说。aJt益阳日报媒体云
目前,唐家观正围绕黑茶产业打造新的商业街,振兴千年古商埠。2023年初,老街举办千年古镇唐家观首届年货文化节,文艺表演、互动体验、购物等形式,吸引5000多人次前来体验,带火了文旅消费。在历史的沧桑中,唐家观这座千年古商埠一直默默见证着商贸文化的繁荣与衰败。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它正逐渐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aJt益阳日报媒体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