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蜂”行戈壁 科技助农 敦煌设施番茄迎来“授粉工匠”)
初冬,在敦煌市郭家堡镇土塔村的日光温室里,一株株番茄苗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在这些番茄植株间忙碌穿梭的不再是手持喷壶的农户,而是一只只毛茸茸、圆滚滚的熊蜂。它们振动翅膀发出的“嗡嗡”声,正是敦煌设施农业迈向“绿色、高效、优质”发展新阶段的动人乐章。
长期以来,设施番茄种植普遍采用人工激素授粉(俗称“点花”)来保障坐果。这种方式不仅耗费大量人力,成本高,还存在授粉不均、易形成畸形果、可能带来激素残留等问题,影响果实品质和市场价格。
“熊蜂是自然界中最出色的‘授粉工匠’之一。”安建东教授介绍,“与我们熟悉的蜜蜂相比,熊蜂个体更大,绒毛更密,授粉效率极高。它们对环境适应性强,即使在低温、弱光的温室环境下也能辛勤工作。更重要的是,熊蜂通过振翅授粉,能使花粉均匀、充分地散开,结出的番茄果形周正、籽粒饱满、汁多味美,产量也能提升10%至15%,真正实现‘提质增效’。”
为确保熊蜂授粉技术能在敦煌独特的气候与农业条件下发挥最大效益,敦煌市农技中心积极“借智引才”,与国内顶级科研和推广机构携手,建立的试验站并非简单的技术引进,而是一个集研究、试验、示范、推广于一体的深度合作平台。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将提供核心的技术支持与指导,负责筛选最适合敦煌环境的熊蜂蜂种,并研究制定标准化的熊蜂温室应用与管理技术规程;甘肃省蜂业技术推广总站发挥其在省级层面的资源与推广网络优势,负责蜂群的质量监控以及在全省范围内的技术推广;敦煌市农技中心则作为一线“试验田”和示范窗口,负责技术的落地应用、数据收集、效果评估,并组织本地设施种植农户进行观摩培训。
“这次合作是‘国家队’‘省队’与‘地方队’的完美联动。”黄斌表示,“我们的目标是不仅让敦煌的番茄种植户受益,更要将这里成功的技术模式,打造成可在整个河西地区乃至全省推广的示范点。”
熊蜂授粉技术的应用,是敦煌农业向绿色生态转型的一个缩影。它完全避免了化学激素的使用,减少了农药施用量,产出的番茄更符合现代消费者对绿色、有机食品的追求,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
正在温室里查看番茄长势的合作社负责人肖海農高兴地说:“以前雇工人‘点花’忙得腰都直不起来,现在把熊蜂箱搬进来,它们自己就把活干了。你看这番茄,长得又圆又大,品相好了,收购商都抢着要,价格也上去了!”
展望未来,敦煌市将以熊蜂授粉技术为切入点,持续深化未来将在蜜瓜、草莓等其他设施作物上开展试验,不断拓展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边界,让科技的“甜蜜事业”在敦煌这片热土上结出更多丰硕果实,为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蜂”动力。
作 者:温翠苹
编 辑:温翠苹
责任编辑:朱 静
监 制:李国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