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君山观潮 | 榴乡结籽正同心 枣庄绘就团结新图景)
编者按:解读时事政策,挖掘文化底蕴,弘扬主流价值观,在枣庄市委网信办指导下,大众网枣庄开辟网络评论品牌栏目《君山观潮》,传播枣庄好声音,汇聚枣庄正能量,努力打造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的网络评论品牌栏目。
□特约评论员 徐进 张倩
鲁南大地的石榴林中,千房同蒂、千子如一的果实,恰是枣庄民族团结的生动隐喻。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征程中,这座城市以“榴乡团结花更红”为品牌,将民族团结的种子播撒进产业发展、社区治理、校园教育的沃土,让“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生根结果。
服务阵地的温度,是民族团结的最佳黏合剂。在长江以北最大的二手车交易市场里,“石榴籽服务中心”的灯光温暖了无数异乡人。新疆商户穆萨江至今记得,初来枣庄时语言不通、创业无门,是这里的“一站式”服务解决了孩子入学难题,如今他的生意每年从枣庄发往新疆的二手车约3000辆,早已把家安在了这座城市。从“红石榴夜校”的语言培训到就业帮扶窗口的技能指导,枣庄用“家门口的服务站”让各族群众从“异乡客”变成“家里人”,这正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生动诠释。
教育浸润的力量,让团结基因代代相传。东湖小学的陶艺课上,各族孩子共同捏制石榴造型;187辆“红石榴号”校车穿梭城乡,“榴娃”“枣妮”的卡通形象伴着3.5万名学生上下学。枣庄学院2000余名师生接力支教边疆,枣庄理工学校为新疆学子颁发“优秀石榴籽”证书,一句“你为祖国护边,我们为你育才”的承诺,跨越山海搭建起心灵桥梁。当皮影戏里唱响民族故事,当主题公园成为沉浸式课堂,团结的种子已在孩子们心中悄然发芽。
社区治理的创新,编织起共居共乐的同心圆。辛庄社区的“共富工坊”里,汉、回、维吾尔族居民携手制作手工艺品,70余名宝妈、残疾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凤鸣山庄的信用积分超市里,志愿服务换来的“爱心分值”可兑换生活用品。从“红石榴调解室”化解邻里纠纷,到“五善服务矩阵”覆盖医养教商,枣庄用“绣花功夫”让各族群众在朝夕相处中越走越近。
产业融合的纽带,让团结之果结出致富甜。吉美大健康产业园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年收购万余吨石榴鲜果,更将深加工技术带到云南、重庆的民族地区;总投资6亿元的边疆来客产业园开工建设,实现“疆品东输、鲁企援疆”的双向共赢。从中华石榴博览园的文化叙事,到世界石榴大会的全球对话,枣庄让小小的石榴成为连接东西、凝聚人心的“致富果”。
石榴花开红似火,民族团结韵悠长。枣庄的创建实践证明,民族团结从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服务窗口的耐心解答,是课堂上的欢声笑语,是社区里的互帮互助,是产业链上的携手共赢。当千万颗“石榴籽”在鲁南大地紧紧相拥,必将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团结之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