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兰州新区:以开放实践绘就“一带一路”新图景)
兰州新区综保区管委会会同金城海关共同做好行政卡口管理工作。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魏晓倩摄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魏晓倩
日前,在第二十八届兰州秋季生活用品交易会上,兰州麦香供应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的展位前人头攒动。工作人员一边引导参观者试用来自中亚的特色食品,一边演示线上下单操作。这是该企业依托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成功开展的首单保税会展服务业务,实现“现场看样、线上下单、保税仓直发”的高效模式。
这幕鲜活场景,正是兰州新区“十四五”以来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生动缩影。
立足“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定位,新区以“一区一港一口岸一通道”立体化开放体系为支撑,在拓展国际物流通道、优化营商环境的双重发力下,推动新兴国际贸易和“保税+”特色服务蓬勃发展,平台经济与口岸经济加速培育,实现了外贸扩量、通道赋能、合作增效的良好发展态势。
让进口商品更快触达消费者,让本土产品更顺畅地走出国门,兰州新区的开放实践始终锚定“高效链接”核心。为促成麦香公司首单业务落地,综保区管委会创新融合跨境电商“1210”保税备货模式与线下会展场景,打造“保税仓储+线下体验+线上转化”新型模式,不仅为“保税+会展”新业态提供了可复制范例,更让保税政策红利精准滴灌至产业末梢。大宗商品领域,今年1000吨自哈萨克斯坦起运的电解铜顺利入区仓储,标志着新区有色金属进口分拨中心正式投运,这些原料将快速分拨至省内加工企业,既提升供给效率又降低企业成本。
开放活力的持续释放,源于“通道+物流+产业”运行体系的坚实支撑。兰州新区充分发挥国际空港、国际陆港与综保区的集聚优势,深化“区港联动”发展模式,依托“入区即退税”政策和中西部物流枢纽功能,吸引全国货物在此集中存储、集拼分拨,再通过两大港口规模化发运。如今,亚麻籽精深加工基地、有色矿产进口交易中心、贵金属加工分拨中心等项目陆续投运,综保区的辐射效能从新区延伸至全省乃至整个中西部地区。
兰石集团四台大功率柴油发电机通过综保区顺利通关发往海外,这一业务的背后,是综保区“管家式”服务的全程赋能——多次入企调研解读政策,协同海关、物流企业量身定制集报关、退税、国际运输于一体的出海方案,用“保税仓储+国际物流”模式压缩通关成本与时间。如今,兰石集团海外订单同比增长近30%,广通新能源与乌兹别克斯坦签订100台公交车订单,新区机械电子类产品出口实现从“单点出口”到“集群出海”的跨越。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开放发展的“沃土”。今年以来,新区综保区管委会变“坐等上门”为“主动服务”,深入70余家外贸企业走访问需,针对广通新能源等企业在政策运用上的困惑,手把手指导用足红利,并联合海关成立协作专班优化通关流程。同时为区内100多家企业制订“一对一”服务计划,规范入驻备案与经营活动,以精准服务让企业轻装上阵。
从交易会上的一单保税会展,到千吨电解铜的分拨入库,再到柴油发电机的扬帆出海,兰州新区正以一个个具体实践,在“一带一路”建设的画卷上不断添彩。这片开放热土上,通道更畅通、产业更集聚、服务更优质,一幅内陆开放前沿的新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