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骑遇“新”记邂逅浪漫速度与创新激情 体育搭台助推跨城融合 | 行走湾区看全运)
央视网消息:8月底,珠海经济特区刚过完45岁生日。珠江与南海在此相拥,孕育出这座年轻的浪漫之城,承载着无数人的征途和诗意,而本届全运会的网球比赛就在这里举行。
现代化的设施,整洁的环境,让人眼前一亮。新增的空调系统、电动顶棚,恒温21摄氏度,让运动员舒服,观众们也舒服。
这座国际顶尖水准的网球中心,吸引网球爱好者从四面八方奔赴珠海,这次它又见证中国网球健儿们的精彩对决,决赛的票可早就抢光了。
在珠海的街头网球场上,也能看到了同样精彩的比赛。
这里是中珠中广网球社区公园,就在珠海市的市中心,有20个这样的专业网球场,向网球爱好者们免费开放。
白衣大爷60岁身手矫健,而用力扣杀的黑衣大爷,以一己之力将场上的平均年龄拉高到67岁。
珠海不大,但十几年来陆陆续续建了超过100片的免费网球场。
珠海网球赛事累计吸引超过20万人次进场观赛,各种网球培训、网球联赛、网球研学层出不穷。从看网球到懂网球,珠海人彻底爱上这项运动。
骑遇珠海:体验浪漫速度与创新激情
本届全运会公路自行车赛也有珠海的参与,骑行绿道串联起山海与人文,每一条车道不只是路径,更是与风景的浪漫邂逅。
清晨的海风带着凉意,自行车车子碾过路面,沙沙声划破了静谧。在这支队伍的最前方,是珠海市自行车运动协会的会长谭忠铭。他经常会组织晨骑,和骑友一起穿行在沙滩和椰林之间。
这里的街头没有呼啸而过的摩托,没有密密麻麻的电动车。20年来,禁电禁摩的珠海,大力投入自行车道的建设。2011年起,就明确要求同步设置自行车专用道。截至目前,已建成绿道1290公里,海、湖、山,处处覆盖。
珠海骑友会很自豪地说,我们的情侣路可以沿着海岸骑30多公里,御风前行非常痛快。骑进椰林、骑上海岛,在珠海,骑行不是体力的考验,而是身心的享受。
本届全运会自行车(公路)赛期间,珠海的路面变身赛道,记录下全国最顶尖的飞驰速度,观展的市民尽情释放自己的激情。
记者骑的是一辆普通的平把山地车,人家骑的是一辆碳纤维公路车。比赛刚开始不到10秒钟,对方就在记者的视线里消失了!
骑行爱好者梁伟彬介绍,他的时速是45公里每小时,而全运会的公路自行车赛,很多路段会超过50公里每小时。你有没有感受到骑行的速度与激情?
在另一条隐形的赛道上,珠海的高端制造产业与骑行轨迹并肩延伸。在珠海金湾区的这家企业,自主研发的自行车电子变速器,在2022年率先打破国外企业长期垄断的局面。链条的每次闪转误差仅为0.1毫米,让顶级自行车的核心部件实现“中国造”,价格还不到国外同类产品的一半。
跨城来运动 以体育推进跨城融合
公路自行车赛男子个人赛是本届十五运会唯一跨越粤港澳三地的赛事。珠海凭借“一桥连三地”的独特优势,也在通过各项体育运动,推动粤港澳三地的跨城融合。
从珠海出发,来到澳门,经港珠澳大桥到达香港的大屿山,再经港珠澳大桥回到珠海,这场全长230多公里的破风竞速,运动员们要6次经过口岸,连一次刹车也不用捏,可以全程无感通关。
珠海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袁熊介绍,这个芯片里边有每个运动员和通关人员的个人信息,有北斗芯片定位,所有通关口岸架设RFID射频技术,通过这个手环来接收每个人通关信息,三地的海关和边检部门就能掌握整个通关信息。
依托大湾区区位优势,珠海已不仅是市民日常健身的主场,还成为越来越多港澳居民跨城运动休闲的目的地。“澳车北上”“港车北上”政策落地以来,港澳骑友周末专程来珠海,只为骑行宽敞悠长的山海绿道。在横琴的这家马术训练机构,两位澳门小朋友正在认真练习。12岁的苏奕宇在学习盛装舞步,小姑娘肩背挺得笔直,一人一马配合默契。
7岁的林睿希今天已经上了两节课,小伙子爱马术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一个月要来二十五六次。为了减少往返澳门的劳顿,他的爸爸妈妈最近在横琴买了房子。
近年来,珠海大力发展滑冰、冰球、马术、击剑等新兴现代项目,宽敞的训练场地,专业的教练,吸引了不少港澳地区的小朋友来这儿训练,为“一小时粤港澳生活圈”增加了更多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