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人民城市·温情中国】一位“新喀什人”的温情地图)
开始对话视窗。离开会取消及关闭视窗
结束对话视窗
file ID:
request ID:
media type:
mime type:
provider:
resolution:
rate:
frames:
buffer:
connection speed:
info:
[X]
编者按:2025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70年来,新疆在经济、文化、生态等各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为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央广网新疆频道联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网信办,精心策划了“人民城市·温情中国”新疆篇网络主题活动。记者们将深入天山南北14个地州,用脚步探寻每一个城市的肌理,用镜头捕捉每一处民生的温度,生动呈现新疆各族群众携手共建、共享发展的城市新图景。
央广网喀什11月12日消息 在祖国西陲,新疆喀什古城正被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温柔唤醒。随着开城仪式的悠扬乐曲缓缓响起,沉睡的古城渐渐苏醒,游客们仿佛穿越时空,在这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中,亲身感受着喀什的历史韵味与现代活力交织的独特魅力。
在“域见疆来”民宿店内,一位年轻人正在为游客讲解明天的行程,送走家庭游客后,又在店门口迎来了下一组游客……这位名叫宋玉峰的“新喀什人”,正以他的方式,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着属于他的新篇章。
晨光中的喀什古城 (央广网发 李洁 摄)
从北京到喀什,从国际领队到民宿主理人,宋玉峰的人生轨迹因这座古城而改变。如今,他更广为人知的名字是“巴依小哥”——一个在短视频平台拥有10万粉丝的喀什文化传播者,也是喀什十佳民宿“域见疆来”的创建者。
一见钟情:从环球导游到“喀什导游”
今年36岁的宋玉峰,曾是一名资深旅游人。北京毕业后,他从事旅游工作十余年,从北京地接到国际领队,足迹遍布五大洲、五六十个国家。
2022年,在新疆做导游工作期间,宋玉峰偶然来到喀什,被古城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浓郁的民族特色深深吸引。他说:“那种感觉就像一见钟情,我知道这就是我想留下来的地方。”
宋玉峰为游客推荐旅游路线 (央广网记者丁安 摄)
“很多人问我,从北京到喀什,从国际领队到民宿主理人,这个转变为什么这么大?”宋玉峰微笑着说:“我觉得不是‘转变’,是‘回归’。旅游的本质是连接人与文化,喀什给了我一个最深、最真的文化宝库。”
他决定通过短视频和直播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这座远在祖国最西端的城市。账号“巴依小哥”应运而生,越来越多的网友通过他的镜头,走进了这座原本陌生的城市。
屏幕内外:从线上流量到线下服务
随着粉丝量的增长,宋玉峰的直播间里开始出现这样的问题:“来喀什应该怎么玩?”“住在哪里比较方便?”这些问题让他看到了更深层次的需求。
直播中的宋玉峰 (央广网记者丁安 摄)
“屏幕的一端,是世界的好奇;屏幕的另一端,是我的坚守。”宋玉峰说。他意识到,单纯的线上传播已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需要将线上的“吸引力”转化为线下的“服务力”。
2023年,宋玉峰先后在喀什古城经营了民族写真旅拍店和粉丝驿站。2024年,他创办的“域见疆来”民宿经过评选成为喀什十佳民宿之一,并在网络平台上位居客栈民宿好评榜第一。
宋玉峰创办的民宿获得喀什市“十佳”民宿 (央广网发 李洁 摄)
走进“域见疆来”民宿,浓郁的民族风情扑面而来。墙上悬挂的奖牌和照片见证着这家民宿的成长历程。刚入住民宿的游客高克然说:“就是看了‘巴依小哥’的视频被种草的!来了发现,玉峰哥本人比视频里还热情,给的攻略特别靠谱。住在这里有安全感,就像在喀什有个老朋友。”
深耕赋能:从个人导览到平台孵化
然而,宋玉峰很快发现,为游客提供单纯的住宿服务是远远不够的。
“游客来了喀什发现古城太大了,自己逛不明白。”早在2023年,宋玉峰就开始规划深度游览喀什古城的Citywalk路线。他身体力行地带着大家逛古城,讲解每一条街巷背后的故事。
“古城大喀说”授课中 (央广网记者丁安 摄)
但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于是,他创建了“古城大喀说”品牌,制定深度游览路线,并培养专业的导览师团队。
在一条古老的巷口,宋玉峰指着墙上的砖纹向游客讲解:“大家看,这种图案叫‘吉祥纹’,是维吾尔族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在他的带领下,游客们走进传统乐器店,店主人艾尔肯热情地弹起热瓦普,悠扬的琴声让每个人沉浸其中。
“一个人的行走,是一道风景;一群人的同行,是一种力量。”宋玉峰说。如今,“古城大喀说”已培养了一批本地导览师,让更多的游客可以深入了解西域历史文化和少数民族特色。
古城街巷 (央广网发 李洁 摄)
本地导览师阿迪拉·努尔买买提自豪地说:“以前我觉得古城里的一切都很平常,是宋老师教会我们如何去发现和讲述它们的美。现在我能向全国各地的朋友介绍我的家乡,我觉得特别骄傲,也更有自信了!”
作为“新喀什人”,宋玉峰的视角既带着外来的新鲜,也饱含主人的深情。站在“域见疆来”民宿的天台,宋玉峰指着远方说:“变化太多了!但最深的感觉是‘连接’。路更通了,心也更近了。”
从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古城沧桑的土墙与新城宽阔的马路、繁忙的机场、现代化的医院大楼和学校操场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发展不仅体现在城市面貌上,更体现在居民的生活品质中。
宋玉峰为游客介绍喀什 (央广网记者丁安 摄)
“比如喀什号列车,从乌鲁木齐到喀什夕发朝至,繁忙的喀什站连接的不仅是地理的距离,更是喀什与全国乃至世界的机会。”宋玉峰说:“还有这些新学校、新医院,它们让生活在这里的所有人,包括像我一样来创业的‘新市民’,都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保障和归属感。这就是‘人民城市’最好的体现。”
宋玉峰的故事,是千千万万个新疆建设者故事的缩影。作为旅游行业工作者,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填补着喀什旅游的空白,让来到这里的游客有更好的旅行体验。而作为“新喀什人”,他更用实际行动参与着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七十年风雨兼程,新疆的每一座城都在书写自己的故事。在喀什,这个故事由世代居住于此的各族人民书写,也由像宋玉峰这样满怀热爱的新加入者共同续写。
喀什古城夜景 (央广网记者郭璁悦 摄)
夜幕降临,喀什古城内满是川流不息、笑容满面的游客。这幅画面,正是新时代新疆最动人的图景,一个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喀什,一个由各族人民携手共建、共享发展的温情中国缩影。
正如宋玉峰所说:“我不想只做个客栈老板,更想做个文化的‘翻译官’。”在这座千年古城里,他找到了比带团环游世界更有成就感的事,让更多人读懂喀什,爱上喀什,共同见证这片土地在新时代的辉煌。
策划:胡苗苗 岳子荷
文字:丁安 郭璁悦
视频:郭璁悦
鸣谢:喀什地委网信办 喀什地区融媒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