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 > 正文

锐评|再选一次,你还当记者吗

0
分享至

(原标题:锐评|再选一次,你还当记者吗)

2025年11月8日,是第26个中国记者节。

这是一个没有假期的节日。此时此刻,许多记者正奔波采访一线,许多编辑正伏案制作推敲。

“你记录的,有很多;关于你的记录,却很少”——这种状态,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特性,也引人思考:在众声喧哗、全民记录的时代,记者的独特价值何在?

(一)

你眼中的记者是什么样的?

是上世纪二十年代的瞿秋白,以记者身份赴苏俄实地采访,向国内发回了十月革命的真实景象,“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还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范长江,历时10个月写下《中国的西北角》,第一个公开报道了红军长征的真实踪迹……他们的笔杆,是火把,照亮漫漫长夜。

是地震突发洪水突袭奔赴一线的逆行者,用心用情讲述着众志成城的救灾故事;还是田间地头、街头巷陌的拍摄者,真实呈现着老百姓的急难愁盼……他们的镜头,是旗帜,亮出为民初心。

“不是所有的工作都能推动社会进步,但记者是;不是所有的工作都能接触时代脉搏,但记者是……”前段时间,面对“被采访”的镜头,一位记者的感悟触动了不少同行。

朴素的话语,也是沉甸甸的告白。历史需要记录者,社会需要守望者,时代需要瞭望者,正是这种天然的公共属性,让记者肩负着特殊使命,成为一个社会发展前行不可或缺的力量。

(二)

毋庸讳言,近些年,记者的日子压力很大,挑战与争议如影随形——

有人质疑记者的存在价值。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评论员”,通过一部手机,任何现场亲历者都能发布最原生态的信息、最个性化的观点,职业记者不再是新闻事件的唯一记录者。

有人断定“新闻学无用”。“新闻传播的学生中有80%没有从事本行业”“如今每个人都是自媒体,意味着无需学习”……诸如此类的论断,契合着当下对于流量的重视、对于网红的推崇,甚至唱衰新闻专业也成了引流梗。

客观地说,这里头有污名化、情绪化的宣泄,有人云亦云、听风是雨的盲从,有拉踩引战、制造矛盾的炒作,但也确实点出了一些变局之中新闻人必须直面的问题。

从“铅与火”到“光与电”,再到“数与网”,传播格局、传播生态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线赋予每个人连接世界的能力,传统媒体“把关人”角色受到挑战;流量至上的算法推荐,让严肃新闻频频让位于娱乐消遣;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削弱着深度内容的生存空间……

然而,对于今天的受众而言,最不缺的是信息,最稀缺的也是信息,信息越多,真相似乎越远,观点越杂,共识反而越少。这种悖论并不是我们想要的,更无益于社会的发展。实际上,信息的海洋越是汹涌,越需要打捞“宝藏”的耐心与专业。重视流量,但更珍惜操守,追求时效,但更追求准确,这才是专业记者的价值与空间。

(三)

有人说,人类正处于科技大爆发的“前夜”,人工智能将掀起波澜壮阔的未来。今天的AI能写诗、会画画、懂翻译,面对如此“十八般武艺”,记者会不会被取代?

记者,如果只是单纯的“记录者”,那么效率更高、逻辑性更强的AI必然胜出。近些年,AI在新闻领域的进军显著,不乏外媒使用AI自动生成企业财报新闻,其在处理海量数据、精准提取信息等方面的能力,令人类记者难以企及。

然而,新闻之所以是新闻,正因为其从来不只是信息的堆砌,更是对事实的甄别、对真相的追问、对时代脉搏的把握。AI或许可以写稿,但永远无法替代记者在现场观察时的切身感受;AI或许可以分析数据,却难以理解数据背后复杂的社会肌理;AI或许可以模仿风格,却永远不具备新闻人的良知与担当。

归根结底,新闻的本质是“人的故事”,而优秀的记者,恰是那些最擅长理解与讲述故事的人。许多时候,一篇报道真正打动人心的不是“结论”或“意义”,而是一种闪闪发光的生命状态,是一段极致经历中的精神力量,而这正是冰冷的代码永远无法模拟的温度。

当然,“不被替代”不意味固步自封、拒绝改变。历史上的每一次技术升级,都成了新闻业自我革新的机会。今天,聪明的记者正将AI变为得力助手,并将更多精力投入深度报道、犀利评论、节目创新等真正创造差异价值的领域。“新闻人必须永远年轻”,积极应变,才是最大的不变。

(四)

越是众声喧哗,越需要专业表达;越是信息爆炸,越呼唤去伪存真。

真相从来不会自己说话,它需要忠实的记录者和传播者。今天,记者的专业素养不仅没有贬值,反而更显珍贵。不唯流量是从,不被情绪裹挟,以冷静对抗浮躁,用审慎穿透迷雾,“铁肩”扛起的是社会责任,“妙手”书写的是时代篇章。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对于今天的新闻工作者而言,背负的责任从未消减,甚至更多更重。既要报道公众“想要”看的,更要提供公众“需要”看的;既要快速响应动态,又要沉淀思考,提供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内容;既要反映社会情绪,更要引入多元视角与理性思考;既要讲好中国故事,更要向世界呈现一个真实、全面、立体的中国……

这是一个最考验新闻初心的时代,也是最能彰显新闻价值的时代。如果你问我,再选一次,你还当记者吗?我会坚定地回答:是的。

图源:北京日报客户端、视觉中国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美国人先认清大势所趋,威慑变止损,大陆宣判了台独最终的结局

美国人先认清大势所趋,威慑变止损,大陆宣判了台独最终的结局

boss外传
2025-11-12 18:20:03
最希望中国武统台湾的2个国家:一个是俄罗斯,另一个是“敌国”

最希望中国武统台湾的2个国家:一个是俄罗斯,另一个是“敌国”

趣生活
2025-11-08 22:04:51
巴塔宣称对巴基斯坦首都炸弹袭击事件负责,外交部:强烈谴责

巴塔宣称对巴基斯坦首都炸弹袭击事件负责,外交部:强烈谴责

澎湃新闻
2025-11-12 15:22:26
男子用34天从北京跑步到上海,花费8000元,跑烂5双鞋,瘦了10斤

男子用34天从北京跑步到上海,花费8000元,跑烂5双鞋,瘦了10斤

半岛晨报
2025-11-11 15:00:03
黑豆立大功!医生发现:黑豆可能对这4种慢性病有好处!可以常吃

黑豆立大功!医生发现:黑豆可能对这4种慢性病有好处!可以常吃

艾米手工作品
2025-11-10 13:08:35
三星杯八强战:丁浩半目险胜檀啸 携手廖元赫晋级四强

三星杯八强战:丁浩半目险胜檀啸 携手廖元赫晋级四强

劲爆体坛
2025-11-12 16:42:09
克宫的三阶段征服计划!特朗普又想在联合国搞事,但继续交付军售

克宫的三阶段征服计划!特朗普又想在联合国搞事,但继续交付军售

鹰眼Defence
2025-11-12 18:05:30
阿媒:梅西原本可不参加本次集训,但他愿意长途奔波体现强大责任

阿媒:梅西原本可不参加本次集训,但他愿意长途奔波体现强大责任

星耀国际足坛
2025-11-13 00:36:15
中美俄每月养老金对比:美国一个月1.3万,俄罗斯1692元,中国呢

中美俄每月养老金对比:美国一个月1.3万,俄罗斯1692元,中国呢

阿伧说事
2025-11-11 10:40:35
李亚鹏做梦也没想到,心中这口恶气竟让向太给出了,窦靖童没说谎

李亚鹏做梦也没想到,心中这口恶气竟让向太给出了,窦靖童没说谎

白面书誏
2025-11-12 12:33:44
广西伴娘婚礼大跳艳舞,新娘一脸尴尬,网友:太辣眼!

广西伴娘婚礼大跳艳舞,新娘一脸尴尬,网友:太辣眼!

农村情感故事
2025-11-02 19:58:42
抢人大战即将启动,中超冬窗自由市场十条“大鱼”花落谁家?

抢人大战即将启动,中超冬窗自由市场十条“大鱼”花落谁家?

男足的小球童
2025-11-12 18:25:57
UGG推出2799元长毛雪地靴,网友调侃似“玲娜贝儿脚”!门店:系限量款

UGG推出2799元长毛雪地靴,网友调侃似“玲娜贝儿脚”!门店:系限量款

极目新闻
2025-11-11 18:35:28
茼蒿立大功!医生调查发现:茼蒿对这5种疾病有好处,建议常吃

茼蒿立大功!医生调查发现:茼蒿对这5种疾病有好处,建议常吃

阿纂看事
2025-10-13 15:36:03
全队唯一靠谱的球员?勇士后场新秀的成熟度真是远超预期?

全队唯一靠谱的球员?勇士后场新秀的成熟度真是远超预期?

稻谷与小麦
2025-11-12 12:18:50
005核航母要来了?42万匹马力超美国尼米兹,美媒:领先地位不保

005核航母要来了?42万匹马力超美国尼米兹,美媒:领先地位不保

胖福的小木屋
2025-11-12 00:43:43
恋情有变?正式退出,陈幸同发声,国乒官宣,或和男友分手

恋情有变?正式退出,陈幸同发声,国乒官宣,或和男友分手

有范又有料
2025-10-18 15:53:51
大妈们组团去西藏自驾游,半夜醒来,她发现除了自己其他人全死了

大妈们组团去西藏自驾游,半夜醒来,她发现除了自己其他人全死了

悬案解密档案
2025-10-30 15:10:02
美国恶果开始显现,两大邻国对中方踩刹车,王毅接到一通重要电话

美国恶果开始显现,两大邻国对中方踩刹车,王毅接到一通重要电话

吴欣纯Deborah
2025-11-12 15:46:07
如何战胜这些后浪?潘展乐:让我再好好想想,想了一年也没明白

如何战胜这些后浪?潘展乐:让我再好好想想,想了一年也没明白

懂球帝
2025-11-12 21:12:07
2025-11-13 03:43:00

头条要闻

男子打92岁母亲 邻居:老人4女1子 打人者为小儿子

头条要闻

男子打92岁母亲 邻居:老人4女1子 打人者为小儿子

体育要闻

消磨你上千小时的足球游戏,走过第20年

娱乐要闻

再王珞丹和白百何 明白两人"差别"在哪

财经要闻

段永平最新访谈:聊企业经营 投资理念

科技要闻

前阿里人亲述: “经济上行”期双11什么样

汽车要闻

7座皆独立座椅/新增5座版 体验第三代吉利豪越L

态度原创

房产
健康
旅游
教育
亲子

房产要闻

海垦城建·鹿城壹号品牌发布会暨美学示范区璀璨启幕

血液科专家揭秘白血病七大误区

旅游要闻

638栋楼的灯光秀,与滕王阁的千年对话

教育要闻

人民网专访!陈经纶中学校长独家揭秘

亲子要闻

男孩总是躁怒崩溃,送去医院就诊,被确诊的却是孩子父母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