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明确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并将“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列入“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战略核心位置。公报中10次提到“科技”,8次提及“创新”,2次提到“新质生产力”,凸显我国对科技发展的高度重视,表明“十五五”时期我国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经济发展重要牵引、坚定“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的决心。
蓝图绘就风正劲,实干笃行启新程。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纷纷表示,要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紧密结合各自研究领域,发挥专业优势,将全会的战略部署和任务要求,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强大动力和扎实行动,为谱写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新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
于海斌 中国科学院工业人工智能研究所筹建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十五五”期间全国经济社会发展锚定方向、擘画蓝图,提出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也要求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作为中国科学院与江苏省共同支持的科研机构,工业人工智能研究所正处于全新的起点。未来五年,也是研究所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加快筹建步伐,边建设边开展研究,积极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力军的作用,也将紧密结合江苏的应用场景和产业创新基础优势,以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加强重大科技成果产出与应用,解决制造业发展的关键难题,为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刘庆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十五五”时期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特别是将“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战略任务,让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全体同仁深感使命光荣、重任在肩。作为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我们致力于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已在全球聘请600余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担任项目经理,建设研发载体85家,以“拨投结合”实施重大技术创新项目129项;与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共建联合创新中心470余家,与海内外220余家高校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积极推动“行本教育”改革,联合培养产业基础创新人才超8000人。未来,江苏产研院将以国家战略需求为目标,持续在体制机制改革中大胆探索,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勇挑大梁,为江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贡献更多科技力量!
唐任宏 先声药业执行董事、神经与肿瘤药物研发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神经与肿瘤药物研发全国重点实验室将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坚持“更有效、差异化”的研发策略,聚焦神经科学、抗肿瘤、自身免疫及抗感染领域,同时前瞻性布局未来有重大临床需求的疾病领域。我们计划未来5年投入20亿,推进“先声全重求索计划”,支持神经与肿瘤药物研发领域从0到1颠覆性创新和巨大临床转化潜力的系列项目,鼓励非共识创新,攻克脑卒中、神经退行性疾病、肿瘤等领域的十大科学难题,为继续壮大医药产业新质生产力、服务健康中国战略贡献先声力量。
陈文源 苏州华兴源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我们科技从业人员来说是莫大的鼓舞。“十四五”期间,华兴源创的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从15%逐步提升至20%,针对平板显示检测领域中技术难度大的前制程检测方面进行了技术布局,现产品已助力国内客户实现了进口替代。这次全会提出“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的目标,让我们对未来的发展更有信心了。我们将在下一个五年,牢记“科技自立自强”这个使命,聚焦“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继续围绕高端工业检测领域开展新技术攻关,并拓展人工智能、生物医疗等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赵见磊 紫金山实验室内生安全研究中心党总支书记、无线移动通信研发工程师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紫金山实验室的一名科研人员,我深知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意义,深感责任重大。我从事的是网络空间内生安全研究方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更要扎扎实实,埋头苦干,以网络内生安全理论和技术为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创新提供安全的可行路径,为网络强国、信息技术领域不断创新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张怀红 全国劳动模范、徐工重型结构一分厂焊接工人
作为一名扎根生产一线24年的焊接工人,通过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这次全会系统谋划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战略部署。全会强调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这让我更加坚定了扎根生产一线、走技能报国之路的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把全会精神转化为实干行动,聚焦高端装备制造的关键工艺,持续锤炼技艺、勇于创新突破,把每一个焊缝都打造成精品,把每一台产品都铸造成“国之重器”,带头践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通过“传帮带”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为推动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一名产业工人的力量。
杜灵杰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置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位置,这为我们基础研究工作者指明了方向。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现实,要求我们必须加强源头创新,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在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实现突破。目前,我和团队正致力于通过引力子模的研究,探索半导体电子系统中的微观量子结构,并进一步验证非阿贝尔物态等新型量子物态,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这些基础研究正是孕育下一代信息技术的土壤。我们将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专心沉心深耕量子科技前沿,力争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贡献青春力量。
记者|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黄蒙
编辑|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高若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