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面寒暄的话题,不是曼彻斯特、高尔夫,而是北京五环外东坝的房租。《逃离朝九晚五的恋爱》
录制环境,没有标配的心动小屋、落地窗大别墅,只有酒店里再普通不过的单人房。《逃离朝九晚五的恋爱》
“别全是海归精英和主理人了,来点普通人谈的恋爱吧?”这就是《逃离朝九晚五的恋爱》(后称《朝九晚五》)。“牛马恋综”,没有酷炫的投行经理、建筑师、xx主理人。嘉宾名单听起来就命苦:产品运营、直播运营、剪辑师、图书编辑、程序员......还有一位电视执行制片,出品过《九重紫》,目前累到裸辞,成了无业游民离职博主。《逃离朝九晚五的恋爱》
《逃离朝九晚五的恋爱》
《逃离朝九晚五的恋爱》
《逃离朝九晚五的恋爱》
听到别人刚裸辞,便条件反射地追问: “你在北京有房吗?房租怎么办?”《逃离朝九晚五的恋爱》
合租过都懂这个问句的含金量/《逃离朝九晚五的恋爱》设定是10位北京工作的打工人,到海南度假,碰撞出爱情的火花,《逃离朝九晚五的恋爱》
每次开饭都像公司食堂团建,一不小心看到同款咖啡机还会瞬间“工作PTSD”。嘉宾都透着淡淡的“死感”,尤其刚抵达海南时,节目组给了三小时自由活动时间,以为他们会社交、看风景、出门游玩?结果全员选择倒头补觉,像是之前连着熬了好几个通宵。唯二没有选择休息的是入职没多久的“新晋牛马”和裸辞人/《逃离朝九晚五的恋爱》有人前一小时还在等女生邀约,后一小时就和客户开视频会议到深夜。《逃离朝九晚五的恋爱》
还有嘉宾上节目前两天还在加班,备采时接到工作电话,卑微问导演:“能接吗?”这哪是来谈恋爱,分明是换个风景好点的地方——继续上班。《逃离朝九晚五的恋爱》
再看各位的住址:通州、石景山、顺义、海淀、东坝、百子湾……几乎不在同一个象限,“工作日见面,那真是过命的交情”。眼看这场“牛马恋综”的结局,大概率是“恋爱没谈上,年假也没了”。
不过,既有房租、通勤的现实话题,又有眼下乌青的班味状态,恋综什么时候进化成这样了?
嘉宾初登场,人均穿西装、着礼服,一同相聚在大别墅,宛若《小时代》片场。身份是常青藤海归、投行精英、创业主理人,聊的是曼彻斯特的雨夜,喝的是红酒,品的是牛排,旅行去的是南太平洋海岛。《心动的信号7》
《心动的信号7》播出时,一些嘉宾因刻意的精英感被全网群嘲为“死装哥”,观众的抵触达到顶峰,网友开始自发玩梗,弹幕里呐喊着:“恋综怎么容不下普通人?”“我们吃着廉价外卖,看富二代谈恋爱。”《心动的信号7》
于是到了今年,恋综集体“下沉”了,学起了共情“牛马”。长寿综艺《心动的信号》第八季,打出“二本恋综”标签。选角不再只请千篇一律的金融人、高材生,而是把镜头对准了那些更日常的职业:中医馆学徒、博物馆讲解员、污水处理工程师等。《心动的信号8》
《朝九晚五》,则是更垂直地瞄准了最广大的打工人群体。“同事上恋综”的喜剧效果拉满。嘉宾聊起上班眼角湿润:“上班就是‘死’了,下班又活了。”
《逃离朝九晚五的恋爱》
互相邀请约会,却还点头哈腰,一口一个“老师”“X总”,像是在送甲方出门。节目设置缺乏新意,再加上10天的仓促拍摄,明显不足的预算,让整个制作颇显潦草。第三期甚至出现了五人同行淋雨、一整天没吃饭、关系毫无进展的窘境。《逃离朝九晚五的恋爱》
大多数观众并非“嗑到了”,只是在屏幕上看到了自己疲惫的影子。《心动的信号8》模式还是老一套,三角关系作主线,剪辑混乱,口碑并未回升。毕竟一切和工作有关的事都显得如此索然无味,再好看的人成为同事也会突然失去魅力,上班可以是黑咖啡味、电梯汗味、食堂菜味,唯独不是甜甜的恋爱味。嘉宾像是参加一场尴尬的团建,嘴上说着西二旗的工作、北漂的房租,手里回起工作消息、破防流泪,看起来更像是上班搭子,有一起骂公司嘴替的爽感,但没有心动的余温。观众看节目也仿佛是在云加班,但“下班了谁想看同事谈恋爱啊”。《逃离朝九晚五的恋爱》
因为所谓主打班味,去精英化的风潮,或许也只是用一个标签取代了另一个标签。如网友所说:“朝九晚五还用逃离吗,这名字起的,朝九晚五都要谢天谢地了。”有房租7000元、还能环球旅行的“上等马”,也有刚上班几个月就敢请五天年假的应届生。大家心知肚明,“赛级牛马”,又怎会有空来参加恋综呢?同时,节目也难逃恋综经典黑料。开播没多久,哭诉上班emo的高人气男嘉宾,就疑似陷入“隐瞒素人女友上恋综”的争议之中。今日的恋综,就如同往日的相亲节目,早已变成造星流水线。选角PD自己在社交媒体上火了起来,从节目中走出的CP商务报价据称高达百万。“录节目的时候大家都是打工人,节目播完只有我还是打工人。”当嘉宾意识到节目能带来泼天流量,“假单身、真想红”的戏码便难以避免。不想上班的年轻人玩梗,想上恋综/小红书@芭娜娜甜筒难怪很多网友都说:“不想上班,想上恋综,想爆火,想在恋综打掼蛋,徒步,看日出。”韩综《换乘恋爱4》男嘉宾被批“连日常语气都像在演戏”。另一款《真的是很不错的人》虽设定新颖,但嘉宾因表演痕迹过重,也被批评“抄人设吸流量的野心都藏不住了”。然而,即便后者豆瓣评分仅5.6,国内也迅速跟进,预备推出模式大同小异的节目。总之,恋综变得越来越像一场为期十天的选秀,它的终点不是爱情,而是流量和商务。在这样的基础上,如何让嘉宾放下伪装、不再表演,并激发出几丝“真”的情感碰撞,才是策划的重中之重。这方面,一些颇有传播度的海外恋综,提供了更多思路。《恋爱兄妹》恋爱线一团乱麻,但手足亲情,至今看仍令人动容。《母单大作战》虽然缺失了恋爱感,但因自我探索而动人,是彼此笨拙的靠近,对亲密关系的试探、失误与成长。
《线下恋爱》的概念也足够创新,嘉宾不能用手机或电脑,只能在法国尼斯的街头,以偶遇的形式谈恋爱。
虽然因嘉宾是演员模特而遭到批评,但也因拍出了喜欢一个人的心动紧张。
没有了手机,那些等待、错过、奔赴、迟疑引发但小小的波动被放大,那些现代人习惯忽略的情绪,显得格外珍贵。
《线下恋爱》
隔壁韩国的《社间相亲》则是PD同行间的恋综。
开场不在别墅或者酒店,而是让嘉宾坐在各自的工位前,通过桌面上的小物件,马克杯、键盘、手办、营养品去判断彼此的性格。

《社间相亲》
初印象环节的“心动选择”,不是写小纸条,也不是发送短信,而是让每个人从各自剪的节目预告,选出最让自己欣赏和心动的一条。

《社间相亲》
在表白环节,他们用工作中最熟悉的方式谈恋爱,镜头一点点拉近,直到对准自己喜欢的人,竟有几分浪漫。
《社间相亲》
给人的观感不是硬蹭上了班味话题,而是工作占了当代人生活60%以上的时间,所以借由“恋与工位”,来徐徐展开嘉宾的人生。
说到底,一款恋综的成功,不取决于嘉宾是“精英”还是“牛马”,不只在于噱头的多寡。爱萧条的时代,作为代餐的恋综,终究还是要有点真诚的恋张力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