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25·中国西藏发展论坛在林芝举办,搭建起西藏与世界对话的桥梁)
10月29日,以“遇见美丽西藏书写雪域新篇”为主题的2025·中国西藏发展论坛(下称“论坛”)在西藏林芝举办。论坛由开幕式、主论坛及“因地制宜发展高原特色优势产业”“保护世界屋脊绿色家园”“时代青年的高原奋斗与担当”3个专题论坛组成,同步举办了首届西藏国际传播大会。
在当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西藏自治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论坛及相关活动吸引包括26位外国政要及驻华使节在内的400余名嘉宾参会,覆盖全球44个国家和地区,并首次邀请到众多拉美国家外宾,扩大了西藏的“国际朋友圈”,构建起理论研讨与成就展示、思想交流与文化传播相结合的综合平台。
形成一系列丰硕成果
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西藏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深刻改变了高原贫穷落后面貌。西藏清洁能源、文化旅游、绿色工业等九大产业蓬勃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建立,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
诸多指标中,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郑永年观察到了一项关键指标:人均寿命。“西藏解放前的人均寿命为35.5岁,现已达到72.5岁,这个指标可综合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及医疗教育、公共卫生等事业发展。”郑永年说。
论坛由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主论坛前后,主办方举办了文化展览、文艺展示、研学交流、参访体验等10余项活动,邀请各国驻华大使、非政府组织代表等共同走访各地,充分展现西藏60年的跨越式发展。
雪域高原展新颜,让不少嘉宾感慨良多。东帝汶驻华大使罗瑞说,他在西藏跨越式发展历程中发现,相比于一些国家热衷于制造争端,中国“宣战”的对象始终是贫困、环境破坏、污染排放等,并在每个“战场”都取得了重大胜利。
“我们希望‘同舟共济’,而非‘同归于尽’。对于我们这个年轻的国家而言,可持续发展经验应向谁学习已是一目了然。”罗瑞说。
近年来,西藏“绿色发展”的底色愈发得到彰显,当地蕴含的风、光、水电等清洁能源受到广泛关注。
受邀嘉宾罗文(LaurentBousselet)说,在与当地群众的沟通中,他不仅了解到当地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民生事业等领域取得的长足进步,还发现了在新能源领域合作的机会。“西藏绿能资源得天独厚,但在储能领域还有很多想象空间,希望能在相关技术领域开展合作。”他说。
在各分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各自主题开展圆桌会议等多种形式活动,形成产业发展“数智赋能、品牌引领、生态优先、产业创新”等发展共识,达成建设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合作机制等多个合作意向,并倡导实施青年创业扶持计划,形成一系列丰硕成果。
有效提升西藏国际传播能力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需要西藏各族人民的接续奋斗,也离不开良好的舆论环境。本次论坛同步举办了首届西藏国际传播大会,大会以“搭建与世界对话的高地”为主题,聘请多名西藏国际传播特聘专家,与会专家围绕有效提升西藏国际传播能力积极建言献策。
“这些年,西藏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堪称彪炳史册;其中,西藏在清洁能源发电、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成就,在全世界都非常得人心。”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认为,长期以来,西方无端抹黑西藏的人权、宗教、文化事业发展现状,针对相关乱象,应跳出西方话语权框架,主动设置议题,赢取舆论主动权。
同时,与会嘉宾一致认为,从传播到各项工作无不需要人才,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以对口支援为代表的系列工作发挥了关键作用。
召开论坛的西藏林芝市由广东对口支援,31年来,广东一批批援藏干部从“输血”到“造血”,在雪域高原打造出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目前林芝本地已经培养起了一支高质量工作团队,他们怀着一身本领,将从南粤大地学习到的先进理念、先进方法、先进技艺用到家乡,谱写出新的发展篇章。
此外,围绕拓宽传播渠道载体等话题,论坛系列活动上,演员胡歌被西藏自治区聘为西藏国际传播大使。胡歌说,他会将“强化正面宣传”“聚焦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作为核心发力点,积极探索符合国际传播规律、贴近海外受众认知习惯的内容输出与渠道搭建方式。
南方+记者 邵一弘 曾亮超 发自西藏林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