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谁在黄河岸边种下“绿翡翠”?)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2:14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9月24日,天刚蒙蒙亮,天河湾国家湿地公园黄河水面上还笼罩着一层薄雾,一声声鸟鸣声传来惊醒了草叶上的露珠,也唤醒了这片黄河湿地新的一天。
平罗县黄河湿地保护林场资源管护队队长吕军平早早起床,穿上明黄色的工装,挎上背包,开车开启了新一天的巡查。
远处,一阵阵清脆悦耳的鸣叫声由远及近,成群的白鹭、苍鹭从水面上翩然起飞,翅影划过清澈的水面,天河湾顿时热闹起来。
点击下图欣赏VR
天河湾湿地修复打造黄河流域生态屏障。
“这个月底,大批灰鹤马上就会回来了,最近我们要加紧巡查,让灰鹤在我们天河湾好好缓缓。”说起即将到来的灰鹤,吕军平不免有些激动,下车查看灰鹤即将落脚的湿地湖泊。
“‘老朋友们’年年都来,真有点想它们!”
做护林员多年,吕军平对这些候鸟已经有了深厚的感情。
14年来,这片占地5.85万亩的湿地公园,吕军平熟悉每一丛芦苇的走向,他和同事们每日巡查路线长达二三十公里,对湿地开展地毯式巡查。
“看,这是苍鹭的脚印,新鲜的呢。”吕军平蹲下身,指着泥地上的痕迹如数家珍,“以前认不全,就带着图鉴一边看一边对,现在听叫声就能分辨个八九不离十。”
吕军平(前)与同事在巡查。
吕军平巡查日志上记得密密麻麻:5月16日,苍鹭孵化;6月18日,发现破损围网已修复;8月18日,沙枣林新发现鸟巢……
天河湾生态每个细微改变都被吕军平一一记录。
近年来,在“三北”工程林草湿荒一体化治理、生态自净能力提升项目、森林抚育及黄河滩区治理等系统性工程持续发力下,天河湾湿地逐渐展现出盎然蓬勃的生命力。
“黄河之肾”焕新颜。
湿地旁,万亩稻田喜迎丰收。
“目前,湿地累计完成水系连通1279.52亩,退耕还湿1.88万亩,恢复陆生植物114.41亩、水生植物315.66亩,实施抚育管护1176.34亩。”平罗县黄河湿地保护林场场长张建宁介绍,通过系列举措的实施,有效推动湿地生态系统恢复良性循环,促进了群落正向演替,提升了正反馈调节水平与自我保护能力,为生态系统进化构筑起一道坚实的生态屏障。
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各类鸟类到来,吕军平的手机相册成了他的“幸福存折”:凤头䴙䴘带着幼崽游过,天鹅在芦苇荡跳跃,去年首次拍到的黑鹳在夕阳下踱步……
“灰鹤之乡”成亮丽的生态名片。
鸟儿们来到天河湾,就是对吕军平们的最大肯定。
目前,天河湾湿地监测到的鸟类种群和数量连年增加,昔日“稀客”已成今日“常客”。据统计,天河湾湿地有野生鸟类14目33科67属114种,其中,国家Ⅰ级Ⅱ级保护动物14种,自治区重点保护动物27种。
“鸟类是环境检测员,它们用翅膀投票。”吕军平说这话时,眼角的皱纹都带着骄傲。
昔日荒芜的滩涂变成候鸟翩跹、水草丰美的生态绿洲。
红色芦苇。
把荒滩变“鸟类天堂”。
飞鸟的诗意栖居地。
昔日荒芜滩涂,今朝生态绿洲。
“秋水共长天一色”。
(宁夏日报记者 何耐江 文/图/视频/V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