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校馆弦歌|东北师范大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教师团队:七十载耕耘,铸就“生态铁军”)
在东北师范大学,有这样一支教师团队,他们历经70年风雨兼程,破解了退化草地恢复的世界性难题,在生态系统生态学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们就是东北师范大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教师团队——一支荣获“吉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称号、由全国模范教师王德利教授领衔的“生态铁军”。
故事始于上世纪50年代,祝廷成、柴岫等老一辈科学家怀揣“守护北国生态屏障”的初心,开创了我国草地生态与湿地生态研究的先河。如今,已发展成为一支拥有57人的强大队伍,建立了包含国家级高层次领军人才、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省部级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等不同层次的人才梯队,实力雄厚,在国内外颇具影响力。
依托A类学科、国家野外科学观测台站等顶级平台,他们支撑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等3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让中国生态学研究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不能只在实验室里做研究,要让成果真正服务于草原。”这是团队成员的共识。团队聚焦生态系统生态、草地放牧生态等5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获批了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草甸草原智慧修复与生态-生产功能协同提升技术及示范”等 。截至目前,团队在PNAS、Nature Microbiology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500余篇,出版专著30余部,培育牧草新品种13个,编制行业、地方技术标准8项,授权发明专利52件,获省部级科技奖励32项,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既要教学生做科研,更要教他们懂责任。”团队始终践行“尊重·创造”的教育理念,教授全员为本科生授课,将PNAS论文中的前沿成果融入课堂;依托松嫩草地、龙湾湿地等野外站,让学生在风吹日晒中掌握生态调查技能;编写的《环境生态学导论》印刷17万余册,被北大、北师大等60余所高校采用,成为生态学教材的经典。
“科学研究不能关起门来搞。”团队积极投身社会服务:撰写科普书籍、开设在线课程,向50万公众普及生态知识;在“世界环境日”组织宣讲活动,为1.5万名群众解读可持续发展理念;开放实验室供中小学生参观,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扎根。他们还承办“中-美环境修复论坛”“国际草地生态研讨会”等高端会议,搭建起国内外学术交流的桥梁。
展望未来,团队将继续在草地生态学基础理论等方面寻求突破,力争在Nature、Science等顶级期刊发表成果,凝练国家级科研奖励,提升高层次人才占比,向着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生态学科建设目标不断迈进。
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闻记者 殷维
图片由东北师范大学提供
初审: 邱珮峰 复审: 韩方宇 终审: 张彦梅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