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河北梅奥心血管病医院一场秋日里的特殊“家宴”,折射出医疗改革的温度与深度)
9月24日,河北梅奥心血管病医院举办的“心归处·爱相连”亲友健康月活动,不仅是一次医患团聚,更成为观察新时代医疗模式转型的生动窗口。在健康中国战略深入推进的今天,这场活动展现了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深刻变革。
归“家”:一场以健康为名的团圆
记者在现场看到,重返医院的并非愁眉紧展的患者,而是携家带口、笑脸盈盈的“老朋友们”。院长李俊峡、副院长肖文良等专家团队,与重获健康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围坐交流,场景温馨如家庭聚会。这种新型医患关系的背后,是我国医疗理念正在发生的根本性转变。
“欢迎大家回家!”孙志坚副院长的一句亲切问候,道出了医疗服务的人文内核。当前,医疗改革正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服务。这家医院的实践表明,优秀的医疗服务,既要有一流的技术“治已病”,更要有超前的关怀“防未病”,让医院成为可信赖的健康港湾。
牵挂:心系大家安康,守护小家团圆
活动中,河北梅奥心血管病医院李俊峡院长带来一段充满温度的分享。他表示:今天我们以“家”之名相聚,是希望将单一的诊疗,延伸为对个人和家庭的陪伴与守护。医院一直在推进技术,只为多一份安心:曾为金属过敏的老人成功植入生物可降解支架,也为桥血管再闭塞的患者完成高难度开通手术,更通过介入治疗,让许多患者免于开刀重获健康。看到他们康复后能与家人安心团圆,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这些真实的故事,让在场每个人感受到医者仁心的深沉力量。
技术赋能生命,是健康中国建设的坚实基础。李俊峡院长向记者介绍,医院通过持续技术创新,为复杂病变患者实施高难度手术,让众多患者免于开胸之苦。这些医疗技术的突破,正是我国提升疑难病症诊疗能力、推动医疗资源下沉的微观缩影,为实现“人人享有优质医疗服务”的目标夯实基础。
守望:一堂充满关爱的“心”课堂
在肖文良副院长主讲的健康课堂上,记者注意到一个显著变化:患者不再是被动接受治疗,而是变身家庭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认真记录、踊跃提问。这种从“被动医疗”到“主动健康”的转变,契合了健康中国战略提倡的“共建共享”理念。当医学知识成为百姓触手可及的健康工具,当预防为主成为社会共识,全民健康素养的提升便有了最广泛的根基。
倾听:一次敞开心扉的温情问答
尤为可贵的是,在这场活动中,医患之间真诚沟通、互信互敬,构建起战胜疾病的共同体。当前,我国正持续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着力解决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这种充满温度的医患关系,正是医疗改革追求的重要目标,也是健康中国建设不可或缺的人文基础。
这场别开生面的“家宴”启示我们:医学的最高境界,不仅是治愈疾病,更是温暖心灵。在健康中国战略指引下,当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不再满足于技术突破,而是致力于提供有温度、有情怀、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必将为14亿多人民的健康福祉写下最温暖的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