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地评线】徽评:回引“能人”,助推乡村焕发勃勃生机)
乡村能人在外地打拼多年,有积累、有经验、有技术、有情怀,如何用好这一重要资源赋能乡村振兴?山东省德州市既是传统农业大市,也是外出务工经商大市,通过实施“雁归兴德”工程,德州积极回引企业技能人员、外出经商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退休人员等在外能人参与乡村振兴,营造“引得回、用得好、留得住”的环境,实现“创业回乡、人才回归、资金回流”。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这再次突显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伟大意义。而“人才是第一资源”用于乡村振兴,也是极其恰当的。这一点,在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中,也有着非常鲜明、非常具体的展现。一旦拥有人才引领,无论是传统的种植、养殖,还是新兴的网络直播等,乃至“扶贫先扶智,扶贫先扶志”等等诸多环节,都会立刻呈现崭新气象,进而为取得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与强劲的动力。
胜于一切雄辩的事实,在突出人才重要性的同时,也在提醒我们,在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必须重视人才。其中,如何吸引众多从乡村走出去的人才回到乡村,也就成为我们重点关注并及时解决的问题。这方面,山东省德州市的“雁归兴德”工程,无疑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回引能人,“引得回”是基础,是保障。古训有言,“十步之内,必有芳草”,而从乡村走出去的能人,诚可谓比比皆是。此时,我们必须念好“种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这一真经,打造能够吸引能人,并有益于能人大显身手的平台,吸引“东南飞”的能人,再次返回乡村。让能人深感回乡之后,乡村正是“英雄用武之地”,也就意味着乡村的发展获得了人才支撑。
回引能人,“用得好”是激励。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能人返回乡村之后,同样也面临着“人尽其才”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仅吸引人才回乡,更应了解相应的能人究竟“能”在何处,同时针对其大显身手提供必要的支持,避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唯其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特长,营造“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氛围,为乡村发展提供全方位的动能。
回引能人,“留得住”更是定心丸。众所周知,能人也不可能是“孤家寡人”,他们需要帮手,他们同样也有着“上有老,下有小”的后顾之忧。对此,推出返乡创业人才配偶安置、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全生命周期”服务,便是务实之举。没有了后顾之忧,能人们也就能够放开胆子、甩开膀子、撸起袖子,在实现个人梦想的同时,助推乡村发展、乡村振兴的伟大工程,焕发出勃勃生机而行稳致远。(作者 范德洲 李书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