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 > 正文

医生感染超八成,接诊量达平时5倍,上海急诊扛得住吗?

0
分享至

(原标题:医生感染超八成,接诊量达平时5倍,上海急诊扛得住吗?)

医院内部。

波峰正在到来。

12月24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东院(以下简称“仁济东院”)发热门诊量一天的接诊量为867人次,急诊科则高达1351人次。其中,120救护车送至急诊的患者有114位,这个数字是平时的5倍左右。

而与此同时,仁济东院急诊科原本31位医生,只剩4人尚未感染,护士的感染比例超过60%。

12月21日起,上海市卫健委宣布进入医院不再需提供核酸阴性证明。这意味着,急诊将承接发热门诊的部分压力,成为给发热门诊“泄洪”的出口。

事实上,文件正式落地之前,为了保证及时抢救危重症患者,仁济东院对核酸检测的要求已经进行了人性化的调整。“不管阴性阳性,只要是有病人的生命受到威胁,救人是第一位的。”

疫情波峰来临,与疫情数度交手的仁济东院急诊科再次迎来挑战。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另一重压力来自医护因感染造成的大规模减员。

急诊,能否撑住?


仁济医院门口,救护车往来频繁。李楚悦 摄


急诊大厅门前原先为就诊患者设置的核酸、抗原检测岗亭已不再使用。患者可迅速就诊。  李楚悦 摄

压力袭来

半个小时。

12月21日,从拨打120急救电话,到转接到浦东120急救中心,再到救护车从周浦赶来,这是李进的全部等待时间。

李进却为此感到庆幸。在此之前,他已被告知,当前120运力不足,他很可能需要等上两三个小时。

李进和母亲的抗原自测结果都是阳性。在抵达医院后,他的母亲先被送往发热门诊,在医生诊断为新冠肺炎引起的心衰后,她被迅速推往了急救中心,并入住了有床位的隔间。“能有一个有床位的隔间位置真的已经很不错了。”李进说。

住下已是凌晨。他注意到,整个急救中心,从走廊到大厅,只要能摆下急诊观察床的地方,几乎都被“物尽其用”。


仁济东院急诊大厅里,走道上放满了留观床位。李楚悦 摄

一位70多岁的阿婆来照护病了四五天的儿子,因为实在没有陪护的位置,她这几天一直蜷缩在窗台上,用袋子当枕头,勉强休息。

救护车缓冲区分诊台护士王秀也为此发愁,“地方很小,人又很多,也不利于病情的观察。”

同期还有别的病人等在门口。由于医护大量减员,整个急救中心里只有一位女医生忙前忙后,同时应对四五个患者家属的询问。

12月下旬开始,疫情波峰愈发临近,仁济东院急诊科的工作量已经达到了平时的五倍。

这几天,急诊科副主任医师熊剑飞感到压力袭来,“有点4月份那时候的苗头”。熊剑飞负责统管急诊抢救大厅的工作。今年4月的那场疫情中,仁济东院是浦东唯一一家没有停诊的三甲医院急诊,承载了当时几乎所有浦东地区120转运来的急救任务。

早上7点,他到达医院,7点20分换好防护进入急诊大厅,开启一整天“打仗般”的工作。

首先要关注的是交班情况。8点是夜班的下班时间。目前每天夜间,有100多位病人躺在仁济东院的急诊大厅,值班医生需逐个交代清楚这些患者的病情。8点半不到,熊剑飞和另外几位主班医生必须马不停蹄地开始查房,随后在诊室里接诊。与此同时,他还需要随时关注整个抢救大厅的各项事务。


抢救大厅。李楚悦 摄

与熊剑飞办公室一墙之隔的抢救大厅里,每个班次有两名急诊医生接诊救护车。早班8点开始,但通常,7点半医生就会在护士站待命,这里负责接待所有120救护车送来的重症病患。


急诊抢救大厅的护士站。李楚悦 摄


主治医师黄聪华在开医嘱,家属在护士站前排队等待着。林子璐  摄

举着病历的病人家属在护士站前排着队等待。“盐水吊了吗?CT做了吗?有基础疾病史吗?有药物过敏吗?”仁济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黄聪华需要给每一位病人迅速诊断、写病历、开药、安排住院……

处理完排队的患者,他得立即起身在急诊大厅里东奔西走,给在病床上的患者分发写好的病历,照看病情进展,应对时不时响起“医生!医生!”的呼喊声,随时迎接突发的抢救。

在急诊室医护们看来,除了程度相当的忙碌,和今年4月相比,有两个情况与当时明显不同:一是患者入院不再查看核酸阴性证明;二是医护感染增多,减员情况严重。

这两重因素让急诊面临更艰巨的挑战。

急诊“泄洪”

12月21日上午9点,四五辆救护车停在仁济东院急诊大厅门前。原先为就诊患者设置的核酸、抗原检测岗亭和通道已不再使用。医院门口大排长龙的景象不复存在。车门打开,急救医生推着担架车奔行至急诊大厅,一路畅通无阻。


车门打开,急救医生推着担架车奔行至急诊大厅,一路畅通无阻。林子璐 摄

“就医不查看核酸阴性证明后,发热门诊和急诊的界限开始模糊化。”仁济医院门急诊办公室负责人樊翊凌说。急诊将承接原先发热门诊的一部分压力,即将成为给发热门诊“泄洪”的出口。

事实上,仁济急诊科前几天已经开始“主动泄洪”。樊翊凌解释,在取消入院核酸阴性证明的文件落地前几天,仁济东院就在内部达成了共识,不再查看患者核酸结果。

触动樊翊凌的是一封患者的投诉信。一位接受放化疗的患者因为没有核酸阴性证明,未能及时进医院配到靶向药物。

收到这封信的当天我们就决定,不再把核酸阴性作为入院的硬性要求。”樊翊凌说。按照之前的要求,发热的病人必须先去发热门诊进行排查才能再进入急诊。很多病人虽有发烧症状,但明显有更严重的基础疾病合并症。一旦进入危重状态,发热门诊的设备手段肯定不如急诊来得全,容易耽误抢救的最佳时机。

樊翊凌记得之前遇到过一位因为阑尾炎高烧的病人,“如果先到发热门诊去排查再转到急诊。折腾一圈,本来只是单纯的阑尾炎耽误成穿孔怎么办?”

樊翊凌觉得,核酸应该作为一个常规的医疗技术手段来判断病情,而不能是影响救治的原因。“在有时间的情况下,医院也会对接受手术的患者进行核酸检测。但主要是为了让医护了解病人情况,并相应做好防护。我们以前做手术,也会排查病人有没有艾滋、梅毒、甲肝,难道病人有这些疾病我们就不做手术了吗?救人还是第一位的。

之后,樊翊凌在内部开了简单的视频会议,“和大家通了个气,各部门也都非常迅速地同意了。”

现在,病人的分流处理前置到预检分诊阶段。如果病人首要症状以发热、呼吸道症状为主,仍在发热门诊就诊,以基础疾病为主要诊断的患者,则迅速进入急诊治疗。


预检分诊处。林子璐 摄

“快!快!快!这个病人不行了!”下午1点,呼救声从急诊门口一路叫起来,从分检台迅速传至抢救大厅。

120救护车上的担架床上,头发花白的女患者突然没了心跳,而此刻塞得满满当当的抢救大厅里早已没了床位。黄聪华迅速赶到门口,从别人的床位挤出一半空间把床推进去,开始给病人进行手动按压心脏复苏。

2分钟内,五六个医护分头推着检测仪器、针管吊瓶赶来,迅速插管、注射。一针肾上腺素下去之后,患者的心跳、血压都慢慢恢复,尽管意识尚无法恢复,好在危在旦夕的生命暂时被拉了回来。

整个急救过程,没人问过这位病人是阴性还是阳性。


医护们正在抢救病人。李楚悦 摄

撑住急诊

相比于迅速增长的就诊人数,真正让熊剑飞感到巨大压力的,是急诊科的人手。仁济东院急诊一楼一共31位医生,截至12月25日,已有27人感染,其中症状较轻的已陆续返岗。

“你还发烧吗?因为今天又有两个医生发烧请假了。如果你明天不发烧,吃得消的话尽量还是来上班,发烧就在家休息。”看诊的间隙,熊剑飞和自己手下的医生通了话。

“目前的一个问题是我们的人员损失。”熊剑飞说。一个明显区别是,急诊大厅里的医护已不再像上半年那样穿着三级防护的“大白”,只有一层薄薄的的蓝色隔离衣。“4月份的时候我们的防护要求比较严格,急诊科的医生有两三个感染,现在(12月21日),我们已经有10个人发烧了。”

“我就这么点人,今天又有两个发烧了,病人怎么办?急诊不像病房,源源不断有人来,病人来了你必须要启动抢救,不可能因为你生病或者累了就休息,这个工作岗位要求你不能倒下。”熊剑飞说。

下午4点,刚刚完成交班结束工作的黄聪华感到强烈的饥饿。过去的8个小时里,他只吃了一顿早饭,“本来是要去吃午饭的,那会刚好碰上了一个急救病人。”

“算比较幸运了,前两天有人送到门口,还没来得及抢救,人就没有了。”黄聪华说。疫情浪潮涌来,急救资源不断吃紧。抵达的救护车数量也达到了平时的四到五倍。

“我可以不吃饭一直看病,如果实在看不动了,熊主任也会来帮忙接着看。但熊主任自己其实也有好多好多病人。”黄聪华说。

除了医生护士,药、器械,都处于紧张状态。仁济东院的急诊一共有五六十个吸氧的位置。来的患者可能达到120人,只能互相调剂,一个氧气接两个管子。

退烧药也紧张。“我们现在基本不让自己本院的职工配药。小包装感冒退热药物拆零,尽量保证每个人有药。像泰诺林这种,我们医院的储备主要是留给孕妇的,因为她们只能吃这个退热。来配药只能一盒拆零两半。哪怕给一点药,对病人来说也是慰藉。”樊翊凌说。

急诊科的患者中,老年病人占据不小的比例。这些病人如果没有陪同,全程都要依赖医生和护士的照料。急诊大厅里,因为人手有限,只能靠医护们高频率地跑动来满足大量的患者需求。

“孤老注意一下!41号!”尽管已经忙到自嘲“快飞起来了”,护士王秀还是惦记着被救护车送往医院的朱姓独居老人。

来到医院后,这位老人记不得家里人的手机号码,一直联系不上自己的家属。她胸闷气喘的情况比较严重,意识不太清醒,只能躺在观察床上,反复重复“我找不到他们,他们也找不到我。”说着就要掉眼泪。

急诊内科护士站的护士李娟(化名)见状,要来老人的医保卡,往属地派出所打电话,查到了老人家属的联系方式,打电话通知他们到急救中心来看护老人,又帮老人去急诊内科联系好了医生。得到医生诊治后,老太太的情绪明显好了许多。

关于人手的压力,作为前哨站的发热门诊在前一周就感受到了冲击。为了应付疫情波峰,发热门诊护士长黄颖在医院里支了张床,她已经不是第一次长期住在狭小的工作间了,“这一波住了大概两周了,上一次3月份那会儿住了100多天。”

“我这里一共17个护士,目前有7个感染了。”黄颖说。她记得,16日开始,发热门诊单日接诊人数从50人次上下,一下突破到100人次。随后,人数倍数上升,一周内直接飙升至800人次以上。

相较于生病给自己带来的压力,医护们更担心的是感染后自己工作没人顶上。“因为不能来上班,姑娘们会感到内疚,她们会跟我说,黄老师对不起。我说这个真的不能怪你们,这是不可避免的。”

为了尽可能支援发热门诊,仁济东院已在全院调配人手。“每个科室能贡献的人手都贡献了,只要是有行医资格证书的都可以上。我们在星期二(13日)就完成了人员培训,星期三做好人员调配,准备了一支56个人应急支援的队伍。”樊翊凌说。

依照其他城市的经验,樊翊凌预判,疫情波峰到来需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发热门诊量爆发增长,第二阶段急诊抢救会进一步增加,第三阶段则是危重症的救治。当下,医院正在第一阶段的尾声,正在进入急诊承压的第二阶段。

“现在已经过了冬至,本来就是急诊病人的高峰。”熊剑飞感到担心,“后面进入1月份疫情高峰到达,我觉得可能会比现在还要紧张。”眼下最重要的是保证好急诊的人手。目前急诊科2位医护已经返岗。

生命至上

科室里的年轻医生倒下后,主任级别的医生接续顶上。12月19日,胆胰外科副主任医师吴文广开始在急诊的胆胰外科每日坐诊。他已经很久没有在急诊坐诊了,平时每周开一两天专家门诊。

从早上7点到晚上八九点,吴文广每天在医院的时常超过12个小时。一天之中,他需要完成十几台手术、定期查房走访、接待诊断急诊病人并临时为急诊病人安排手术。

来看胆胰外科急诊的病人通常因为胆道、胆管的堵塞,高烧腹痛,非常痛苦。“从病人进入急诊到完成手术,我现在能做到控制在一个小时内完成。”吴文广说。

不再需要去发热门诊排查诊断后,急诊科的手术就诊效率大幅提升。但与此同时,手术室要面临需要为新冠并发合并症的患者做手术所带来的风险。每天,吴文广都会遇到两三位阳性患者需要手术,如果病情不是十分紧急,他通常将阳性患者安排在当日较晚时段,保证手术室不需要反复消杀,以节约时间。

“如果遇到危急生命的情况,我们不管是否阳性,会立即动手术。”吴文广说。这也是所有医生的共识。急诊室的最大功能是承担危重症抢救,无论是什么样的病人,一旦有生命危险,全力抢救是永远的第一原则。

除了大量接诊抢救之外,急诊还承担着为病人寻找出路的工作。熊剑飞这两天最烦心的事是,需要在看病查房之外,不停地联络落实病人的去向。“因为人手紧张,我得亲自一个个和不同部门沟通,有时候有突发情况,商量好的又有变数。”


护士在清洁上一个患者用过归还的观察床。林子璐 摄

急诊的病人的出口在哪?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盘活医院的病房、ICU等一系列储备资源。

12月2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会议提到,三级医院要兜住医疗救治和生命保障的底线,全力做好老年和儿童重症患者医疗救治。

可以预见的是,走过发热门诊、急诊两个阶段后,危重症救治将是疫情波峰的最后一个阶段。

这几天,仁济东院一天之内最多收治了10位新冠危重合并症患者,10个人里有3个需要插管。感染楼病房的医护人手也开始告急。感染楼不仅要承接发热门诊、急诊送来的病人,还需要接受其他病区里的阳性患者。

“我们准备了一支重症的医生队伍,把感染楼的2、3、4层腾出一部分,共有47张床位,必要时可以扩展到77张床位,ICU的床位则准备了270张。ICU床位,国家卫健委的要求是4%,我们各个科室加起来的数量已经接近8%。”樊翊凌说。

特殊时期,为了在有限的资源里尽力满足需求,需要各种层面的灵活变通。“白天和半夜相对来说人少一点,我就人少排一点。晚饭前后的中班的,是人最多的时候,就把人排足。”樊翊凌在感染楼的5楼给医护留了几间房间作为休息室,“凌晨的夜班是最累的,如果忙得过来可以让两个上去休息,睡两三个小时也是好的。”

樊翊凌已经在医院办公室里打了好几天地铺了,有时他会想起4月份在方舱的经历,“那时候不也扛过来了吗?这一波也一定没问题。我们算见过‘大世面’了,医护们也不需要动员、誓师大会什么的。大家这点共识还是有的,既然选择这个职业,就是生命至上,治病救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世纪骗局的崩塌:川普让真理重掌科学高地

世纪骗局的崩塌:川普让真理重掌科学高地

斌闻天下
2025-11-01 07:45:03
南京35岁女子在家啃老13年,父母退休后直接离家,4个月后女儿傻眼

南京35岁女子在家啃老13年,父母退休后直接离家,4个月后女儿傻眼

如烟若梦
2025-10-30 16:16:31
带小三产检遇原配后续:曝男子是律师,吃软饭上位,小三也不简单

带小三产检遇原配后续:曝男子是律师,吃软饭上位,小三也不简单

银河史记
2025-11-01 21:13:54
凌晨1点34官宣!杨瀚森被开拓者下放到发展联盟,期待他王者归来

凌晨1点34官宣!杨瀚森被开拓者下放到发展联盟,期待他王者归来

君马体育
2025-11-02 05:44:40
4秒连吃2黄!陈哲宣辱骂裁判染红,触碰于根伟底线,将遭重罚

4秒连吃2黄!陈哲宣辱骂裁判染红,触碰于根伟底线,将遭重罚

奥拜尔
2025-11-01 19:07:42
豪门狂欢夜:姆总2球皇马4-0六连胜 利物浦2-0维拉止连败 尤文2-1

豪门狂欢夜:姆总2球皇马4-0六连胜 利物浦2-0维拉止连败 尤文2-1

狍子歪解体坛
2025-11-02 06:12:14
杨瀚森被下放发展联盟,开拓者究竟意欲何为?

杨瀚森被下放发展联盟,开拓者究竟意欲何为?

球哥评球
2025-11-02 06:50:12
如何判断衣服的质量好坏?我拼凑出了一些辨别方法,不系统但有效

如何判断衣服的质量好坏?我拼凑出了一些辨别方法,不系统但有效

新住家居
2025-10-29 19:03:24
广州一小男孩骑单车时不慎刮蹭到路边的迈巴赫!车主:你去帮我买水吧…

广州一小男孩骑单车时不慎刮蹭到路边的迈巴赫!车主:你去帮我买水吧…

广东活动
2025-11-01 12:11:38
于谦财务暴雷仅2天,底裤被扒底朝天,孙越、吴京也意外被牵连

于谦财务暴雷仅2天,底裤被扒底朝天,孙越、吴京也意外被牵连

古木之草记
2025-10-30 13:11:52
活久见!山东一租客租了17年房子,房东要卖房,租客说有她的一半

活久见!山东一租客租了17年房子,房东要卖房,租客说有她的一半

恪守原则和底线
2025-10-31 15:54:46
米莱的胜利被最小化了

米莱的胜利被最小化了

寰宇大观察
2025-11-01 18:55:03
国际刑事法院正在用欧盟自主开发的办公软件套件OpenDesk取代微软Office

国际刑事法院正在用欧盟自主开发的办公软件套件OpenDesk取代微软Office

cnBeta.COM
2025-11-01 05:18:07
郑智化回应封杀言论,自曝疾病缠身刚好退休,3天后关闭微博

郑智化回应封杀言论,自曝疾病缠身刚好退休,3天后关闭微博

萌神木木
2025-11-01 15:15:57
梅开二度,姆巴佩当选皇马vs瓦伦西亚全场最佳

梅开二度,姆巴佩当选皇马vs瓦伦西亚全场最佳

懂球帝
2025-11-02 06:15:39
知名女星官宣结婚已怀孕

知名女星官宣结婚已怀孕

鲁中晨报
2025-11-01 10:35:36
中美俄卫星定位精度差距太大!美0.1米,俄1.5米,中国北斗是多少

中美俄卫星定位精度差距太大!美0.1米,俄1.5米,中国北斗是多少

慎独赢
2025-06-11 12:35:48
张洪章:从农村集市“守摊娃”到飞天英雄,他和妻子有个约定

张洪章:从农村集市“守摊娃”到飞天英雄,他和妻子有个约定

凡知
2025-11-01 17:59:45
随着国安4-0亚泰,泰山2-1,中超积分:1队锁定降级,2队保级成功

随着国安4-0亚泰,泰山2-1,中超积分:1队锁定降级,2队保级成功

何老师呀
2025-11-01 18:06:50
本来嬉皮笑脸的高市早苗,一见到中方那一刻,立马变“三好学生”

本来嬉皮笑脸的高市早苗,一见到中方那一刻,立马变“三好学生”

锐器
2025-11-01 23:22:59
2025-11-02 07:00:49

头条要闻

美国防长国务卿受威胁 躲进军事基地

头条要闻

美国防长国务卿受威胁 躲进军事基地

体育要闻

NBA球员,必须吃夜宵

娱乐要闻

王家卫这波录音,撕烂了遮羞布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事关安世半导体,商务部最新发声!

汽车要闻

换新一口价11.98万 第三代蓝电E5 PLUS开启预售

态度原创

游戏
本地
健康
教育
公开课

《GTA》为什么经久不衰?丹·豪瑟透露制作理念

本地新闻

全网围观,到底多少人被这个野人大学生笑疯了

核磁VS肌骨超声,谁更胜一筹?

教育要闻

2026高考报名,这八处变化一定要了解!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