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幂带火的短上衣,把我害惨了”

2022-07-22 12:33:10
0

本文系网易沸点工作室《谈心社》栏目(公众号:txs163)出品,每天更新。  

“每每当我挑选女装,就发现自己已经跟不上这个世界。”

放眼橙色软件,首页飘过的都是“辣妹”“修身”“露脐”之类的标签;

想找一件普通裙装,却发现不是收腰款式就是腰侧镂空;

试图参考明星穿搭,可杨幂等一众女明星带火的短上衣、吊带裙,处处透露着“非瘦子不得靠近”的高冷感;


无奈下“逃向”大码女装的窗口,却发现此大码非彼大码,狠狠被欺骗。

真的很想问一句——

买件正常的衣服,怎么就那么难?

01

挑选女装,是门玄学

如果说这几年大家对女装有了某种共识,那么一定是围绕这一关键词——

尺码。

曾经想买一件合身的衣服,只需要在款式和价格上下点功夫,然后选一个常穿的尺码放进购物车即可。

而现在,这一操作显然已经不能如此丝滑。

在女装尺码变化的学问前,“雪糕刺客”都得甘拜下风。

均码曾是大多数人的选择,如今已然成为不可触及的梦,在某潮牌店铺尺码表中,均码上衣肩宽只有33cm;


这一肩宽标准,在童装店对应的是140cm身高的尺码。

某童装店铺尺码表 / 淘宝

好不容易与肩宽达成共识,却发现领子的“挑战”还在眼前,卡住脖子简直呼吸不得。


正常尺码穿不进去,只得转向偏大的码数。

然而,打着“大码女装”旗号营销的店铺,售卖的衣服胸围和腰围完全不匹配;


号称全网最大码、300斤都能穿的衣服,实际腰围只有60,普通身材的女孩都很难合适;


更有甚至,胸围只有89cm就敢叫自己L码。

某网红店铺尺码表,最大码L胸围只有89cm / 淘宝

不止上衣,就拿裤子来说,加码到XXL码,还是会“惊喜”地发现,居然还不如自己小学时压箱底的裤子穿着宽松。


通货膨胀的速度,都赶不上女装尺码变化的速度。


或许会有人好奇:“人家服装店的尺码肯定是根据大多数人的身材来的呀!”

可事实上,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

中国18~44岁女性平均身高158cm,比2015年的发布结果增加了0.8厘米;

而18岁及以上女性居民平均体重是59kg。

但在如今很多网红店铺,这个体重身高只能穿最大码。

出现这类离谱现象的,也远不止一家店铺。

以至于很多女生买不到合适的衣服,还要怀疑自个是不是太胖了,不匹配衣服。

毕竟那些样式好看的小码女装,明明就只能给“好身材”的人穿啊!



02

挤不进小码女装,变成一种错?

好身材具体指什么样的身材?

如果你有注意过这些年流行审美的营销趋势,那么不难得到这一问题的答案。

那些被炒得火热的审美营销词:

好女不过百、A4腰、iPhone腿、反手摸肚脐、锁骨放硬币; 

还有那被女明星的各种身体部位占据的热搜榜单:

XXX的筷子腿,XXX的直角肩,XXX的蝴蝶骨……


放眼望去,都是瘦到一定程度才能“配得上”的标签。

无孔不入的营销通稿利用“减龄”“显瘦”“小腰精”霸屏热搜,潜台词不过是“瘦即是美”。 



关于“显瘦”的热门话题画风逐渐离谱 /微博 

而这类审美观念下的流行女装,诸如风靡一时的BM风,除了观赏价值之外,并不好穿。


它不是为了舒适性、穿着方便而存在,更多偏向于突出女性的“纤细”的腰部和“丰满”的胸部。

这些流行女装的款式、尺码变化,都不外乎走向同一个结果——

“要么你是一个真正的瘦子,要么让你看起来是瘦子。”

继而限制了“瘦”以外,女性的其他选择。

国内数一数二级别的超市里,明晃晃挂出的尺码表,把将XL的身材称为稀烂,XXL称为稀巴烂;


所谓“大码”“胖MM穿搭”成了店铺的流量密码,用的模特身高168-170CM、体重只有60KG; 


年轻女孩儿们为了挤进S/XS码的衣服里,拼命对照“BM女孩身高体重表”;

某潮牌-5kg系列的牛仔裤,试穿后才知道,可能是减掉10斤腿部脂肪才让穿的意思。


肉感很明显的男生在商场也能找到比自己大两号的衣服,但很多高大一点的女生,就只能在网上找“微胖女装”。 

表面上仿佛是给了女性更多选择,但实际能有几个女孩子不因为“微胖”这两个字做心理斗争。 

营销打头阵,女装店铺做后续支撑。

双重 “施压”之下,女性追求显瘦的衣服,成为无可厚非、也无可奈何的选择。

并不健康的审美规范,扼杀了本该多样的穿衣自由。


03

这种审美逻辑,

对女性的“规训”从未停止

很多人可能想象不到,当下最流行的女装款式——短上衣。

最开始流行的时候,反而是在男性之间。 

早在1976年好莱坞风靡的拳击电影 《洛奇》里,拳王阿波罗·奎迪就有类似的造型,代表着当时的审美风向。 


而在1980年左右,美国的橄榄球运动员穿短衣露出马甲线的样子,也被视作时尚。


那时利用这种方式展现肌肉线条,是释放“男人味”的利器。

可是流行审美延续至今天,短上衣的穿搭并没有在男性中流行下来。

反倒成为规范女性审美的流行趋势。

露出腰线越来越被认为是女性魅力的一种体现,那些无法把自己塞进好似童装短上衣的女生,甚至会因此受到身材羞辱因而自卑。


若一旦有女性反驳这种观念,则很有可能会面临吐槽:

“腰上围着游泳圈的女的当然不敢穿露腰的短上衣”。

于是当大多数女孩遇到此类情况,第一想法不是责怪衣服,而是塞不进衣服的自己。 


哲学家普列汉诺夫曾说过:“绝对的美的标准是不存在的,并且也不可能存在。” 

所以美的相对标准就更容易成为审美暴力的滋生地。 

一方面不希望被这类身材焦虑裹挟,痛诉尺码的不公。

另一方面,确实又可以通过类似BM风的装扮在社交平台的自我呈现,塑造被大众认可的理想化形象,极大地满足对于“美”的迎合。 

审美选择、决定的权利,从来就不在女性自己手中。

这生育过后迅速把自己塞进S码为荣的论调,又何尝不是这种审美迷思下的结果? 


流行市场利用的恰恰就是这种心理,从而掌握对审美标准的最终解释权,无声无息中用这套审美逻辑“绑架”女性。

而bm风并不是这种审美视角下的唯一的产物,近些年“纯欲风”、“甜辣风”、“美式棒球风”,其实都是同样审美规训下的产物。

穿搭造型可以是自我表达的渠道,但不应成为枷锁。

因为女性的身体,从来就不是迎合大众审视,和对自我加深不满的存在。

长篇小说《觉醒》中,女主角艾德娜因为“背负”着既定的社会责任,在婚后一直保持着周二下午待客的传统,长达六年之久。

每次在招待客人时,她都要精心换上晚礼服:

“打褶的锦缎衣裙在她的两边舒展开来闪着金光,坦露的双肩周围垂挂着松软的花边吊带……她的仪表使人想起那高贵的皇后。” 

“女性魅力”的美名之下表面的地位象征,实际却造成她的痛苦与压抑。

待到第一次发现自己的身体不是丈夫的财产,她开始学会欣赏自己的身体。

“瞧见了自己那圆圆的臂膀,便仔细地端详起来,就好像第一次看见它们似的。她的皮肤细腻,肌肉坚实。”

自那之后家里来客人,她只穿一身便服,不被束缚的她感受到无比的自由,她觉得自己从来没有比穿这件蓝色旧衣服显得更漂亮。

到最后,艾德娜脱掉“讨厌、扎人的衣衫”,赤裸裸地走向了广阔无垠的大海。

她渴望“游得远远的,游到女人们从未游过的地方。”

褪去世俗偏见的束缚,孑然一身,重获内心的自由。 

如今自然不必再像小说中的女主人一样用如此壮烈的方式找回自我。

但仍需明白,美的前提是不能丢了自己。

自信很好,没那么自信也没关系;

允许焦虑,接纳自己,才能慢慢意识到主流审美不应是全部与最终的命题。

而现在,还需有愤怒与质疑的力量。 

走出“阴影”,不被所谓的“大多数”影响,需要勇气,更需要让形成阴影的那些铁板,每一面都暴露在阳光之下。

到那时,我们都不必完美。


参考资料:

[1]叶晖. (2005). 我国女性服饰流变中的性别权力关系探析. 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 18(4), 4.

[2]于杨. (2020). 近代以来中国女性服装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现代交际(1), 2.

[3]岳新. (2013). 浅谈媒介对女性身体审美的塑造. 戏剧之家(9), 2.

[4]黄川. (2007). 服装、身体与自我——论《觉醒》中的女性服装哲学.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30(1), 4.

[5]杜朝辉. (2010). 我国女性身体审美文化的社会学分析. 前沿(4), 3.

[6]程勇真. (2006). 中国传统美学中女性审美的研究价值. 中州学刊(5), 3.

[7]王爱民, & 张柳霞. (2012). 社会性别视野下女性形体审美观与健身运动参与动机探析. 体育与科学(2), 4.

谈心社,这里是年轻人谈心的地方。微信搜索“谈心社”关注我们,倾诉你的故事吧。

erweima 扫一扫关注杂家 更多有趣内容

谈心社

深夜谈心 彼此相遇

erweima

扫一扫关注杂家 更多有趣内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