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人设崩了,但没人有资格骂他

2021-11-29 11:04:38
0

01

塑料堆积的沙滩,满地狼藉的垃圾,鸟群颠扑逃亡,海龟狼狈搁浅……最新一集的《奇遇人生》里, 苏有朋跟随着节目组,亲历了一段“环保之旅”。

在这期节目中,不仅对于“环保”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诠释,也为观众展示了一个不一样的苏有朋。

在节目的最开始,他讲述了自己曾经历过的“网暴”。

苏有朋说,自己刚参加小虎队的时候才高二,晚上排练到很晚,就在路边打车回家。有路人认出了他,冲过来说:哎你不是乖乖虎么?怎么这么晚你还在路上?

就因为是乖乖虎,所以必须要很乖的回家,十点半还在路上是很过分的事情。

整个舆论让后来休学的苏有朋被骂得很惨,导致他有很多想做、想尝试、想冒险的事情都不敢做,只希望大家不要用半版头条来骂他。

02

苏有朋在这期《奇遇人生》里,给了非常好的示范。

珍妮弗是一个天生带着环保使命的姑娘,她热爱海洋和一切海洋生物,主张环保,反对污染。

她在十年前就跟自己发誓,不再使用塑料制品,为了给环保做出更多贡献,她来到科科斯群岛——一个地处偏远与世隔绝,本该没有污染的岛屿。

珍妮弗研究塑料对野生动植物和当地居民的影响,用自己微薄的影响力和研究成果,让更多人明白,我们在城市中丢的一个垃圾,其实会影响到很远的生命。

阿雅被她的这份执着认真所打动,与苏有朋一起,来到科科斯群岛研究污染。

一开始,阿雅说起塑料,苏有朋就很直接地回应:“我觉得这件事很矛盾啊,塑料造成了很多问题,可是人类又离不开塑料。”

当得知詹妮弗四年多没有用过塑料的时候,他感叹:天哪,我从来没见过你这样的人呢。

最开始看见“鬼网”,他很天真地说:这种就应该找海洋清洁队。

03

不过细想一下,看似“乖乖”的苏有朋,好像一直都是那个超出大众期待,甚至带着点儿叛逆的人。

网络还不发达的时候,小虎队就火得不行。

入选小虎队的时候苏有朋才15岁,作为乖乖虎的他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进了台湾排名第一的重点高中,后来又考入了台湾大学机械工程系——最好大学排名第一的学科。

他是孩子们心里的艺人偶像,也是家长们心里好学生的表率,两边的期望压在苏有朋身上,让他事业学业必须同时兼顾:

“我怕要是我没有考好,在路上遇到一些带着小孩的妈妈们,一定都会指着我,然后跟他们的小孩说,‘你看,那就是只会玩不会念书的乖虎’。”

可是到大三的时候他忽然意识到:这些年他都在为了别人的期待而活,读着自己不喜欢的学科,去证明自己不喜欢的样子。

宣布休学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在骂他,只是因为他和大家想的不一样。

那是苏有朋人生最惨的一段时间:舆论压倒了他,事业停摆,家里父亲投资失败,父母闹翻离异,弟弟还在上学,所有经济压力又都在他一个人身上。

他没有被打倒,而是选择放下红极一时的骄傲,从小演员做起。

04

这种始终严格要求自己的习惯,让他不会随随便便地敷衍出一个迎合大众的答案,而是顺着逻辑链一点点地往上攀爬,走到该去的地方。

在《奇遇人生》里也是这样。

看起来“叛逆”、坚持自己观点的苏有朋,不是想和珍妮弗抬杠,而是真的想找到答案,解开心中的疑惑——塑料给海洋带来危害,到底是塑料的错,还是人类的错?

找寻真相的路上没有捷径,只能一点点把事情做好。

一个喝完就被丢掉的塑料饮料瓶,可以杀死五百多只寄居蟹;

一小片被污染的沙滩,几个人20分钟可以清理出12大袋垃圾;塑料被清理出来也难以回收处理,只能露天焚烧,虽然也很污染空气;

信天翁妈妈给孩子喂食的时候根本区分不出塑料和肉食,有一次珍妮弗他们从一只信天翁尸体的胃里扯出一个红气球,气球上写着“生日快乐”,真是莫大的讽刺;

小小的一只海鸟,吃进四分之一个指甲盖大的塑料,胃部的空间会被占据三成以上,然后影响进食活活饿死,海鸟妈妈给孩子喂食塑料的时候,原本以为给孩子找到了很多食物,却没想过是在把孩子一步步逼上绝路……

05

正如阿雅所说:如果不了解,就不会在乎。

在亲自参与到这些、亲眼看见了这些、认真了解过这些以后,苏有朋开始会为海龟考虑、为海鸟考虑、为海洋考虑。

慢慢地,他推翻了自己最初的想法,开始认同珍妮弗所说的:百分之80的海洋垃圾其实是来自于陆地,所以我们要从根源上减少塑料的使用,而不单单只是不在海滩上乱丢垃圾,才算真正为减少海洋污染做事。

除此之外,他更加深刻的明白了大自然与人类的共生关系,人类造成的污染会漂洋过海,伤害几百上千公里以外的各种生物,但最终生态被破坏的恶果,还是要人类自己来抗。

最后,大家达成共识:我们可以用塑料,但是要用在关键的地方,尽量不要把它们当做一次性用品,增加回收,减少污染。

这也是非常令我惊讶的一点。

因为对于成年人而言,要承认与自己初始观点截然不同的结论,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成年人有成年人的固执,也有成年人的面子。

但苏有朋在镜头面前,却没有一点逃避和敷衍。

我猜想,从歌手到演员到导演,面对每一个抉择,大抵苏有朋也是经过了认真的思考和权衡,一直做“乖乖虎”很容易,可是一旦心中有了别的声音,就一定要破除万难去抵达。

那么,再一次回到开始的问题:当大众对明星的期待,和明星本身的性格发生冲突,到底是应该给大众做一个符合他们预期的表率,还是勇敢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或许苏有朋告诉了我们答案,随波逐流会让你的人生更容易,但始终倾听内心的声音,追寻一切事情和问题的根本,会让你的人生走得更远、更坚定。

erweima 扫一扫关注杂家 更多有趣内容

谈心社

深夜谈心 彼此相遇

erweima

扫一扫关注杂家 更多有趣内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