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间清醒,我只服郑渊洁

2021-09-30 14:54:20
0

本文系网易沸点工作室《谈心社》栏目(公众号:txs163)出品,每天更新。

最近,由“童话大王”郑渊洁作品改编的真人大电影《罐头小人》上映。

多年之后,终于又见皮皮鲁。

“当年我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的童话,如今登上大荧幕了。”


是的,三十六年了。

凤梨罐头会过期,但只刊载郑渊洁一个人作品的《童话大王》永远都会连载。

几代人看着他的书长大、结婚生子,再买他的作品给自己的孩子看。只有郑渊洁似乎没有变过。

他还是那个传奇:小学四年级退学,创造了皮皮鲁、鲁西西、舒克、贝塔等知名人物;卖出3亿本童话,一个人撑起一本《童话大王》;在社交平台上妙语连珠,送给新老读者无数惊喜。

这一次,《明星谈心社》专访郑渊洁,他很感慨:

我做梦都没想到,胡思乱想做的梦居然能换钱,而且还是很多钱。

这梦,一做就是一辈子。

郑渊洁:做一个相信奇迹的人 (来源:网易谈心社)

点击观看视频↑

01

“在这个世界上,我郑渊洁写文章写得最好。”

这样的自信,来自正在读念小学二年级的郑渊洁。

二年级的语文老师布置作文《我长大了当XX》,别的同学想当宇航员、科学家,郑渊洁想,一定要写个所有人都不会写的:《我长大了淘大粪》。

他以为自己会挨骂,结果老师觉得很有新意,表扬了他,把他的作文推荐到校刊上发表,还送了他两本作文选。

这成了郑渊洁“我写文章最好”这一错觉的起点。

后来,郑渊洁因为父母工作变动转学了。来到新学校,念小学四年级时,老师布置作文《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郑渊洁一想,不对,那早起的虫咋办呢?

他于是写下大作《早起的虫儿被鸟吃》,并在作文中洋洋洒洒地掰扯“人到底是鸟儿还是虫儿”。

应当说,这是很有思辨精神的。可新学校的老师大怒,让郑渊洁罚站、在班上大喊“郑渊洁是全班最没出息的人”,还让他写检查、请家长。

郑渊洁没有办法,只好在检查中把整件事情写得绘声绘色,再把检查交给了爸爸。

爸爸看完哈哈大笑,他觉得自家小子还挺厉害,于是去学校找老师求情,谁知老师不肯,反而要开除小郑。

最后的结果是,四年级小学生郑渊洁无奈退学回家。

不上学,在循规蹈矩的普通人看来,似乎有些惊世骇俗。但郑渊洁自己倒觉得没啥。在家自学了几年,他就去军队当兵,一当就是五年。

只接受了4年学校教育的郑渊洁,因为向往飞行、数理化成绩好,被委派去负责维修歼6战斗机。

这也是后来舒克开飞机的缘由之一。


复员后,他被分配去厂里当工人,负责管理水泵,工资挺高,每天的工作就是按按钮:上班的时候按开,下班关掉。

太无聊了。郑渊洁打算找个新的工作,但他只有小学学历,干啥都被拒绝。

没办法,什么工作没有学历要求呢?

写作。

他就歪打正着地走上了儿童文学写作道路。

最开始时,他写诗,写到22岁时,发现自己写不过那些天才们。

郑渊洁拉了一个文学体裁的名单,科幻小说、报告文学、散文、相声……全部琢磨了一遍发现:完了,都比不过。

一直到童话题材。

1978年,他从报纸上看到一个信息,说有了新政策,将来一个家庭只能生一个孩子。

“要是生三个孩子,家长可能只买一本书,三个孩子轮着看;要是只能生一个孩子,那爸妈输不起了,他可能就会给这个孩子买30本书看。”

就这样,郑渊洁打定主意,决定给孩子写作。

这个选择是对的。

今天,全世界成人图书销量大幅下降。只有儿童读物没有明显下降,因为爸爸妈妈舍不得让他们的孩子看屏幕,怕把眼睛看坏了。

——这其中,皮皮鲁系列图书每天售出3万多本。

但在当时,没人能预料到这个结果。

1979年9月15日,他的处女作童话《黑黑在诚实岛》发表在《儿童文学》杂志,讲了一个爱撒谎的小蚂蚁黑黑在诚实岛上受惩罚,最后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变成好孩子成功回家的故事。

浪子回头,颇有隐喻意义啊。

大家都喜欢上这种包含了现实主义的童话,他的童话开始在各种杂志上发表,大受欢迎。


有人疑惑:怎么别人写童话就是写不过郑渊洁?

郑渊洁自称,因为上学少、没有学到太多知识,与生俱来的丰富想象力没有丧失太多,所以在看这个世界时就会靠胡思乱想给出一个解释。

而一个好童话,不一定要发人深省、给人启迪,最关键是要好看。

读者拿起书来,任意翻开一页看5分钟,还能继续看下去,这大概就是一个好故事。

大家都知道郑渊洁火了,但不清楚到他到底火成什么样,连郑渊洁自己也不清楚。

1985年,他嫌稿费太少,要跟出版社签合同创办《童话大王》。他一个人写一本杂志,然后按刊物的发行量计算版税,杂志卖得越好,他的收入就越高。

出版社同意了,跟他商量,如果发行量超过10万,就拿6%版税;超过20万,就再加。

郑渊洁大喇喇地讲:“超过100万的话,我要15%。”

出版社的人笑了:“发行量100万以上全给你!怎么可能?你一个人写一本月刊,还100万,哈哈!”

结果第二年,《童话大王》的发行量就超过100万了。

郑渊洁这才意识到,噢,原来他胡思乱想做梦,把梦写成故事,不仅有人会买,而且还是很多人。

这种感觉在交税的时候来得特别实在:

他每赚1000万稿费,就得交450万的个人所得税。


02

一般来说,一个作家的创作峰值是有限的,可能十年,可能二十年。

郑渊洁则不。

他六十多了,依然年轻,依然热泪盈眶。这跟他的父亲有关。

刚开始写《童话大王》的时候,郑渊洁用钢笔写作,最怕写到兴头上钢笔没墨,打断思路。有段时间,他发现钢笔总是有写不完的墨水,几个月都不用给灌钢笔水。

一天夜里去洗手间,他撞见爸爸在深夜偷偷给他的钢笔灌墨水,原来是刚50岁出头的爸爸提前离休,觉得生活没有意义,一直萎靡不振。

他看到儿子一个人就能写一本月刊,觉得很牛,所以想做点什么支持他写作。

爸爸问郑渊洁:“你一个人能把《童话大王》月刊写多少年?”

郑渊洁说:“只要您和我妈妈活着,我就一直写下去。”

爸爸说:“只要你一个人一直把《童话大王》月刊写下去,我和你妈妈就一直活下去。”

直到今天,郑渊洁和爸爸妈妈都恪守了各自的承诺。

郑渊洁一个人将《童话大王》月刊写了三十六年,累计印数两亿多册;爸爸妈妈健康长寿,四世同堂。

他们还一起登上央视《朗读者》,读《父与子》这样的名篇。


在子女的教育上,郑渊洁的观点和父亲一脉相承:“顺其自然。”他反对所谓“内卷”。从儿子、女儿到孙女,都没上过补习班。

郑渊洁的小女儿参加美国高考SAT,阅读考试740分,接近满分。如今毕业,拿了拉丁文学位荣誉——这是奖励特别优秀的学生的。

今年,她刚刚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本科毕业,做的是导演戏剧方面的学问。


郑渊洁跟自己的儿子相处,从来不以父子相称,就是叫名字。开心的时候,他还管儿子郑亚旗叫大哥。

郑亚旗有了心事,也常常会来找郑渊洁。有一次,他放学回家问郑渊洁:“屎能吃吗?”

原来有一个同学迟到了,结果老师当着所有同学说,你长大吃屎都接不上热的。

这样的事儿还发生了好几桩,郑渊洁寻思,不行啊,我的孩子不能在这样的人教育下长大。于是,他把刚刚读到六年级的孩子领回了家,自己编教材教孩子。

写童话出身的郑渊洁,给儿子写了一套皮皮鲁教材,共十本,上百万字:

法制篇《皮皮鲁和419宗罪》、哲学篇《鲁西西和苏格拉底对话录》、道德篇《罗克为什么不是狼心狗肺》、安全自救篇《再送你100条命》、金融篇《点铁成金术》、数理化篇《五角飞碟折腾数理化世界》……


有人问郑渊洁,有没想过如果自己教育孩子失败了怎么办?

郑渊洁说,不会,我只上过四年级,儿子可是上了六年级!万一什么都干不了,那就——子承父业当作家。

郑亚旗18岁后,郑渊洁就不管他了。

起初,郑亚旗充满焦虑,担心自己无法在成年后独立生活,但很快便发现,诶,他一个人在外面工作,混得居然也可以。

后来,郑亚旗认为郑渊洁的作品不运营很可惜,所以他就征得郑渊洁的同意,成立皮皮鲁总动员公司,独家运营郑渊洁的作品,还亲自上阵担任《舒克贝塔》动画片的总导演。


这次,拍摄真人电影《皮皮鲁与鲁西西之罐头小人》,负责人正是郑亚旗,毕竟,郑渊洁的教育理念儿子最懂。

将文字转化为影像,对郑渊洁来说是一个突破。

他相信文字最能激发孩子的想象,一千个孩子的眼里有一千个皮皮鲁。但时代在发展,电影可以刺激孩子的视觉、听觉,这些效果可能会让更多的孩子接触到这部作品,也算是搞搞新意思。

既然要搞,那就得交给最信任的儿子来搞。

拍动画片、拍电影、出周边……可以说,郑渊洁的儿子,为老爸开启了皮皮鲁事业的第二春。

这大概也是一种传承。

03

郑渊洁最近一次上热搜,大概是因为,从年初到现在,他都在社交平台上回复读者的名言金句。

有个孩子毕恭毕敬地把他当成锦鲤,问他:

“郑爷爷,我要考研啦,能为我加油嘛?”

严谨的郑渊洁:“祝你考研成绩全国第二。我之前祝过一位读者全国第一了。”

好奇的网友翻遍他的评论区,噢,还真是。



除了当锦鲤,他还在评论区里答疑解惑,给俗世中的懵懂青年送去宝贵的精神食粮,以及一些有味道的鸡汤。

“我就想,我回了这些孩子,他们能高兴一天,那挺好的。所以我只要看到有意思的问题,就会回。”

以前社交的成本比较高,大家给他写信,能回的是极少数,更多的情况是回不过来,甚至连打开的机会都没有。

现在只要拿起手机,就能看到大家的留言。回复多了,自然被关注也就多了。



有人说,这老郑怎么回事,是住在手机里了?一天天的这么多时间,到处答疑解惑。

这是有原因的。

1993年,郑渊洁在郑州签售,遇到了一个二年级的小妹妹。

小妹妹看郑渊洁身边的助理一直忙前忙后在他身边转,就问郑渊洁:“我以后可以当你的助理吗?”

郑渊洁说:“如果你能把外语学好、上了大学,可以的。”空口无凭,小女孩请郑渊洁签售的时候把这个工作邀约写了下来。

2006年的一天,郑渊洁的助理跟郑渊洁说,门口有一个你的助理来找你。

郑渊洁奇怪道:“我只有你一个助理啊?”

门口站着的,就是当年的那个小女孩。本来她成绩在班级里倒数,结果因为郑渊洁的承诺发愤图强,最后带着广外外语专业的文凭和当年郑渊洁签售的那本书来上班了。

郑渊洁没有食言,收下了她。到现在,她已经给郑渊洁当了15年的助理了。

这件事带给郑渊洁的感触很大,此后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和读者交流的时候,郑渊洁能多说话就尽可能多说。

一个回复,很可能对人家一辈子都是好的影响。

郑渊洁还有一个著名的“房子梗”:

上世纪90年代,读者来信实在太多。当时北京房价1400元一平方,他一口气买下了十套房,专供存放读者来信所用:

“没办法,百八十万封信,回不过来!”

很多人都在算这个房子的价值,但是郑渊洁却觉得这房子是一个消费品,真正有价值的是这些信。

他琢磨着,估计最后得开个博物馆,把这些信展览出来,因为现在没有人写信了,所以非常珍贵。

郑渊洁认为现代人很少再用纸写信其实是一种损失,“几十年后你不能对着一封电子邮件或是一条手机短信去回忆,而我却有一屋子信,他们就像一屋子美酒,放得越久越香醇。”

2010年,他突发奇想:这些孩子还能不能找着呢?

他让助理闭着眼睛从房子里抽出了10封信,放在微博上,想试着找找这些二三十年前给他写信的这些孩子。

结果,十个孩子很快就都找到了,短的,找了十几分钟;长的,几天。


这十个孩子中,有市长的秘书、杂志主编、公司CEO、高校教授……

皮皮鲁的读者们都发展得很好。

郑渊洁感慨:

“一封信,一个童话,牵着两个人。一个越来越老,一个越来越好。怎么能让人不发生感慨噢?”


确实如此:郑渊洁毕竟已经66岁了,是个爷爷了。

但是66岁的他,每天大概还有10个以上的构思、灵感出现。郑渊洁觉得,这是老天给他最大的财富。

每当灵感出现,他就会拿个本子将其记录下来,并且乐此不疲,“我也干不了别的,哈哈。我很喜欢写作这个事,有兴趣就不会累。”

他还会把构思分出上中下等,会先从差的写,再写好的,让别人看得出他在提高。

一如坊间传闻的齐白石,年轻时将一些得意之作画到一半就收起来,等到中老年时再拿出来,补上另一半,出街——好让人知道他老人家水平依旧。

除了写作,他还得忙着维权。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每期《童话大王》上都有律师声明,以至于不少孩子因为看了那个声明,后来当上了律师、法官、检察官。

前年的时候,郑渊洁发现网上有个书店卖他的盗版书,涉案金额上亿,他打了个举报电话,成功抓住了这个违法团队。

可是在商标注册领域,侵犯依然很猖獗。很多人未经郑渊洁同意,就恶意注册皮皮鲁、鲁西西的商标,数量达1000多个。每一个商标维权最少需要5年,太难了。

身为一个创作者,郑渊洁以拒绝创作作为自己的抗议方式:

从前年开始,他写了作品不再发表,存了大概有500万字。什么时候知识产权得到保护了,他才拿出来。


不写作的时候,郑渊洁就陪着孙女一起打游戏。

本来孙女郑在出生后,郑渊洁家有一条家规:孩子六岁前,谁都不准当着她拿手机,包括家里的阿姨。

结果孙女还是迷上了玩手游,而且能同时用四台手机操作四个账号,真正做到一个人就是一个队伍。

郑渊洁浑然忘了自己立下的家规,反而开始陪着孙女玩,很快也爱上吃鸡。


但最重要的,还是履行好他跟儿子签的合同。

60岁生日时,儿子对郑渊洁说,要跟他签个合同。

据说,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作家去世50年,作品就进入公有领域不受保护,谁都可以印他的书。

所以,投资人们希望他可以多活几年,要签个合同,活到多少岁就给多少奖励。第一个坎是2047年,93岁;第二个坎是110岁。

郑渊洁透露,开始第二个坎设在115岁还是120岁,他嫌太久,怕拿不到这个钱,于是砍价,砍到110岁,这才签了合同。

郑渊洁是一个重合同的人,当时,他体重200多斤,血压、血糖血脂都高。签了这个合同,自然就要执行,要瘦身。

他用7个月减了70斤,把血糖、血脂、血压降到正常水平,“其实挺残酷哈,我不想活那么长。”

但,挺好。

胡思乱想了一辈子,并且写了一辈子的郑渊洁,不仅靠此谋生,养活了一大家子,还给成千上万的孩子们创造了美好的童年回忆。

希望郑渊洁同志能遵守合同,排除万难,活到110岁,继续胡思乱想,给大家造更多的梦。

然后,让更多的孩子们,有梦可做。

谈心社,这里是年轻人谈心的地方。微信搜索“谈心社”关注我们,倾诉你的故事吧。

erweima 扫一扫关注杂家 更多有趣内容

谈心社

深夜谈心 彼此相遇

erweima

扫一扫关注杂家 更多有趣内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