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该刷爆朋友圈的硬核男神

2021-06-15 18:11:18
0

让孩子走向大众眼中的成功,还是朝向自我实现?这两者的差别,实实在在地决定了孩子生命什么质量。

有人曾说,人生有三个命题:与自己的关系、与亲人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大多数父母,都在乎孩子和社会的关系,但却忽略另外两个命题,于是,孩子在这世间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总是有着说不清楚的迷茫、空虚、无力。

好的教育,有健康的边界、有适当的规则、有温情的支持,更有关于梦想和激情以及自我发现的引导。


“今天我见到了我想见,但不希望在公众场合见到的人,那就是—— 张文宏学弟。”

前段时间,浙江瑞安举行了一场名为“百名博士家乡行”的活动。

“网红医生”张文宏受邀参加。

一同出现,还有他的亲哥哥张文宇。


于是,两兄弟在演讲上演了“互怼一幕”。

张文宇先是调侃:

“因为张文宏的频繁出现,就表示这个世界还不是太美好,我们还得加强疫情防控。” 

大家被逗笑了,掌声不断。

 他又接着说:

 “不要鼓掌,你一鼓掌,我就分不清,是鼓给他的,还是鼓给我的。”

到了张文宏上台演讲时,他直接揭了哥哥的老底:

“他从浙大毕业以后,回到瑞安混不下去了,就到新加坡打工。” 

“他在打工的过程当中,居然在南洋理工大学完成了PhD的培训,五年的学制三年完成。”


张文宇是谁?

他曾经是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副教授,现在是浙江财经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的院长。

创过业,开过公司,也在学术研究上饶有成就。


虽说是互相调侃,但在评论区内,不少网友纷纷表示,这对兄弟实在太厉害了。

两人不仅都是博士,还是各自领域内的大牛。

而两人的高情商、好性格也在这场活动中让人折服。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个普通家庭培养出两兄弟都成为了业界领军人物。

两人有学识,有魅力,有格局。

这不禁让人想问:

到底是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怎样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如此优秀的孩子?  

01

张文宏的魅力,究竟是怎样的?

提到张文宏的家庭之前,我们不得不需要先说下张文宏的风趣和幽默。

除了扎实学养,张文宏的“神侃能力”实在是很了得。

幽默有趣的“段子圣手”模式说来就来:

“防火防盗防同事”

“话少了,思想就上去了”

“疫情过去,我自然会非常silently走开”。


他形容新冠病毒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冠状病毒。

他称试用药就像女朋友,未来能不能成为老婆(转正试用)还并不知道。

他说,待在家很闷,但病毒就会被闷死。


能够深入浅出充满趣味地回答各种提问,靠的绝对不是知识。

好性格和高情商,才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有人问他:

钟南山院士很注重锻炼,你爱运动吗?

他先表示了自己欣赏爱运动的院士,但也不妨碍他直言:

我没有一身肌肉,不爱健身,所以没啥可看的。


谈到自己的出身,他也直接坦白地说:

“我只是一个乡下人跑到上海,读完书留下来工作而已。”

当问到病毒的严重性,他从来不会说“没有问题”,而是直接说:

“我们的追踪能力快过病毒的传播能力”。

在每次接受采访时,他拒绝媒体的一切炒作。


当媒体妄图挖出什么花边料时,他毫不客气直接绕开。

对于自己在什么位置,能做什么事情,他非常清楚。


而他也是爱讲实话的硬核张文宏。

“按照这些标准来,出了事我来承担!”

“没有防护,你可以拒绝上岗!”

“一线岗位全换上党员,没有讨价还价!”


因为理解,因为能感同身受,在研究生毕业演讲中,他说:

“ 从学校出去,肯定会有各种折磨,否则怎么会说不要欺负老实人。“


一个学生曾在张文宏的电脑屏保面前,看到过几个鲜明的大字: 

正直、谦逊、踏实、节欲。

说了这么多,你可以发现张文宏身上的诸多特质:

他很真诚,他也很善良。

他很会表达,情商也很高。

他很慈悲,但也很直接。

他的自我非常鲜明,不卑不亢,不急也不躁。

他是一个有着饱满生命力的人。

02

饱满自我

来自于民主而健康的家庭氛围

张文宏两兄弟在各自的领域里,都有着极高的成就。

一个研究医学,一个研究人工智能。 

这些都是实实在在造福人类的事。


弟弟红了这么久,可哥哥却没有蹭任何流量。

而网上,也没有任何他和张文宏关系的资料。

他们有操守,有态度。

哥哥张文宇有一句话,是说:

我觉得自己只是照着好父母和好老师的样子长大而已。

好的教育,有健康的边界、有适当的规则、有温情的支持。

除此之外,更有关于梦想和激情以及自我发现的引导。

两人的父亲是瑞安一个机械厂的工程师,而母亲是一名小学老师。

张文宏曾在一次大学演讲中说:

我的成绩一直非常好,可以保送重点大学。

但我都放弃了,因为我想学医。


医学融文科和理科于一体,又能治病救人,符合他的设想。

于是他把所有志愿都写成了医学院。

毫无疑问,他的选择是随着他的心意生长的,而不是父母的意见。

两人能在公共场合公开互怼,说明家庭环境一定是友爱且宽松的。


张文宇考上初中部时,父亲特意拿出2个月的工资买了一台录音机,方便他学英语。

即便生活紧张,父母对兄弟俩的教育却也非常重视。

没有多余的娱乐,就给两人出一道数学题,做一做解闷。

80年代,“下海经商”的浪潮到来时,“一夜暴富”的传闻引诱着许多人。

不少年轻人都纷纷辍学,南下创业。

但父母叮嘱两个儿子:

“不要理会外界的声音,只有读书、学习才是一个人应该终身坚持的事业。”

虽说家庭环境并不能决定孩子的未来。

但一个足够自信、情感丰富,懂得自我管理和控制的孩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来自于积极、上进的健康家庭。

有一项心理研究发现,当父母不断吵架时,孩子们是无法集中注意力在学习上的。

因为他不但要承受父母的负面情绪,还要消化自己的恐惧和害怕。 

处于紧张、害怕压抑之中,孩子自然无法身心放松、舒畅地投入到学习、认知活动中。


bbc也曾经拍过一个纪录片,叫《56UP》。

他们对14个不同家庭的孩子进行跟踪拍摄,每七年记录一次。

从7岁开始,一直到片子播出前的56岁。


几十年过去了。

那些成长于健康、自律家庭中的孩子,大部分都成了精英,而且有着不错的家庭生活。

而那些疏于被照顾、父辈婚姻糟糕的孩子,因为没办法集中注意力专注自己的事情,学业出现问题的概率也更大。

03

好的教育

是帮孩子发现自我

孩子的成才,需要父母的爱和支持。

但成才的标准,却需要为人父母更进一步的探索。

前段时间,北大心理学教授徐凯文讲述了高校学生“空心病”问题。


这个演讲,让家长们看到了“成功教育”的另外一面:

很多孩子通过努力考上了清华北大,看起来意气风发,未来无可限量。

可事实却是,他们在上大学之后,却和无意义感以及迷茫作斗争。

在常规的认知中,大多数家长都对孩子的成功有一个认知:

那便是通过考取好大学,获得权力、荣誉、财富,人生才算是成功。



可是,“空心病”的出现,让大家看到被忽略的重点:

外界的鞭策和内心的热爱,哪个更重要?

能够支撑一个人持之以恒不断进步的因素,到底是什么?

我们让孩子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时,他内心真的是否充实?

说到张文宏,我想到了另外一个医生,他叫做施韦泽。


他是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不仅有着哲学,神学,医学三个博士学位。

而且,他还是著名的管风琴演奏家,巴赫音乐研究专家。

听着这些头衔,感觉很了不起吧。

可这些都不是他人生最大的成就。

每个选择都是出于兴趣,至于“成功头衔”,也是随之而来的附属品。

比如,他成为一名医生,是因为想做,而不是该做。

1904年开始,因为看到了非洲绝症病人的痛苦,他立志做一名医生。

于是,他花了9年时间学习,直到38岁才取得行医证和医学博士学位。

1913年,他义无反顾来到非洲。

建立了丛林诊所,治疗麻风病、黄热病、疟疾病这些高传染的绝症。


对于这样的人,他们的自我实现,全都是依赖于热爱。

因为有方向也有热爱,他们成了驱动型人格。

无论在怎样的境地里,都能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成为终身学习者。

而人类的进步,就是靠着这样的人来一点一点推动的。

04

想让孩子萌发自我的需求

离不开“自由”的土壤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曾把一个人的需求分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父母培养孩子的最终目的,那便是帮助他做到自我实现,成为终身学习者。


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说过:

一个“自我实现"的人,本会更致力于塑造一个更美的世界。

心中有热爱、有方向、有动力,就能够不断地自我超越。

而这一切,关乎自我需求的萌发。

孩子身上的格局和理想、温度和学识,和生命最初的支持和引导有着重要的关系:

1、鼓励孩子表达和提问。

表达想法,是建立自我的第一步。

当孩子说“我来”“我想”时,就是在建立自我的时候。

花的样子、太阳的颜色、银河系的大小,都让他自己去想象。

这时候,我们可以放下成见,去倾听他的表达。

面对他的喜好和想法,我们需要的只是给他呈现相关的知识。

当他知道了事情的本质,自己就能做出选择。

2、给予身体和行动上的自由。

当孩子想探索一个陌生的空间时,我们可以做好保护,然后给予一定的自由。

当他想画画时,让他画出自己想画的东西,不去计较他画得是否逼真。

让他玩想玩的小玩具,靠自己的摸索来组装。

想踩上去的泥土,想触摸的东西,都让他去尝试。

当他遇到难题时,给予他想出办法的机会。

不要刻板的给予限制。

否则,只是表面上守住了规矩,但也抑制了发展,抑制了真实的个性。

3、给予稳定健康的环境。

一个有着完善自我的孩子,必定来自于健康的成长环境。

只有父母情绪稳定、边界清晰,孩子才会生长出稳定健康的人格。

所以,父母先处理好自己的问题,才不会把自己的遗憾强加在孩子身上。

孩子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不必只用分数去衡量我们的孩子,而是看孩子和内在的自我是否有足够的连接。

我们可以看看我们的孩子是否喜欢提问题、善于提问题。

是否喜欢演绎和推理,勇于猜想。

是否善于观察,善于反思、反省。

我们的孩子是否常有可笑的、疯狂的主意。

他们是否在独处时玩得愉快,且爱表达自己的观点。 

如果你的孩子拥有这些特质,那就偷着乐吧。


热爱,便是生命力释放的过程。

要相信,拥有这些特质的孩子,无论如何都会把生活过得活色生香,积极而饱满。

如此一来,优秀只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而中国,也将会有更多的张文宏、张文宇们!

erweima 扫一扫关注杂家 更多有趣内容

谈心社

深夜谈心 彼此相遇

erweima

扫一扫关注杂家 更多有趣内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