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最被误解的人,舍他其谁

2021-05-20 20:06:45
0

荣耀和诋毁、成功和失败,他自有一份认知。

本文系网易沸点工作室《谈心社》栏目(公众号:txs163)出品,每天更新。
“我一辈子都遭受歧视。”

在导演王晶的眼里,自己这辈子拍了很多片,但时常无法逃脱被骂的命运,“因为你拍喜剧,人家就看你不起。”

2017年,王晶导演的《追龙》上映,意外获得了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

很多人都无法接受这是王晶的作品,有人调侃:“就连王晶都认真拍片了,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在王晶的导演生涯里,豆瓣评分最高的三部电影分别是:《九品芝麻官》(8.6分)、《赌神》(8.4分)、《鹿鼎记》(8.2分)。

这其中,有两部都是和周星驰合作。

很多年后,周星驰被影迷称为“喜剧之王”,而王晶却饱受争议。


66岁的王晶,迄今为止拍过100多部电影,参与过400多部影视的制作。

前些天,影院上映一部名叫《追虎擒龙》的新片,导演也是王晶。

截至目前,累计票房2.38亿。

不算好,也不是太差。

这很像王晶当下的人生境况,起伏和缓,偶有波澜。

如今,他少了几分年轻时的凌云壮志,但每年都会有两三部新戏上映。

他对《谈心社》说:“没必要再去回头望,我知道我自己干的什么活就好。”

王晶:电影没有永远的黄金时代 (来源:网易谈心社)

01

复制追龙

豆瓣7.2分,票房5.77亿,斩获第37届中国香港电影金像奖6项提名。

这是电影《追龙》交出的成绩单。

为了拍摄这部电影,王晶构思三年,又花费了两年时间进行拍摄,打破了他个人的拍片记录。

在此前,王晶拍电影一般不会超过6个月。

成片时间最快的一部电影《赌神》,他只花了35天就搞定,“没有剧本,每天边拍边写。”

《追龙》用枭雄传奇和时事变迁的故事,真实还原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香港在英国统辖下权势腐败、混乱的社会面貌。



不同于王晶最擅长的“屎尿屁”喜剧桥段,观众在《追龙》中看到的,是他用深刻严肃的叙事口吻,重建了“形势强过人”的黑帮片母题,让《追龙》一鸣惊人。

在此前,王晶导演的三部《澳门风云》,虽然揽获了高票房,口碑却并不如意。

在第37届中国香港电影金像奖上,《追龙》获得了最佳影片奖的提名,但最终还是与大奖遗憾失之交臂。

从业40年,王晶从未摘得任何导演类的奖项,甚至连一次提名都没有。

制片人于冬说,相信《追龙》会帮助王晶打破“无提名魔咒”,甚至会帮他直接拿奖。

但王晶却表现得十分谦虚谨慎,只是说:“这是我五年来最花心思、最看重的一部电影,会是我很多类型片的综合。”

虽然与奖项擦肩而过,但这部电影却让大家看到了导演王晶的实力。

此后的王晶,也没有停止追赶的脚步:

2019年的《追龙2》,以及今年上映的《追虎擒龙》。

改编自“张子强案”的《追龙2》,其实和前作《追龙》并没有任何联系,从主演和故事都已经彻底更换,但王晶还是将这部电影命名为《追龙2》。

也许,王晶是想表明自己打造精品力作的决心。

即便如此,《追龙2》的票房和口碑走势,比起前作有着明显下滑。

相比之下,《追虎擒龙》倒更像是《追龙》的续作。

熟悉的街景,熟悉的演员面孔,熟悉的电影风格,王晶起用相同班底,再现了几十年前的纯正港味。

成功、失败、失败、成功。

王晶就好似一个实验室的魔法师,用“追”和“龙”两个字,不断试图调配着电影的秘方。

02

商人本色

“我们那代导演,拍片的首要想法就是拍最多人想看的。”

王晶喜欢看电影,一辈子也都在拍电影。

但比起许多文艺片导演,他的嘴里很少谈及理想、抱负、社会这些词汇,他对于电影最多的评价就是:“拍电影就是工作。”

开门做买卖,东西好了自然就能生意兴隆;上班打工仔,干得好了自然就能升职加薪。

在王晶看来,拍电影也无不如此,“它就是一件简单的事。”



自电影诞生以来,就一直伴随着商业和艺术的本质之争,在王晶这里,问题有了一个确切的答案:“我从来都要让观众买账。”

从入行的第一天起,王晶的目标就是把电影票卖到观众手里,他并不执着于评委手里的奖项票。

什么是港片?

在发轫之期,中国香港电影其实就是草根文化的集中体现,迎合着市民阶层的娱乐需求。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前,中国香港本土没有文艺片的显著概念,电影就是纯粹的影像消费品,人们通过电影来追求感官的刺激和情感的体验。

“票房成功,老板赚钱”,这是一个中国香港导演安身立命的根本,也唯有这样,导演才能获得下一次拍片的机会。

王晶深谙电影市场的残酷规律,想要端住导演这个饭碗,就得为观众拍下去,为老板拍下去。

1989年,王晶抓住当时人们追逐利益和渴望暴富的赌博心理,执导了《至尊无上》和《赌神》两部影片,从此开创了中国香港长达十数年的赌片风潮。



此后的《赌侠》、《上海滩赌圣》、《赌侠1999》、《赌侠大战拉斯维家》、《千王之王2000》等一系列赌片,无不大卖。

在追逐票房利益的过程里,王晶形成了自己的电影风格,他的电影也成为了世俗性、草根性和娱乐性的代名词。



比如,1993年王晶导演的《城市猎人》,就让成龙一改往日的硬汉形象,变成了一位好色、贪玩、耍酷但又不失机警的私家侦探。

整部电影有动作,有喜剧,有美女,也有正义。

最终,集合了多种类型元素的《城市猎人》。收获票房高达3076万港元,获得了年度票房排名第四的佳绩。

无论是警匪片,爱情片,喜剧片,赌片,还是三级片,古装片,恐怖片……

在电影导演的职业生涯里,王晶几部涉足了每一种商业类型,能拍的和不能拍的,只要是能赚钱的,他都拍了。

电影拍得多了,质量难免良莠不齐。

尤其到了王晶导演生涯的后半段,评分在3、4分左右徘徊的烂片,比比皆是。

但王晶拍片当真一无是处?

曾任中国香港电影导演协会会长的吴思远这样评价王晶:“90年代后电影逐渐没落,特别是97年之后惨淡得不行,只有王晶坚守着,什么烂片都接,不敢说大赚,至少回本,你们觉得没什么,可他养活了多少没工开的人?”

吴思远一针见血:“不是他保留了中国香港电影的一些种子,中国香港电影早就完蛋了。”



电影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艺术门类,涉及到编剧、表演、化妆、美术、道具、剪辑、音乐等各方面工种。

在行业濒于崩溃的时刻,有片场开工,对于这些从业者来说,就有了继续坚守下去的希望。

王晶拍片速度快,周期短,老板都爱找他干活。

即使成果不尽如人意,但至少不会亏本。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可不就是养活了一大批的从业者?

这一点,“肥猫”郑则仕在综艺上也曾说过:“香港电影最低潮那几年,是王晶导演一直坚持开工拍烂戏,才让我们有口饭吃。”

王晶一辈子都在拍商业片,但鲜有人知道,他从来不排斥文艺片。

许鞍华拍《天水围的日与夜》,王晶直接给了她700万。

影片最终拿到了金像奖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女主等四项大奖,但票房却惨得一塌糊涂。

王晶对此并不介意。

等许鞍华拍《得闲炒饭》时,又找不到投资了,他继续给许鞍华投钱。

他说:“全世界的文艺片都不赚钱的啦,自己口袋里还有钱,可以支持就支持一下吧,如果不赚钱,就当培养新人。”

03

小弟王晶

1955年,王晶在中国香港出生,父亲王天林为儿子取名王日祥,意思是日日吉祥。

后来,儿子觉得“祥”字太土气了,就给自己改名为王晶。

王天林是中国香港的知名导演,家里藏书甚多,王晶9岁就读完了中国四大名著,11岁读完了金庸的著作,后来毕业于港中文大学中文系。

导演林岭东、杜琪峰等人都是王天林的学生,王晶也从小耳濡目染,对拍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71年,王天林的影视公司破产,一时断了收入来源。

祸不单行,王晶的母亲也因为欠下巨额赌债,直接被债主找上门来,从此王家的生活境况一落千丈。

为了补贴家用,王晶从大一开始就进入TVB兼职赚钱。他曾给综艺节目《欢乐今宵》写笑话,一个笑话只能赚八块钱。

对于金钱的渴望,从此深深地扎进了他的内心深处。

王晶曾说:“我爸爸真的是一个好好拍电影的人,可是生活把他压得很痛苦,然后他也没赚很多钱,努力没得到相应的回报,入行我就告诉我自己,我不能学他。”

1981年,王晶为邵氏电影公司拍摄了动作电影《千王斗千霸》,这也成为了他的大银幕处女作。

从此,王晶正式开启了他的导演生涯,一直拍到今天,整整拍了40年。

包括微博在内的多个社交账号,王晶一直都用着同一个昵称:“小弟王晶”。

这个与身份不太匹配的前缀,总会带给人一种谐趣而谦和的感觉。

这也就像王晶本人的个性,他对荣耀和诋毁、成功与失败,自有一份认知。

他说:“千万别把自己看得太高,电影就是一个娱乐大家的东西,我从来就不把自己当回事。”

如今,当人们谈论中国香港电影的时候,会提到很多知名的导演,如徐克、王家卫、许鞍华、杜琪峰……但很少会有人提到王晶。

王晶所代表的极致商业化的追求,也许永远放不上台面,但他确实是中国香港电影辉煌年代里,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面对被唱衰的中国香港电影,他说:“中国香港回归之后,就只有中国电影,没有所谓香港电影,只要中国电影发展得好,就行了。”

在属于王晶的故事里,没有很多虚无缥缈的东西,只有看过潮起潮落后的稀松平常。

他叫王晶,小弟王晶。
谈心社,这里是年轻人谈心的地方。微信搜索“谈心社”关注我们,倾诉你的故事吧。

erweima 扫一扫关注杂家 更多有趣内容

谈心社

深夜谈心 彼此相遇

erweima

扫一扫关注杂家 更多有趣内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