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王毅:希望外媒不要用“灰黑滤镜”,更多外国记者成为“新时代的斯诺”)
【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希望外国媒体记者将焦距对准中国时,既不要用‘美颜相机’,也不要用‘灰黑滤镜’。中国希望并欢迎更多外国媒体记者成为‘新时代的斯诺’。”
3月7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举行两会记者会。本场记者会的最后一个问题,聚焦在当下外媒记者“如何报道中国”。有记者提出一些西方媒体对中国进行选择性报道,部分始终戴着“反华滤镜”大肆制造和传播虚假新闻,这与曾经延安时期的著名美国记者斯诺形成强调对比。
记者会上,王毅高度评价了两位外国记者,一位是斯诺,另一位则是不久前为众多中国读者所熟知的法国人维瓦斯。两位记者国籍不同、生活时代不同,但他们都通过自己的笔,客观真实地报道了中国,并让世界了解了中国。
资料图:美国记者斯诺
这位法国人的涉疆报道,和BBC不一样
近一段时间以来,一些西方记者大肆在涉华报道中制造假新闻,甚至在这些谎言被拆穿后,依旧死不承认,屡教不改。就在3月3日,此前曾炮制多篇涉华假新闻的BBC驻华记者沙磊(John Sudworth),竟还在推特上连发数条推文,借新疆话题抹黑中国。
其中,沙磊拿出2017年央视一则报道新疆脱贫工作的视频,指鹿为马般地将当地人外出务工改善生活歪曲成是“强迫劳动”。而他的这一推特,居然还得到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记者比尔·博图斯(Bill Birtles)的转发,此人近期也曾在推特上恶意抹黑香港国安法。
3月7日,王毅在记者会上回答涉疆问题时,提及了一位名叫马克西姆·维瓦斯(Maxime Vivas)的法国知名作家、时政评论家、记者。
2011年,他出版了《达赖并非如此“禅”》一书,以犀利的笔触揭露了达赖喇嘛隐藏在表象背后的真面目,一度在国外掀起“西藏真相热”。而近期,他推出新书《维吾尔族假新闻的终结》,用自己两次亲赴新疆的经历讲述了繁荣稳定的真实新疆。
维瓦斯新著《维吾尔族假新闻的终结》
在这本书中,维瓦斯真实记录了新疆反恐去极端化举措和历史性发展成就,同时明确表示,正是那些从未去过新疆的人制造假新闻,在杜撰抄袭中以讹传讹、断章取义,才会制造并传播所谓“种族灭绝”、“强制劳动”等涉疆谎言谣言。
作为新闻媒体从业者,与维瓦斯相比,沙磊、博图斯等人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操守可以说是相去甚远。
“不要美颜相机,也不要灰黑滤镜”
除了编造虚假新闻,一些外媒在抹黑中国时所用的手段更是“无所不用其极”。
今年1月,在BBC拍摄的纪录片《重返湖北》中,一些中国网友就见识到了英媒的“滤镜”用得有多炉火纯青。片中的武汉一副灰暗,不少中国网友吐槽BBC使用了“阴间滤镜”。
BBC《重返湖北》视频截图,武汉永远一副“雾霾灰”
而在去年12月另一档武汉纪录片中,BBC中文版和英文版的同一则视频报道,虽然摄像、监制、制片、剪辑人员都一模一样,但点开视频对比就能发现,英文版画面明显色调偏暗、苍白暗淡。
BBC纪录片中文版
BBC纪录片英文版
在7日的记者会尾声,《中国日报》代表众多网友向王毅提问:
一些外国媒体尤其是西方媒体对中国进行选择性报道,这不由让人联想起在延安时期美国记者斯诺和他的那本《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让世界首次深入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了解了真实的红色中国。您认为今天的外国记者中是否还能产生“斯诺”?
这一问题里的主人公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许多中国人并不陌生。他于上世纪30年代起到访中国,是最先采访毛泽东等老一辈领导人和客观报道中国共产党的外国记者,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那一时期,除了斯诺,包括安娜·路易丝·斯特朗(Anna Louise Strong)、艾格尼丝·史沫特莱(Agnes Smedley)等外国记者也曾来华报道采访,此三人更是被中国人民亲切地称为“3S”。
王毅就表示,80多年前,斯诺和斯特朗、史沫特莱等一批外国记者来到中国陕北延安,是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忠实介绍给了世界。
资料图:斯特朗(左)和史沫特莱
曾经的“红色中国”,很少有人真正了解
1905年7月17日,斯诺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西部城市堪萨斯城。密苏里人有一句谚语——“用事实说话”,斯诺此后的人生也真正做到了这一点。
斯诺曾撰写《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他在此书中不仅第一次向世界全面地、真实地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同时也让他本人在中国家喻户晓。
1928年,斯诺作为记者来到中国,遍访数十个城市。1930年至1933年,斯诺担任美国“统一新闻协会”驻远东游历记者、驻北平代表,在中国东南沿海、西南地区及东北地区和日本、越南、缅甸、印度等国采写旅行通讯及评论。
1934年,斯诺兼任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至1937年,讲授“新闻特写”和“新闻通讯”。1935年,他更是参加了北京“一二·九”学生运动。
资料图:毛泽东与斯诺
当时,在国民党严密的新闻封锁之下,外界对中国共产党几乎一无所知。而在中国期间,斯诺目睹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罪行和国民党对共产党人的捕杀,也看到工人、农民、学生纷纷冒死加入共产党。
1936年,斯诺终于等到了一个“特别的机会”,在宋庆龄的秘密安排下,他前往陕北苏区采访。起初,他只计划待上几周,可最终没想到,一待就是四个多月。
“为了要探明事情的真相,难道不值得拿一个外国人的脑袋去冒一下险吗?我发现我同这个脑袋正好有些联系,但是我的结论是,这个代价不算太高。”斯诺后来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写道。
到达陕北后,斯诺接连采访了毛泽东、彭德怀、徐海东、左权、聂荣臻等红军领导人,他也是第一位走近毛泽东的西方记者。在那里,他终于见到了一个真实的中国。更重要的是,他还见到了一批为自由和理想奋斗终生的中国共产党人。
访问延安,斯诺成为中国人民的朋友
对于“红色中国”,那时的人们还知之甚少,而对于中国共产党,许多人只是道听途说,听信那些妖魔化宣传,很少有人亲眼看到。
通过在陕北的采访,斯诺先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以文章和照片的形式在多个媒体上发表。在这些报道的基础之上,他又于1937年7月在北京写成30万字的《红星照耀中国》。
这本书当时在英国、美国等多国出版,后来经少量增删后改名为《西行漫记》在上海出版,引起极大轰动,成为畅销一时的热门书籍。
“《红星照耀中国》有几十种语言,近百种版本。一直到今天,各国还在重印《红星照耀中国》,说明各国人民还把这本书作为了解中国共产党、了解中国的一本经典的著作。《红星照耀中国》之所以能在世界风行,主要在于其对历史的真实记录,斯诺用记者的目光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劳动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这也是最难能可贵的。”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主任孙华这样评价。
斯诺所著《红星照耀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斯诺和中国人民的友谊仍在延续,他多次来华访问,不仅发表了大量著作,也为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1972年2月15日,斯诺因胰腺癌病逝于瑞士日内瓦,享年66岁。依其遗嘱,他的一部分骨灰被带回美国,还有一部分骨灰葬于原燕京大学未名湖畔(今北京大学未名湖畔)。
在3月7日的记者会上,王毅评价称,斯诺并不是共产主义者,但他看待中国共产党时,不带意识形态偏见,始终坚守客观真实,始终追求公正良知。斯诺所展现的职业精神和道德操守让人敬佩,他为增进中美人民的相互了解倾注了毕生心血,中国人民至今仍然怀念他。
对于一些外国媒体尤其是西方媒体对中国进行选择性报道、恶意地歪曲事实,王毅表示,今天的中国需要更好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好了解中国。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媒体都应坚守职业道德。
王毅强调,希望外国媒体记者将焦距对准中国时,既不要用“美颜相机”,也不要用“灰黑滤镜”。只要真实、客观、公正,你们的报道就会丰富精彩,就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中国希望并欢迎更多外国媒体记者成为“新时代的斯诺”。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