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20年造梦西湖边的房子,他把江南搬进了院子

2020-10-09 09:20:10
0

眼里有万象

本文系网易沸点工作室《谈心社》栏目(公众号:txs163)出品,每天更新。

杭州西湖区块,坐落着一个1800平方米的院落——光合院。

现场驻场5年,光合院主人把一幢空置了15年、想象了20年的房子,改造成了极致的江南院落。作为主人最新发起的光合机构不定期举行预约制艺术设计融合展、沙龙交流用。

20年前购买之初,一位富商曾开价8000万,试图买下,被院落主人婉拒:

“自己做了一辈子的乙方,难得做一次甲方,坚决不卖!”

它的主人——著名设计师陈耀光,设计界的时代符号与传奇,一直为中国设计的领军人物。

网易文创、网易新闻联合碧桂园集团、广东博意建筑设计院,跟拍了多位室内设计师,出品“居住在中国”系列访谈第四期《眼里有万象》

1

把江南搬进院子

陈耀光出身于书香世家,父亲擅长写作,母亲精于书画,外公陈诵洛更是民国著名诗人,天津城南诗社社长。

常年在这样的艺术氛围里耳濡目染,他早同龄人一步,体会到了艺术的形式美和视觉美。

2004年,陈耀光创立9年的典尚设计公司已小具规模。

工作间隙,作为杭州出生的他站在杭州市中心CBD高楼的办公室里,俯瞰周边的大厦,突然有些厌倦。

他想起小时候,没有落地窗,没有自动门,可即便那样,也比现在舒畅许多。

2004年,陈耀光将典尚设计公司从CBD闹市区搬迁到了老城区,在南宋遗址古皇城旁租下四亩地和一幢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房子。

“不问时间、不问成本地为自己做的活,很花精神,可是也很享受。”

在自然生长的江南露天院落里,自然的声音、自然的颜色、自然的现象,人和物以松弛的节奏相处着。他和典尚设计团队一起在这个老城区的独立院子里工作了12年。


曾经的典尚南宋老院子2004-2016

2015年,陈耀光离开了驻守12年的南宋老院子,重启了光合院这个闲置了15年的院子。

“我要把小时候对江南的记忆,那种儿时好玩、调皮,还没有玩过瘾的游戏剧情,都在这个院子里体现出来。”

光合院,是光合机构起源地,是艺术设计商业的能量转化站。更是陈耀光院落空间理想的延续和发展,是他个人设计理想和生活美学的极致呈现,也是他三十年设计理念和设计实践的高度凝练。

采访过程中,他以面前的茶餐桌为例子:这个茶餐桌是将一块3米长的老木板完整保留,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设计制造完成,灵感来自记忆里江南山水的轮廓线,自然的曲线高低,与亚克力无缝黏合,就像是木头上冰冻的水流。


光合院茶餐区



陈耀光的原创茶餐桌:一线千年,这是他对江南、当代、东方的解读之一
一线千年:水墨曲线 ,东方意韵 ,千年的古木邂逅了当代的透明进行了一次跨世纪的咬合

“它既是我作为土生土长的杭州人的江南情结,也是一个刻在骨子里的东方思想的一个21世纪的产物。”

光合院的所有的器物、家具和艺术品,都是他30多年在世界各地游历中所收藏。一桌一椅,一砖一草,由内而外,都是根据他幼年时期对杭州湖山的印象搭建而成:

空间里各种雕塑的安排,老家具的放置、当代艺术家具和艺术品的陈列,更有各类美学器物的摆设……在光合院基本完成后,每一次陈列布局的调整,都是一种生活的经营方式,沉淀着岁月和江南特有的气息,也是生活空间新美学的主题切换。


光合院艺术会客厅场景1


光合院艺术会客厅场景2

陈耀光说:院子里的风景,不仅是江南的,也是南宋的,更是当代的。

杭州曾经是南宋的都城,南宋人的休闲、情趣、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已经刻进了一代代人的基因,这当中,也包括土生土长的杭州人陈耀光。

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他耗费很大的时间和精力,把老的家具、石雕、各种艺术收藏,从他曾经生活和工作过十多年的典尚设计南宋老院子搬迁过来,还有很多继续转移到光合仓库里,等待下一次主题展时亮相。

“南宋的古都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梧桐树、西湖边的山峦,柔软的山的轮廓线。这些东西都浸入在我的肌肤、血脉里面。”


光合院平台户外场景

2

“对世界要有一种想象力”

如果你第一次拜访光合院,多半会忍不住惊讶。

设计的巧思在光合院无处不在,几乎每一处,都可能藏有“机关”。

譬如刚进门的玄关位置设计了一个金鱼装置,隐在清水混凝土浇筑的盒子里,遥控器按下,盒子缓慢开启,露出一面折射着游动鱼儿的镜子,生动的景象又有着几分诙谐。

步入会客厅,木质桌椅错落摆放,一看便觉得雅致。


光合院书画空间场景

在室内环境中,看似建筑体量感的白墙,通过电动遥控,陈列柜缓缓开启,陈列着他30年从世界各地淘回的器物、古董和名川大山里的各类奇石等,让来访者有一种发现宝藏的好奇心。

打动人心的,往往来自那些细节的关怀。

而光合院中这样研发原创的特殊装置,有30多处,无处不打动人。


光合院原创设计的电动艺术陈列柜

二楼的阳台处开了一扇门,能够通往屋顶,站在屋顶上,周边的风景一览无余。

也可以仰望夜空的星星,感受四季的院落。

每当黄昏时分,夕阳西下,半边天都被染得微红之时,院落中的无边水池的镜面也会随之变化。

此时仰头抑或附身,都能看到无可复制的绝世美景。

“我希望让日落的云天在我们院落的水面上多停留一点时间。”


光合院夕阳下的无边水池

陈耀光剖析自己,是个“喜欢做梦”的人。

“做这个房子的时候,我会看着树叶的影子做白日梦,我想做一些调皮的、非主流的,与个人基因有关的,而不是正儿八经要传承几百年的东西。”

“我在这里不断自我否定、颠覆惯性。摒弃斧凿痕迹,将野趣、善意和个人记忆融入空间中。”


光合院户外亲水平台

他喜欢躺在院子的椅子上,以这样的视点仰头去看树叶长在天空上。

和日常不一样的视线,会让他浮想联翩,找到那些平时在理性和透视中无法寻找的散点想象力。


陈耀光屋顶航拍

陈光耀认为,这种边界广泛的想象,是具有极大感染力的。

在茶餐厅的柜子上,陈设着一只艺术家用剪纸剪出来的黑色小鸟。

它面朝窗外,旁边还放着他十几年前收藏的一个鸟笼的提手。

“你可以去发生一些联想。因为室外的阳光草地,是它向往的空间。因此它挣脱了鸟笼。垫在黑色小鸟脚下的彩色的亚克力,仿佛是它散发的甜美愉快的心情。”




2

“收藏本身就是快乐的表达”

有人戏言,陈耀光开了一个私人收藏博物馆。

虽是玩笑话,却也真实地反映出光合院的另一个属性——收藏库(光合物仓)。

院里那些看似随意摆放的物件,几乎都有故事,也希望能流转到新的主人生活空间里,实现比藏在艺术仓库更多的活力与持续性。

地下室里的大型壁挂的原木装置,是他十多年前与同事们在巴厘岛团建时,从当地艺术家手里“淘”来的。


光合院艺术会客厅

客厅角落处高耸的胡杨木,来自于他在内蒙古额济纳旗旅游时的一次偶遇。

胡杨木树心位置被安装了一个光源,打开灯光,一个“破碎的月亮”便会映在天花板上,呈现一种戏剧舞美的效果。

二楼楼梯拐角处,倚靠着一颗柔软的红色五角星。

它出自艺术家杨振中之手,一角萎缩折叠,其他边充满弹性。

每次看到,陈耀光都觉得有趣。


光合院艺术展示走廊

楼上有三个房间,本来都要做成卧室。

为了盛放这些心爱之物,他把它们改成了艺术收藏陈列室。

石头,雕塑,绘画,装置、古玩……有的在市场上价值连城,有的则在路边俯拾可见。

他觉得,收藏是一种非常私人、随性的事件记录。

陈耀光收藏的不仅仅是一种年代和物器,更是收藏了四季,收藏了一些性情结交的友情和惦记。


光合院艺术展示走廊

光合院有一面签名墙,时常被他挂在嘴边。

单论墙体本身,并无特殊之处。只是在墙面上,有着密密麻麻近千个签名。

那是典尚设计南宋老院子的一面签名墙,在2004-2016年的12年间,世界各地的艺术家、设计师朋友们造访时留下的鲜活而有温度的友情痕迹。

他将这份特殊的友情和记忆以新的复制手法搬迁过来,装进了新的光合院,延续岁月故事。

他期待有一天中国可以诞生第一个设计博物馆,他将保留完整原作的这堵墙埂贡献出来,让后辈的设计师们看到这个年代最鲜活的印记。

比起有形物质,收藏和分享本身附带的情感,他更为看重。

“收藏对我来说不是投资也不是价值,可能是‘美’和‘喜欢’,我认为这比收藏本身的价值更加昂贵。”

面对20-30年,愈积愈多的藏品和全球各地收获的美好器物,他早就做好了打算。

例如把自己多年的典藏器物进行线上线下的展售,以及计划中的数字光合院、移动光合博物馆,打破物理空间界限,一起来分享岁月、交换主人、分享体验、让收藏故事留给后面更多的人一起讲……

“当然还有经我们改造与发现的美好器物,家具、灯具、艺术陈列、器物……可以触达各位的未来生活空间。”



4

“期待一种预谋生长的鲜活”

“设计的最高状态是看不出做作痕迹的,就像岁月一样,是自然流出来的”。

整个光合院浑然天成,很难让人看到设计的痕迹。

在建造光合院的5年里,陈耀光反反复复进行了多次改造。

唯独那几棵生长了20年的树,他始终没有动。


光合院观景地下室

为了给一个长在地下室窗口的树保留生长的空间,陈耀光专门为它定制了一个手工钢窗,做了一个具有工业纯机械手动向外开启的装置,完全水平开启的时候窗与树有间距没有摩擦。

向自然退让,与自然和谐相处。

院落中,散落着几座石雕,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那是陈耀光从典尚南宋老院子搬过来的,让石头“陪伴”树,树则“陪伴”整个院子。


光合院场景

在光合院中,有许多新老木头重组的一些地面墙面。陈耀光希望,通过这样的设计,让人既能感觉到自然岁月的生命痕迹,也能在夏天,光着脚丫走在地板上:

通过肌肤、皮肤上的毛孔去感受它的木纹、肌理和呼吸……这是一种与自然的交流。

这很符合他的核心设计理念:发现物本身的生命痕迹,并预谋它们成长的可能性。


光合院中心庭院

好的房子,都是有生命力的,不一定要无比精致,但必须生动鲜活,要有四季的痕迹,要有岁月的记录,要有情感和温度。

“预谋一种成长性,让草见到阳光,从石缝里绽放生命力。”


不少人赞叹,陈耀光的作品富有意境。

他总结经验:“设计师是要看到大千世界的。用一双眼睛,去容纳整个宇宙。当你的眼里有它,就是在乎。”

设计,是对世界的一种回应。眼里装着万象,即是爱惜。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在陈耀光眼里,设计师,似乎更像生活剧情中的一个“幕后工作者”。

将美好的事物,放于感动的位置,抹掉刻意的设计痕迹,让创作理念渗入空间的每一个平方。

正如居住在中国的设计理念,倡导人居与自然和谐共生,融为一体。

网易联合碧桂园以及博意设计举办“居住在中国——样板间设计大赛”,致力于寻找最懂中国人居住的设计人才。

国内著名设计师皆集结于此,等待你的才华进一步展现。

回归自然本色,反而能体会到人生真味。

作为本次大赛的合作方,碧桂园提倡绿色人居,坚持健康产品价值理念,从消费者真实需求出发,设计健康舒畅的居住生态:

打造疏朗开阔社区空间,户型方正,南北通透,经过严密的日照分析与测量,让每一栋楼体获得充足的日照,最大限度的还原自然“人居”生活。

设计不是目的,让幸福无须费力,才是最终意义。


本文图片版权归光合机构所有,摄影师:Manolo-Yllera、朱海、刘钢强、朱迪等

本文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erweima 扫一扫关注杂家 更多有趣内容

谈心社

深夜谈心 彼此相遇

erweima

扫一扫关注杂家 更多有趣内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