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天瑞集团设计的大钟图纸
天瑞集团设计的铸造大钟图纸
大河网讯
2000年5月20日,天瑞集团的付顺利、桂建元一行来到了北京,他们此行目的是观摩永乐大钟。
永乐大钟铸于明永乐年间,铜制,是明代人文景象的直接映射和重要索引,更是14世纪中国科学技术登峰造极的经典之作。大钟通高6.75米,外径3.3米,重约46.5吨,上下各处厚度变化有致,洋洋20多万字经文铸满了钟体内外。巨大的尺寸和重量,精美的质地和工艺,是我国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巨钟,在世界上也极为罕见。
永乐大钟的赫赫威名传回了天瑞,董事长李留法闻讯赶来,他对永乐大钟的造型十分推崇。但永乐大钟仅有46吨重,对于天瑞决定要建108吨的大钟,似乎在这里也不能得到更多技术参考。
时间紧迫,为了尽快确定大钟铸造方案,付顺利、桂建元等人又去了湖北、安徽,南京等地考察。考察结束,综合各方考察结果,最终确定与北京大钟寺签订设计合同,但大钟寺只承诺设计形状,即钟的外观比例、形象,天瑞集团负责设计文史,包括文字和图案。设计完成后,一并交大钟寺统筹设计,最后再由天瑞集团通审定稿。至于材质、声响等细节无法提供。
此时已是2000年5月26日。
设计协议签订后,天瑞集团一行人返回汝州。铸造108吨的大钟写在纸上,白纸黑字,如同签下的军令状。大钟必须在2001年1月1日零时敲响,无论有多艰难,都要往前走。项目负责人付顺利、桂建元感到从未有过的压力。
时不我待。未等大钟寺的设计方案完成,天瑞人已开始寻找铸造方面的合作伙伴。他们先后与三家国内一流铸造、设计单位接洽。
面对如此艰巨的铸造工程,其中两家当场婉言拒绝。另一家同意给予现场指导,但不保证一次铸造成功,不承担任何风险损失,而协助现场指导的费用高达150万元。
天瑞集团谢绝了该单位的协助。
转了一圈,又回到原点,怎么铸造仍是问题。
为了寻找最好的铸造方法,技术人员再次对永乐大钟的铸造流程及工艺进行深入了解。铸造永乐大钟,首先采用传统的陶范法制作钟范。工匠们在地上挖出10米见方的深坑,按设计好的大钟模型,分七节制出外范,低温阴干,焙烧成陶。再根据钟体不同断面的半径和厚度,刮薄大钟模型做出大钟的内范。最后7个陶制外范块依次对接,钟范便制作成功了。
浇铸过程中,钟范有纤毫之隙,分厘之差便会引起“跑火”,招致全盘失败。同时,为了承受浇铸的压力,并确保足够的强度,大钟外范的四周用泥土填满并层层夯实。钟钮旁边四处不易觉察的疤痕,泄露了四个浇铸口的准确位置。
接下来就是最典型的雨淋式浇铸法:几十座熔炉沿四条槽道排开,炉内大火流金、铜汁鼎沸;地坑里内外范同时高温预热。当铜汁从四个浇铸口灌入钟范后,这口万钧大钟便一气呵成了。
天瑞人对制范用料并不陌生,然而,怎样才能保证钟范在上百吨铜水的冲击下不被破坏,大家心里都没底。
桂建元说,大钟必须一次浇铸成型,如果不得已出现后期雕琢,钟的整体效果会差很多,这对铸造场地和铸造工艺都是一个残酷的考验,首先工艺就不容许有一点点失误。
为确保工艺的完美,他们再次与北京大钟寺联系,一边了解当时国内大钟制作的顶级厂家,一边又先后到大连和武汉实地考察。
在大连,他们见到一厂家的钟做得很漂亮,但是太小。
在武汉黄鹤楼,桂建元对黄鹤楼景区为迎接21世纪铸造的大钟印象非常好:“21吨,效果很好,工艺无可挑剔。后来选定这种工艺,光试工艺,就用了两个月。工艺有了,只是,要铸造大于黄鹤楼5倍多的大钟,材质呢?场地呢?哪里能够容纳和承载铸造这108吨重的大钟呢?”
摸着做,天瑞人不是做不来,只是时间太紧。最终,天瑞与武汉471厂达成了铸造108吨世纪大钟的合作意向。(樊建伟 张晓帆)
作者:樊建伟 张晓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