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各大高校自主招生,清华大学特别招收语言、记忆、国学等有天赋的学生,北京大学也针对有创新发明的同学开设实验操作考试。随着高考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写入教改纲要的“综合素质”培养被愈来愈重视。
上周,在成都市三原外国语学校,成都市教育专家、学校校长杨能生向社会公布了他研发的“素质人生教育”体系,他将150种学生素质纳入一个五阶魔方,让学生能够边玩儿魔方边找准自我发展目标。
杨能生为全新教育体系预设了一张蓝图,名为“13625”蓝图。他认为教育应该有1种思想,即个体差异发展教育思想,有3个追求,“追求个体的生命活力、追求个体的做人成功、追求个体的学业成功”,其中的25项基本素质则包括“一项发展规划、一项体育爱好、六门学科优良、十项个体品质”等。杨能生说,这个教育体系包括以学生个体素质的核心需求原理、优势发展原理、最佳匹配原理,包含个体素质发展诊断体系、个人素质发展设计体系、个体素质发展训练体系、个体素质发展管理体系。
在编撰《素质人生教育》后,杨能生将平面的理论构建成了一个立体的“魔方”,让人们能够更直观化的了解其理念。与普通的三阶魔方不同,这是一个六面的五阶魔方,每个面有25个小模块,每个模块对应了一种未来可能会让学生成长倍感幸福的素质能力。
“我们希望从初一开始试点,让学生从进校就明确核心的需求,关注学业、专业、职业与未来事业规划,让他们找准优势,懂得如何将素质与学业专业匹配,而非盲目的度过初高中甚至大学。”杨能生介绍,素质发展的课程平台、活动平台以及测评都非常重要。学校为了更加多元的评价学生,特别制定了富含成长故事的“测评表格”,每个年级达到了这150个素养的哪些,分别又达到了何种水平。
教育专家们评价,如此每年一个测评表格,不仅能让高校在录取时对学子成长一目了然,更让家长与学生了解自我的发展状态。杨能生告诉记者:“我们设计素质魔方的大赛,让孩子们预设毕业时自己要具备的25种能力,然后比拼谁能在最快速度中实现目标,实际也是想寄语他们懂得寻找目标与为这个目标而付诸实践。”
华西都市报记者肖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