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近期专栏详细介绍了抗日战争期间我市最大的英美俘虏集中营“美汉中学”。无独有偶,笔者也集藏了部分民国时期及解放初期的美汉中学校史史料。笔者的相关藏品中,有美汉中学的国文、几何学、英文教材,学生成绩单,教师聘书以及1950年初中毕业生全体合影等。这其中,尤让笔者觉得弥足珍贵的,是出版于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的《美汉中学四十周年纪念刊》。该纪念刊以详尽的笔墨与珍贵的影像记述了美汉中学从创立到发展的系列过程,可以说是一本浓缩的校史集刊。
《美汉中学四十周年纪念刊》由美汉中学编辑委员会编辑,1948年出刊,32开本。封面为扬州著名书画家陈含光题写的刊名与铭章。书法结体坚挺刚劲、浑厚秀拔,洁净疏朗中具古朴之感。翻开扉页,陈含光亦名列“本校校董题名录”。其他的校董有董事长李宝森,副董事长过良先(无锡圣十字堂)。董事除陈含光外,还有潘家骝(华东轮船公司)、方颐积(南京卫生部)、都孟高(上海圣约翰大学)、郭书青(南京圣保罗堂)、鹿威陵及马道元(美汉中学)。
从目录看,正文部分主要包括:校歌、校史概述、韩博士遗像、四十周年的题辞、纪念辞、祝词、纪念歌、回忆与纪念母校的选辑文章、现在的教职员名录、历年毕业生名录、现学生名录,“美汉中学立校四十周年纪念歌”为封底。从时任校长兼高三级导师英文教员的张彭瑜所撰的“校史概述”中可知,美汉中学于清代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美籍圣公会会长韩忭明创办于扬州左卫街(今广陵路)。宣统二年(1910年),迁址便益门内。因美国海军大将美翰捐赠巨款办学,故取名美翰中学。民国初年改为美汉中学,是上海圣约翰大学的附中之一。开创之初,非常艰辛。概述中之“……至秋(1908年),始治讲舍,置校具,开始招生,时负笈来游者殊寥落,次年为宣统元年,慕学者稍稍闻风……”而从“历年毕业生名录”中也可以印证此实情,如:民国二年,该校仅有万鼎祥、徐尚志两个毕业生;民国三年,仅有王成志、邓继吉两个毕业生;到了民国四年,有了张彭瑜等五个毕业生;及至民国十年(1921年),在原有基础上,该校添办国学专修馆,“主持其事者,为歙县名宿程善之先生,时学生人数已超过二百人。”
“美汉中学四十周年”祝词中有时任国文教员、扬州书法名家高老侗的《纪念题辞》,陈锡恩的《母校四十周年纪念祝词》等。回忆文章辑选有享誉国际的著名哲学家、陈含光之子陈康的《母校四十周年纪念》,“吴氏四杰”中的老大吴白匋(吴征铸)的《母校的生活片段》等。另还有时任扬州中学著名史地教师万彝香所撰的《怀旧》,他亦位列美汉中学的“现任教职员名录”之中。
在整理美汉中学的史料过程中,笔者也有一疑窦。因为查阅相关资料知道:1949年,美汉中学已与私立信成女子中学合并为了群力中学。但在笔者的藏品中有一张“1950年初中毕业生全体合影照”,照片中仍然用“美汉中学”题头,且照片的背面有全体老师及毕业生的签名,如“吴文林”、“张蕴如”、“黄培华”等等。笔者细想,这些当年风华正茂的学生如今应该仍有人健在,故对笔者的上述疑惑,还盼能够释疑。
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