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每月要交水电燃气费的日子,不少小区居民多能收到相关“催费单”。
可暑假期间,暑期培训、购物推荐等广告传单如雪花般“飞”向居民家,且姓名、地址丝毫不错,这又是为哪般?
不少居民怀疑,可能是贴在楼道的“催费单”惹的祸!记者就此展开调查发现,竟有人定期在小区内转悠,专门抄催费单赚钱。
反映
信箱被各类广告塞满
“打开信箱,第一件事就是清理垃圾。”本月23日,石油山庄居民陈女士抱怨说,最近家中的信箱总是莫名收到不少广告单,家教的、培训的、卖减肥药的、做美容的……几乎什么内容都有,令人烦不胜烦。
陈女士表示,她家信箱的锁坏过,因为平时没什么信件,也不怎么去看。本月中旬,信箱外突然出现一张自来水公司的红色“催费单”,这才意识到信箱中也没看;打开一看,傻了眼。
“清理出几十张,都是最近一两个月的。”陈女士说,原以为只是自家的信箱坏了才出现这样的情况,没想到邻居竟称,锁没坏的,也常发现塞在夹缝的广告。不少广告,甚至直接别在门把或塞进车库内。
陈女士等居民尤其反感的是,不少“材料”明显感觉有诈。“上面写着中了一辆轿车,一看就是骗人的。”居民郑红映也说,她租住的房子中,也收到不少类似“中奖信息”。
困惑
信息为啥这么准确?
采访中,梅庄新村、文昌花园、石油山庄、万马滨河城等小区的业主均反映,邮箱等常发现陌生信件、广告等,连名字等个人信息都非常详细,这令他们惊讶不已。
“我曾‘被离婚’过,这玩笑开得太大了。”居民梁先生说,前些日子他收到一份法院“传单”,说妻子诉讼离婚,作为房子共有权人和使用者,需先交保证金……
看完这个“传单”,梁先生有些哭笑不得当时他老婆就在她身边;令他纳闷的是,他和妻子的名字一点也没写错。
“对我们的名字都清楚,信息咋会这么准?”梁先生说,他想了又想,除了签购房合同和结婚证,他和妻子的名字还没怎么一起出现过。
唯一让他觉得可能的,是之前的一张水费“催费单”,上面赫然写
着他和妻子的名字。“登记的时候,房主有两个,催费竟全写在上面。”梁先生说,他觉得只有那次有可能泄露名字。
调查
有人专门抄催费单
几个小区的不少居民,也如梁先生所想,觉得要是追查哪个环节出问题,极可能是催费单。
催费单成了“泄密源”?记者前往部分小区探访发现,确有不少信箱和通道中,贴着各种各样的催费单。
催费单上,户主的姓名、门牌号等信息全有;夫妻是房子共有人的,这些水电和燃气催费单也丝毫不“吝啬”,将名字全写上……
石油山庄小区的业主王先生称,本月中旬,他只是缓交了一天水费,家中的信箱上就贴了一张“催费单”;不单单他一家,其他人家也是如此。
“以往都是很多天不交,才会出现这情况;现在越催越急了,一两天不到就贴了出来。”王先生说,如燃气,抄表员有时压根不上楼,按“呼叫”问个表数后,就将单子贴在通道中,让居民自己看钱去交款。
调查中,居民杨蓓向记者透露了一个令人惊讶的信息:有人专抄“催费单”上的信息赚钱一男子抄她家信息时,被她发现了。当时男子辩称自己是一家装修公司的业务员,抄信息只是想日后把公司的设计理念和宣传材料寄给她。
昨日,记者以电动车商的“身份”,网上联系一家广告宣传公司,要求其制作和寄发3万份宣传单;对方
承诺,保证能办到。在交流中,该公司业务员也称,通过收集各类“催费单”收集业主信息,早已不是什么稀奇的事,确有人专门搜集这个信息转卖。
隐忧
催费单信息太详细
“信息写得太详细,会带来很多不安全因素。”居民顾女士担心说,要是孩子独自在家,一个陌生人喊着父母的名字叫门,孩子开门还是不开门?她认为,“催费单”上个人信息写得太详细,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
事实上,顾女士的担心并不是杞人忧天。本报曾经刊发的《促销员叫名字“骗”开家门》的报道,泄露信息的罪魁祸首就是自来水公司的“催费单”。
采访中,不少居民觉得,水电燃气费不少是两个月一交,时间相隔太长,忘了交是很可能的;催交也并没多大的问题,但这种公布个人信息的“催费单”,令他们有些难以接受。
“难道就没有更好的方式催交吗?非得用贴条子的方式?”居民杨蓓说,之前曾有催费单将业主电话也写在上面,后反映得多了才省去。
在目前个人信息保护非常脆弱的环境下,杨蓓觉得,水电燃气等公司,应从保护居民信息的角度考虑,人性化催交。
疑被泄露业主信息的各类“催费单”,到底该何去何从?本报将继续对此予以关注。 记者 孟俭
作者:孟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