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爱心·云南
“爱心水”
启程送往旱区
昨日18时许,吉林省天泰煤炭经销有限公司携手本报送往云南灾区的10万元4545箱天然矿泉水,已经从昆明水厂启程前往灾区。
记者与《云南信息报》记者及天泰公司代表刘小姐提前抵达灾区会泽县。在当地县政府的协调组织下,这些爱心水将送往当前最需要饮用水的驾车乡,随后将送往重灾区钢厂村等地。
据了解,这些水至少解决受灾最重两至三个村近两个月的日常用水。爱心水将于今日凌晨抵达会泽县驾车乡政府,明早启程送往最需要水的村。
本报特派云南记者赵滨
昨日,记者由昆明前往会泽县的路上,下起了细雨
本报讯(记者李珉琦)“寒假回家的时候,地里的麦子都晒死了。”虽然远隔千里,家在旱区的吉大学生王金、文晨霖时时惦记着家乡的旱情,昨日,他们将募捐来的善款送到本报,希望能为家乡做点事情。
市民抱着两岁孩子来捐款
昨日长春的天气不好,风很大,但依然没挡住吉林人为西南旱区捐款的热情。一大早,长春市民陈女士抱着两岁孩子赶到报社,留下500元后匆匆离去,只说了一句:“替我带给旱区。”
70岁的长春市民丰羽根又来报社捐款了,这已是第四次来报社捐款。每次从报纸上看到需要帮助的人和事,他总会从微薄的工资里省下钱捐到报社。
“‘团风’和‘党义’一样,我们是一群人,就是希望能在危难的时候伸把手。”长春大学美术学院“团风”账户是在汶川地震时设立的,这次西南旱区发生旱灾,他们再次伸出援助之手,在学校发出捐款倡议,为西南旱区捐款2000元。
昨日,吉林省电力医院疗区的18名医护人员也为旱区捐款1277元。
来自旱区的学生关注家乡
王金家住云南保山市隆阳区河图镇河村3社,文晨霖家住广西桂林兴安县白石乡,他们都是吉林大学朝阳校区的学生。寒假回来时,家乡已经开始出现旱情,现在更是每天关注着家乡。为了给家乡做点事,他们组织老乡,和长春市心语志愿者协会一起,号召大家为旱区捐款,两天共募捐了4274.35元。
看着这些捐款,王金和文晨霖都充满了信心,“现在大家都为我们家乡捐款救助,相信一定能渡过难关。”
截至4月1日17时,本报共收到社会各界捐款197575.15元。
爱心·江城
周日义卖报纸为旱区献爱心
本报吉林讯(记者李洋)由本报及吉林市经济广播电台亲爱603台联合组织的“西南旱区爱心义卖”活动将于本周日10时开始。
本次活动中,本报将提供2000份报纸,在吉林市繁华商业街河南街及东市场同时进行低价销售。收入扣除成本后,将通过慈善机构捐往云南省或贵州省旱灾最严重地方。
吉林市经济广播电台亲爱603爱心联盟、菲悦俱乐部、吉林市力菲远博足球俱乐部、城市达人爱心公益协会及自由飞跃跑酷团队等爱心团体将有60余名年轻人担当本次爱心活动的志愿者,他们将参与现场卖报。
王金和文晨霖将捐款送到本报本报记者白桄摄
倡议
新文化报社与团省委、省慈善总会联合,共同向全社会发出倡议,伸出我们的援手,献出我们的爱心,让我们共同为西南旱区捐款救灾。您的一份爱心、一份捐款,将为旱区人民送去一份甘霖、一份滋润,捐助的款项,将分为三种方式支援旱区:在旱区附近购水,直接运送旱区;为旱区人民修建储水窖;为旱区打井取水。
如果您想为旱区人民捐献爱心,如果您是爱心企业想为旱区人民建储水窖、打水井,请随时和我们联系,爱心热线:0431-96618。
捐款方式
可把捐款送到本报,报社地址:长春市人民大街6906号,可乘坐306路、66路、315路、229路、154路、240路、111路、124路公交车到新文化报社站下车。也可将捐款存入爱心账户。
账号:
221000691018000522783
户名:新文化报社
开户行:交通银行长春友谊支行
4月1日爱心榜:
陈女士:500元
李广珍:100元
冯女士:500元
胡女士:500元
王女士:200元
周桥:100元
丰羽根:100元
林胜凤:300元
张女士一家:1400元
吉林省电力医院疗区党支部:1277元
长春大学美术学院“团风”账户:2000元
长春市心语志愿者协会吉林大学朝阳分会:4274.3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