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条巨幅标语
在天安门城楼正面,除了悬挂毛主席像外,还刷了两条巨幅标语,标语的内容由后来担任新中国第一任新闻总署署长的胡乔木拟定。毛主席像左边的标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右边的标语是“中央人民政府万岁”,标语由钟灵书写。
按照常理,这两条以天安门正中为界的标语应该是字数相等,这样书写和展示出来的效果才比较美观。偏偏这两条标语字数不等!怎么办?钟灵在天安门城楼的结构和尺寸上动起了脑筋。钟灵把后八个字之间的距离依次适度拉大。这样,从远处看,“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中央人民政府万岁”两幅标语虽然字数不一,但也显得很对称。这两幅字每个字高2米、宽2.2米,足有一间小房子大。
开国大典之后,两条标语要不要撤掉?钟灵向周恩来总理请示。周总理看了看天安门的会场设计图,最后决定:把天安门两侧的标语留着好一些,但可以把东边的“中央人民政府万岁”改成“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1956年国务院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社会上许多繁体用字都逐渐改成了简体字,在1964年国际劳动节前夕,天安门标语实现了这一历史性的改变。但那时钟灵已离开中南海,调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任副秘书长之职,天安门管理处是通过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余心清局长(也是国家典礼局的局长)找到他,下达了要把“华、国、万、岁、世、团”六个字由繁体字改为规范简体字的任务。因“万岁”是重复的,实际上在制作时要改8个字。从这次改字体后,这两条大标语40多年来一直没有再改动过。
明清时期的天安门“广场”本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公共广场,而是皇城正门天安门前的一个封闭的“瓮城”。
辛亥革命后,时任北洋政府内务总长的朱启铃,开放旧京宫苑为公园,兴建交通,出于城市交通方面的考虑,对广场及其周围进行了改造。其举措之一是,1913年,将广场两侧的千步廊拆除,拆下来的木料用来建设北京的第一个公园一一中央公园(现在的申山公园)。举措之二,1915年,拆除了正阳门城楼与箭楼之间的瓮城。在正阳门两侧城墙处开4个券门,以缓解正阳门及东西火车站的交通紧张。举措之三是在皇城的南城墙开出了南长街门洞和南池子门洞,后来又打开了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两旁的红墙,并拆掉了三座门的门扇。
这一系列改造不仅方便了北京城东西的交通,也在形貌上象征着皇权的消解,平民从此可以进入和穿越这个原本封闭的广场。
毛主席画像
早在1949年4月,在六国饭店举行国共和谈时,国立艺专实用美术系教师周令钊所画的一幅毛主席画像就挂在会场中,获得来宾的好评。后来,周令钊被指定绘制开国大典时天安门悬挂的毛主席像。
领受任务后,周令钊便和他的学生陈若菊等人在天安门城楼山墙下搭起三层脚手架,开始了紧张的工作。周令钊选择了一张毛主席头戴八角帽,身穿粗呢子制服,脸部稍仰。面带微笑的照片,照片中的毛主席朴素大方,满面慈祥,极具亲和力,这张照片是新华社摄影局的郑景康在延安时拍摄的,也是当时解放区最流行的一张照片。
大约2天后,就在画像将要完王的时候,开国大典筹委会副主任聂荣臻亲自前来验收。刚一看到画像,聂荣臻情不自禁说:“不错,画得蛮像的!”但走近时,却发现画像上毛主席的领口是敞开的,聂荣臻建议最好能改严肃点,周令钊马上重新改画了衣领。
9月30日晚上,周令钊和工人把这幅画像挂到了天安门城楼正中央。 (本文摘自《游遍天下》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