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薛禅真不愧为是德薛禅("薛禅"即智者之意),真是慧眼独具。翁吉剌惕部素来以多美女而闻名。不过,从政治角度来看,翁吉剌惕部却是一个二等部落,它无法同作为王室部落的乞颜氏部落相比肩。所以,当王室部落里的人来到翁吉剌惕部落择女时(异族通婚是当时的传统),翁吉剌人自然感到受宠若惊,喜出望外。德薛禅当时对也速该说的一番话至少可以表明这一点。他说:
"人皆夸敝部有美貌之女,娇媚之甥。然吾等向未据此与他国相争也。一俟贵部新汗登基,吾等即将花容之女,乘以巨车黑驼,送往贵部,使居于后妃之位焉。"
这一番话似乎可以表明,在异族通婚方面,孛儿只斤氏同翁吉剌惕人之间是彼此配合默契的。
德薛禅当时说这一番话的目的在于引出自己的最后建议。果然,他最后说:
"也速该吾友,请屈驾进吾家一谈。吾有小女,已自长成,汝其观之乎!"
也速该即随主人走进厚厚的毯子搭成的毯帐。他们在帐中间坐下,也速该坐于客位,德薛禅坐于其旁,家中主妇及其儿女坐于后。在德薛禅的儿女中,有一女名叫孛儿帖,想必她已明白来客之意了。"孛儿帖"即灰蓝色之意。也速该瞟了一眼孛儿帖,心中暗喜。的确,孛儿帖非常美丽,娇小年纪,已饶有丰韵。史家甚至用上文描写铁木真的话语来形容孛儿帖其貌,说她也"其面有光,其目有烨 ",并且附带补充说,她已十岁,长铁木真一庚。
也速该父子二人当夜便就宿于德薛禅家。第二天早上,也速该合乎礼仪地为子求婚于德薛禅。然而,德薛禅是一个审慎而有心计的人。他知道,在这种场合,既不能卖关子让对方一再要求,也不应该过早地首肯。他明白"多求而与之则崇之,少求而与之则贱之"的道理。至少,虽然蒙古人习惯于早婚,但孛儿帖毕竟还是一个小姑娘。但德薛禅也认为,女子之命,虽生于母家,然终不可老于生身之门。经过这一番反复权衡考虑之后,他提出了一个折衷的等待的办法。他说:
"汝之所求,敢不应允。吾同意将小女嫁与汝家。然须先留汝子于吾家为婿。"
这个"为婿",是指作为未来的女婿,甚至可以说是指作为"见习女婿"。也速该同意了这一提议。但他也向德薛禅提出了一个要求,由于这一要求竟是关于后来堂堂成吉思汗的要求,所以我们不禁对也速该提出的要求感到有点吃惊。当时也速该对成吉思汗说:
"诺。可留吾子于汝家。然吾子自幼惧狗,望勿令狗惊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