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任晖
3月10日,证监会上海监管局发布《行政处罚罚没款催告书》送达公告,明确催促当事人张亮缴纳1566.26万元罚款。
监管这一罕见“指名道姓”的行为,使得华安基金的80后基金经理张亮的“老鼠仓”案彻底浮出水面。
从张某到张亮
回溯案件,2024年8月26日,证监会上海监管局披露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文件显示,自2018年10月31日起,张某担任上海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所管理的A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A基金)的基金经理,负责该基金产品的投资决策等工作。2018年10月31日至2022年8月5日期间,张某因职务便利知悉与A基金有关的投资决策、交易标的、交易时间等未公开信息。
在2018年10月31日至2022年8月5日这段时间内,“闫某”名下的广发证券账户交易异常。该账户买入沪深两市股票共656只,其中与A基金趋同买入股票393只,趋同买入股票只数占比达59.91%;趋同买入金额66566.53万元,趋同买入金额占比为59.80%,账户趋同买入盈利金额高达1566.26万元。
监管鉴于张某作为基金经理,利用未公开信息进行交易的行为持续时间长,违法所得数额巨大,违法情节严重,监管部门依法作出严厉处罚:没收张某违法所得1566.26万元,并处以同等金额的罚款,同时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当时多家媒体根据管理时间区间、卸任时间节点以及基金公司所在地等多方面线索,均猜测案件当事人或是华安基金前明星基金经理张亮。今年3月10日,上海监管局发布了《行政处罚罚没款催告书》。文中不再隐晦地称呼“张某”,而是直接称呼“张亮”,证实了此前媒体的猜测。
催告书显示,张亮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证券市场禁入规定》(证监会令第185号),被责令改正,除没收违法所得1566.26万元、罚款1566.26万元外,还被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而该处罚决定书早已送达生效,但张亮至今未按规定缴纳罚没款。
80后明星基金经理离职悬案
曾经,张亮是华安基金备受瞩目的新星,离职前管理着4只基金,管理规模高达75亿元。其代表产品华安国企改革主题灵活配置,在3年又280天的任期内实现收益高达231.82%,年化收益率达37.49%,在同类产品中排名76/1628。
华安基金也有意着重培养这位年轻的基金经理,相继为其发行了华安价值驱动一年持有混合、华安品质领先混合和华安品质甄选混合等产品。
然后故事却戛然而止!2022年7月15日,一则关于华安品质甄选被各大渠道紧急停止销售,拟任基金经理张亮因个人原因无法继续任职的消息引起广泛热议。
7月21日,华安品质甄选宣告成立,同时该基金也发布了基金经理变更公告,增聘刘畅畅担任基金经理,和张亮共同管理华安品质甄选,这在行业内极为罕见。
8月6日,华安基金发布公告,华安国企改革、华安价值驱动一年持有、华安品质领先、华安品质甄选四只产品将由基金经理陈媛、万建军、王春、刘畅畅接任,原基金经理张亮因个人原因卸任。这也意味着,张亮卸任所有在管基金。
一位业绩出色的基金经理,在产品发行期间状况频出并最终离职,一时间坊间传闻不断。有人称其因个人原因被抓,也有人猜测是因老鼠仓问题被查。如今,随着监管部门的一系列举措真相逐渐清晰,华安基金80后基金经理“老鼠仓”案终于尘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