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网易财经、网易财经智库联合主办的2024网易经济学家年会于11月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拓新丝路 智造繁荣》。以下为知名科幻作家、雨果奖获得者、童行书院创始人、CEO郝景芳女士的精彩内容精编:
60S要点速读:
1、只要父母不过度代劳,没有一个年轻人是活不下去的。为什么很多年轻人宁可天天躺着,什么也不干?一定是他的生存责任被剥夺过。因为他曾经想要承担自己人生责任的时候,他没有机会,也不被允许,慢慢地失去了对自己人生负责的意识。
2、学生把所有时间都花在重复性、机械性训练上,这对于人的思想进步是很有害处的,会导致一个现象——不能做开放的、有挑战的,需要攻坚克难的事情。
正文:
现在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大量低水平重复
创造力和技能学习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天天在创造,但是根本不学习基本的知识和技能,那就是空想家,肯定是毫无结果的;但如果百分之百学习技能,不加一点创造力学习,这种情况也得不到最好的结果——可能这个学生很有匠人精神,能把每一个技能学得很完美,但是让他发明一个面向未来的机器,或者设计一个解决方案,那么很可能会缺乏原创精神。
这在前些年不是太大的事,因为我们有很多是拿来主义,但是现在我们已经走到前沿,就不能“拿来”了,别人都不给你了,我们一定要有原创精神——怎么向未知提出问题,怎么在毫无先例情况下提出自己的方案,怎么设置自己新的装置,怎么不断创造出充满想象力的作品?创造力学习是对于我们国家现在这个阶段很有必要的。
我希望学生用一多半的时间做基础技能学习,拿出少半的时间去做创造力学习。比如60%的时间学习课本,剩下40%拿出来探索自己的兴趣,发展自己的爱好,这样就比较健康。但是,现在的问题在于考试的压力太大了,以至于学生几乎百分之百的时间都被应试教育占据,学生没有自由的时间去想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甚至现在很多学生都不知道自己对什么感兴趣,一切都是应付差事。
如果学生对于自然宇宙,对于文明艺术,全都不感兴趣,那将来肯定做不出成果。或者学生脑子里可能有一些想法和灵感,但是完全没有时间实践,比如这个孩子脑子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写出来要花很多时间,但是他每个周末必须做卷子,那么这个想法只是一个一闪而过的火花。十年以后,他已经没有灵感,完全不会写了。我们知道的大科学家,他们对很多问题感兴趣的时候都是青少年阶段。爱因斯坦也是从小思考,“如果我跟一束光一起前行会怎么样呢?”自由的思考,自由的想象,大量的看课外书,自己花时间做点实验,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这对于未来培养出创造力大师是必要的。
中国教育整体的大纲没有问题,给学生留一定的作业、考试没有问题,但是目前整个的教育的氛围会逼学生把所有时间都花在重复性、机械性训练上,这对于人的思想进步是很有害处的,一直重复这样的东西,脑子都木了。比如反复做特别简单的计算题,会导致一个现象——完全不能承受真正有挑战的东西,因为每天做的都是重复性的东西,最后比的是谁更熟练一点。但是真正让他解决世界级的大难题,比如火箭送人上火星的时候,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解决方案?这太过于陌生了。对于习惯低水平重复的学生,他只能做很简单的事情,不能做开放的、有挑战的,需要攻坚克难的事情。要给他们自由探索的时间,先从小难题探索,才能逐步地探索更高层次的难题。
高校考核“非升即走”制度要改,否则很难出大的研究成果
对于研究领域,完全不能用“非升即走”考核方式——第一个聘期没有完成合同的目标,下一个聘期就不再续聘。如果这样,中国在未来几十年都出不了什么大的成果。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要尽可能给年轻工作者一定空间,才能确保有了不起的成就出来。如果没有“非升即走”考核,他们肯定愿意从事作为自己一生研究领域的、更能出伟大成果的方向。但这有可能很慢,有可能15年、20年才出成果。在“非升即走”制度下,短期内不出成果会影响到考核和评职称,甚至连工作都保不住。
说到底,这是一所学校、一个城市和一个国家的取舍。你到底要短期内多发几篇paper,还是期望做出永载人类青史的重大成果。真正高屋建瓴的领导者,应该在短期和长期里做平衡和选择。如果说竞争压力特别大,我们只能做短期的。但我们还是希望做重大的事情,才能让国家真正的科研水平往更高的层次发展。
只要父母不过度代劳,没有一个年轻人是活不下去的
很多时候家长不能充分认可孩子,源于家长本身在这件事情上寄托了不切实际的期望,源于家长很多时候无法接纳自己的现实。家长不认可自己,把全部的自我寄托在自己孩子比别人孩子好身上。如果我的孩子考得不好,我就觉得丢人,是不是家长的自我价值感太低了?
也有很多家长自己是恐慌心态,完全不能接纳孩子的现状。“你必须考98分以上,否则孩子将来就活不下去。”这种家长对于社会的理解就是恐慌引导的,他要回顾自己的成长历史,为什么这样。不管家长还是孩子,只要以恐慌主导学习,这个孩子的成绩就不会好。只有让孩子心态稳了,再专注到学习上,孩子才会一步步成长提升。
如果基于孩子自己的水平和能力,一步步地提升,以他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在班里取得成就,孩子是非常快乐的,有很强的动力去进步。如果不是基于孩子现实的能力而达到的成就,那么孩子不仅感受不到快乐和成就感的驱动,他还经常会恐慌,“我现在取得了这样的成就,但是我下一次可能考试考不了那么好,如果下次考得不好,大家会说我。”这种孩子很容易会心态崩溃。
事实上,只要父母不过度代劳,没有一个年轻人是活不下去的。因为活下去是人的本能。为什么很多年轻人宁可天天躺着,什么也不干?一定是他的生存责任被剥夺过。生存责任本来就是孩子的,他到一定阶段长大了就得想办法怎么找工作养活自己。但是有一些家长代劳得太多,给孩子做了很多安排,尤其是孩子不满意,于是他就会用消极抵抗的方式来表达——我的人生你来安排,我躺给你看,我把我的人生责任给你们了,你们爱怎么着怎么着。为什么是这种消极心态呢?因为他曾经想要承担自己人生责任的时候,他没有机会,也不被允许,在学校里和同学打个球也不行,想学什么专业也不行,打零工也不行,他就慢慢地失去了对自己人生负责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