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动力金科总裁张兵:数据是阳光,能够赋能万物)
很多行业集合数据要素实现了商业模式的转型升级,这也是未来新一轮增长的动力。
3月24日至25日,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2023中国企业领袖年会·济南西兴论坛在济南市长清区召开。新动力金科投资公司总裁、上海赛领资本董事总经理张兵就“数据经济如何赋能山东发展新动能”发表了主旨演讲。
以下为张兵的演讲内容实录(有删减):
数据已成第五大生产要素
今年2月27日,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在这两大基础之上,推动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的交融。
为什么中央把数字经济赋提到这么高的水平?我们从数据中可以看到,一方面数字经济占GDP比重一直在提升,现在已经到了接近40%的比例,而且数字经济的规模也是超过45.5万亿。数据要素对GDP的贡献率,也是一直在逐年稳步增长,所以我们把数字经济称为GDP的宏观经济的稳定器和加速器。
另一方面,数据已经成为了第五大生产要素,我们传统的四大生产要素包括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等。数据过去曾经被比作石油,就是像石油一样要把它的价值激发出来,后来又被比作是阳光,是普照的,是能够赋能万物的。我们的理解是,数据就是数字经济时代关键的基础设施。
在数字经济发展的背后,更明显的是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现在ChatGPT成为大家都十分关注的全球技术变革和发展方向,甚至好多朋友开玩笑说我们的职业可能要被ChatGPT淘汰掉。过去在自动化时代,是用各种机器人来替代劳动力,解决劳动力老龄化的问题。在数字经济时代有一个重要的趋势,那就是用AI来替代人。
我们看到新一代的ChatGPT已经实现了AIGC的功能价值,特别是在数字经济中的人力密集型领域,比如我们的内容创作领域、设计领域、编程领域以及电子商务中的客服领域,未来用AI可以高效率低成本地去替代人工,而且保证24小时持续运转。所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也是第二次信息革命的关键动力。
与此同时,AI的发展会推动生产关系发生变革,特别是Web3.0时代生产关系的改变。Web3.0的生产关系是一种去中心化的组织,就是在数字经济的平台网络中,包括企业、个人在内的每个主体都是一个关键的节点。每个主体都产生海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在算力的赋能之下,都会产生巨大的生产要素价值和生产力,不同节点之间产生的关联,可能会改变了传统的价值链上下游的关系。
土地不再是企业优先考虑项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底层基础设施数量也在快速增长,目前整个中国数据中心数量的增速实际是远远高于全球数据中心增长速度的,这表示新一轮的算力革命的巨大空间是在中国。我们有个判断,随着数据生产要素化、要素价值化过程的推进,有可能会改变中国未来的财政结构和财政体系。
过去我们政府都是倒逼财政,通过土地来招商引资。政府过去招商动辄提我有大量土地,我有大量厂房,企业可以配套商业用地,配套住宅,用这个吸引企业。未来我们觉得对于创新企业来讲,优先考虑的其实并不是土地,而是考虑到所在区域数字经济的营商环境,数据价值体系是否完善,是否能够激活数据的流通。
在信息化时代,数据作为新要素和新引擎,能够大大提升全要素生产力。山东有这么大的经济体量,有最全的产业门类,在数据经济方面有非常大的潜力。
随着全国各地纷纷在数据领域出台相关政策,推动数据流通,我们可以预期到,未来将会形成这样一个全国统一的数据流通市场体系:既有国家层面上的数据流通市场和数据交易所,也有各省市、各区域的数据交易所。通过这样的数据交易体系,既能激活区域数据市场流通价值,同时又能在全国层面上统一推动数据流通要素的大市场建设,这样就会为数字中国的落地提供坚实的基础。
我们看到政府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特别重要的角色,从数据资产的确权到流通到监管,再到形成一系列的产业生态体系,其实都是需要政府来积极发挥引导作用的。我们也可以预见至少在未来五年时间内,整个中国的数据要素和数据资产都会成为招商引资以及资本市场投资最重要的主线之一。
建设毛细血管式数据流通网
如何进一步去推动数据经济实际的落地呢?最近这两天,ChatGPT就引发了游戏行业、软件业的很多讨论,大家都觉得这可能是一个很重要的颠覆性技术革命,中国企业如何去应对呢?我们这边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是政府作为主体提供数据。对于政府数据来讲,它是国内最重要的数据来源,中国大部分的数据其实都是在政府体系内,或者是政府对其有深度影响。对于这些数据,我们建议采取分类分级的方式,能够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让中低风险等级的数据进入流通市场。其实现在已经有很多商业模式是基于这些数据,给企业、给消费者做画像,提供相应的服务。
第二类就是企业的数据。包括刚才钉钉的李总也提到在帮企业做数字化改造,形成数据资产。企业的数据资产能够跟行业的产品相结合,包括衣食住行,交通教育,医疗消费等;可以跟业务的场景相结合,比如说营销拉新;也可以和管理的场景相结合,比如智能风控,人员分析等等;还可以和角色相结合。这些对企业实现数字化,实现资产数据化具有巨大价值。
第三类数据产生的主体涉及到每一个人。今天的嘉宾也分享了互联网医疗带来的普惠医疗,我们每个人都深有感受。我们去每个医院就诊,不同的医院之间的数据是打通不了的,同一个医院不同科室的数据也是割裂的,不管是医院的数据,还是国家的疾控、医保,甚至商业保险公司,其实它们的数据都是割裂的。未来是否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和AI技术,把个人的健康数据打通,形成居民健康数字护照,既能降低医保支出的成本,同时又提高了患者就医的效率。
随着每一个行业、企业、个人都变成一个个数据主体,未来可能会形成这样的国家数据市场,既有骨干的国家数据流通网,同时又在各个新的行业,在各个细分垂直的领域都能形成毛细血管式的数据流通网络。这样才能推动数据要素真正变成新的生产要素,重塑生产关系,推动数字中国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