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智库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本文不构成投资决策。
60s要点速读:
1、今年相对来说对各种利空反映比较充分,明年会积蓄力量,深蹲以后很多板块估值也处在合适的位置,所以明年应该是越来越好的。
2、长期来看,制造业应该被重视,尤其是高端制造。中国和西方不太一样,他们的经济结构很多都走向了脱实向虚,发展金融业、第三产业,服务业占比非常高。而我们是以实体经济为中心,实体经济里带有科技创新能力的制造业非常重要。
3、从短期战术来看,新能源板块的一些细分领域和估值较高。但如果从一年的角度思考,有些公司和细分板块跌下来,可能会成为明年布局的时间和机会。
正文:
明年上半年中国资本市场的整体走势,依个人判断,我把它提炼为八个字:雨过天晴、向阳而生。今年做投资的朋友比较清楚,今年资本市场经历了急风暴雨,尤其是前三季度,各种负面冲击比较多。一个简单的统计,今年以来A股30个一级行业,其中有20个是负的,是跌的,只有1个行业是涨的,这个行业还是煤炭,而煤炭行业恰恰是基金经理很少买的,所以大部分人的投资业绩都不好。今年是普遍的跌,而且是各类资产都轮了一遍,不光是股票,还有其他的大类资产,也有大宗商品。
但当前这个阶段,我个人认为基本上快要迎来雨过天晴,未来是向阳而生的,越来越看好。年底的时间比较特殊,就是刚下过暴雨,满地都是泥泞,非常容易把自己弄得一身脏,而且一不小心就会滑跤、摔倒,所以实际上是不好做的。
但我们要把眼光稍微放长远,不要看脚下,机会还是有的,今年相对对各种利空的反应比较多,所以不排除明年行情会不错。我在2019年年初的时候提了一个观点:A股走入了长牛,未来是一个权益时代。和以前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以前是整个市场跌得非常长,无理由就跌,有一个利好才会涨,但从2019年之后大家会发现,市场基本轮遍了,市场自身成熟了很多,也健康了很多。
去年A股已经三十周年,三十而立,在未来会可能变成什么?利空就反映利空,没有利空的话一些优质的公司会持续涨的这样一种状态。今年相对来说对各种利空反映比较充分,明年会积蓄力量,深蹲以后很多板块估值也处在合适的位置,所以明年应该是越来越好的。
我个人从几个利空的视角去看,会发现导致今年市场下跌的一些核心要素都已经到了尾声。比如今年冲击最大的股票市场,第一是联储的加息,站在去年年底看今年,加息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并不明确,但今年以来美联储加息缩表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来看都超预期,所以对今年股票市场的打击非常大。但它带来的不止是A股的下调,全市场的股票市场都在下调,不仅是股票,各类资产都有冲击。如果从这个视角来看,现在已经慢慢接近了加息的尾声,我们还不能判断明年什么时候降,或者后年什么时候降,但是大家对加息的恐慌,对于连续超预期加息的预期已经打满,对十二月的加息预期,已经从之前的每次75个BP,下降到了50个BP,对明年的预期可能就是50个BP,甚至有人预期二月就是25个BP了。这是比较大的变化。
第二是今年一直在持续的俄乌冲突,导致大家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尤其是二、三、四月份,风险偏好降得很低。目前俄乌冲突虽然还未结束,但我们知道它对于我们的影响和冲击或许没那么可怕。比如大家一开始担心的粮食危机和能源危机,实际上对中国并未造成很大冲击。
第三是疫情防控,我们逐步在走向科学统筹,我预计明年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应该会越来越弱,虽然也会反反复复,但会弱很多。它会带来大家对未来经济活动复苏的乐观预期。
另外,11月23日颁布房地产“金融16条”,很多银行和优质房企签了协议,意向性贷款总量超过1万亿,这是非常明显的政策的边际好转。从长期来看,“房住不炒”仍是大趋势,但从未来两到三年的视角来看,我们基本已经改变对地产单边压制的状态,政策在回暖。从内部政策看,我们的流动性还是宽松的,央行再次降准,货币也逐步稳住了。从以上几方面来看,我认为明年会比今年好。
现在大多数行业的估值确实很低,我做了一个统计,截止到三周前的数据,A股30个一级行业的市盈率,其中有20个左右都是低于历史估值分位数50%的区间,就是在中位数以下,还有很多行业是在1%、2%,或者10%的估值区间。从市净率去看,大概有一多半的行业在估值分位数中位数以下,未来存在提升估值的可能性。
目前板块估值较高的是一些科技创新型板块,例如新能源、军工等,其他大部分都比较低。但是低的不一定有机会。大概分为几类:一类是传统的金融地产板块,因为之前政策比较冷,现在政策开始边际回暖。地产也牵扯到很多链条,一些和整个经济稳增长关联度比较高的周期的价值型板块。除了地产外,还有一些周期品,比如建材、建筑,甚至包括银行、保险,估值都是相对来说是最低的,这是我们横向去比较。它们既符合经济恢复时有基本面支撑,同时也符合估值可能会有提升,未来经济逐步回暖,对它是有促进的。当然这里面分化也很大,好公司和不好的公司,不能一概而论。
另外长期来看,制造业应该被重视,尤其是高端制造。中国和西方不太一样,他们的经济结构很多都走向了脱实向虚,发展金融业、第三产业,服务业占比非常高。而我们是以实体经济为中心,实体经济里带有科技创新能力的制造业非常重要,包括高端机械,例如大家比较熟悉的军工,还有高端的装备,例如航天、航海、新能源,新能源里很广泛,包括新能源车、光伏、风电、储能等。
从短期战术来看,新能源板块的一些细分领域和估值较高。但如果从一年的角度思考,有些公司和细分板块跌下来,可能会成为明年布局的时间和机会。我们一定要把长短期结合起来,比较重要的方向是科技创新的制造业,这可能是重中之重。
最后一类是和疫情后周期相关,相关的消费场景可能会复苏,现在被压制的这些消费板块,尤其是医药可以重视起来。现在机构持仓很低,估值也是在历史分位数比较低的位置,前期对于一些医药的政策,大家有很多的担心,目前基本上反映得差不多,我认为这一板块具备长周期的机会。所以如果看明年乃至更长期,从这三个视角出发,我个人觉得还是能找到不少东西。
(以上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推荐或要约,也不代表受访人所管理产品的投资承诺。)
网易财经智库(微信公号:wyyjj163) 出品
网易财经智库是网易新闻打造的财经专业智库,整合网易财经原创多媒体矩阵,依托于上百位国内外顶尖经济学家的智慧成果,针对经济学热点话题,进行理性、客观的分析解读,打造有态度的前沿财经智库。欢迎来稿(投稿邮箱:cehuazu201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