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财经 > 正文

邓海清:“加杠杆”不会卷土重来 降准具有必要性

0
分享至

(原标题:摒弃“脸谱化”旧观念,树立结构货币主义“新降准”思维)

作者:邓海清,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陈曦,海清FICC研究员

2017年9月5日,我们最早提出“降准窗口期到来”,一度引起了市场广泛的争议,我们认为,争议的原因可能主要在于,市场观点对于降准有过度“脸谱化”的倾向,而我们提出的“降准+公开市场回笼”是新常态下的“新降准”,绝非旧常态下的“货币宽松式降准”。

我们的观点是:由于超储率持续走低、DR/R分化加大、货币政策传导效率亟待提到、债市融资功能倒退明显,降准具有必要性;严监管下,“加杠杆”不会卷土重来、人民币升值下汇率掣肘消失、央行预期管理强化下市场误解小,“新降准”具有可行性。

关于“新降准”,我们认为,市场上存在三大误区:一是我们提出的“降准+回笼”是结构性政策,而不是所谓的"货币宽松",市场不应该给降准戴“高帽子”;二是“降准+回笼”不是强刺激,由于总量中性、不是大水漫溉,缓解的只是预期,是慢政策、不是强刺激;三是“降准+回笼”不会赋予市场宽松的加杠杆环境,再叠加严监管背景,加杠杆不会卷土重来,相反有助于金融去杠杆。

一、流动性矛盾亟待缓解、债市融资恢复迫在眉睫

2017年7月中旬以来,市场的流动性一直处于较为紧张的状态,9月以来尽管短期资金面有明显缓和,但是1个月以上的中期利率仍然居高不下,同业存单等利率仍处于今年7月以来最高水平,同时,8月债券融资再次大幅走低,债市融资功能丧失、社会融资结构倒退,总体上,目前市场流动性总量、结构问题严重。

1、超储率持续走低,流动性总量矛盾

2017年前两个季度超储率均值1.35%,较2016年全年超储率均值2.05%下降0.7个百分点,尽管央行表态超储率低位技术、制度红利、季节性因素有关,但我们认为,上述原因并不能说明目前超储率的过低水平是合理的,2017年以来用超储率衡量的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明显偏紧。

2016年三季度以来,央行“缩短放长”抬升公开市场平均成本、上调公开市场利率、降低公开市场投放量,有效推动了金融体系去杠杆。但我们观察到,货币市场流动性偏紧已经持续了较长时间,如果货币市场持续过度偏紧,可能会不利于金融体系、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目前来看,超储率已经从2016年以来的最高值2.4%下降至2017年二季度1.4%的水平,下降幅度达到42%。尽管央行解释,“超储率的下降是技术发展、央行制度红利、季节性因素共同导致的”,但是,上述原因并不能说明目前超储率的过低水平是合理的,2017年以来市场流动性总量明显偏紧,与央行中性货币政策基调有所偏差。

2、银行流动性结构性失衡,货币政策传导效率亟待提高

除了总量上银行间流动性持续偏紧以外,我们认为,银行间流动性在结构上同样“问题重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DR007与R007分化与日俱增,银行与非银结构失衡;二是同业存单发行量居高不下,大型银行相对宽裕、中小银行负债压力凸显,货币政策传导效率亟待提高。

一是DR007与R007分化与日俱增,银行与非银结构失衡。2017年之后,两者背离明显,甚至偏离超过60%、高达1个百分点,这意味着银行与非银之间流动性存在着明显的失衡。

二是同业存单发行量居高不下,大型银行相对宽裕、中小银行负债压力凸显,央行货币政策意图必须通过大行传导,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亟待提高。目前的货币流通体系是央行流向大行、大行流向小行,其中小行主要通过同业存单来从大行获得资金。但2017年之后,同业存单的托管量半年时间激增2.5万亿,中小银行的负债压力较高,银行内部存在明显的流动性结构失衡,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亟待提高。

3、债市融资功能丧失、社会融资结构倒退,缓解债市预期迫在眉睫

目前,债券市场融资功能倒退明显,社会融资结构由“多样化”转向“单一化”,社会融资结构的倒退同样反映出降准具有较强的必要性。

2017年8月份以来,由于资金面流动性持续收紧,大量的企业存在取消或推迟债券发行的计划,导致了8月社融数据中企业债券融资较7月大幅下滑1777亿元,下滑比重超过60%。与此同时,信贷进一步持续高增2348亿元,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社会融资结构由“多样化”倒退为“单一化”。

我们发现,7月、8月两个月经济数据已经明显疲软,经济基本面因素对债市的压制作用逐渐消退,但是十年国债利率并未出现明显的下滑,主要的原因在于市场对政策面的谨慎情绪,而降准将有利于缓解市场的紧张预期,债市利率的回归将有助于债券市场融资功能的恢复。

二、严监管+人民币升值+预期引导加强,“新降准”政策窗口期到来!

尽管“降准+公开市场回笼”的结构性政策是最佳货币政策组合,但此前降准面临着两个制约因素:一是去杠杆背景下,担心降准会导致加杠杆卷土重来;二是人民币贬值下,央行不敢进行“降准”;三是在“中性”基调下,市场可能解读“降准”为“宽松”信号。但目前来看,央行降准时机已经成熟,政策“窗口期”到来!

1、严监管、总量中性、结构优化下,降准不会导致“加杠杆”卷土重来

从我们首提降准以来,市场关于降准的争议较大,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市场认为降准可能会导致“加杠杆”卷土重来,但我们认为,降准不应该被“印象化”,“降准+回笼”仅仅是结构性政策,并不会赋予市场宽松的加杠杆环境,以及在当前严监管的背景下,加杠杆并不会卷土重来。

一方面,我们重申,降准并非大水漫灌,而是“降准+公开市场回笼”的结构性政策,在保持总量中性的情况下,并不会给市场宽松的加杠杆环境,带来的将只是结构上的优化;另一方面,监管层对于金融体系的严监管政策一直存在,金融机构的行为受到了严格的控制,这使得加杠杆的操作难度、风险较大,杠杆不是想加就能加的。

2、人民币贬值预期逆转、汇率掣肘消失,降准反而可以缓解过快升值

2015年二季度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大幅贬值至6.96,甚至要突破7的关键心里关口,但是2017年以来,随着中美经济基本面、汇率政策、货币政策、资产价格泡沫背离四大不再(详见报告《2017年投资最大难题:人民币暴涨是“昙花一现”还是“趋势逆袭”?》),以及人民币中间价加入“逆周期因子”,目前已经回升至6.52的水平,人民币汇率对降准政策的掣肘已经消失,另外,降准还可以缓解人民币升值过快。

3、央行预期管理强化,降准带来市场偏误的可能性不大

目前,央行积极与市场进行沟通,对市场的预期引导效果逐渐显现,市场理解偏误的情况逐渐降低,如果降准的同时,阐明只是维稳流动性的意图,对市场影响将会温和。比如,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对公开市场操作进行简要点评,稳定了市场预期;同时,央行就单个事件也会积极与市场沟通,特别国债定向发行,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则表态特别国债发行伴有公开市场操作,市场形成了良好的预期,隔天开盘后市场并未产生明显波动。

三、不应该给“新降准”高帽子,“降准+公开市场回笼”是结构性政策

我们认为,市场对于降准过度“脸谱化”,给降准戴“高帽子”倾向严重,不少人将我们提出的“新降准”等同于货币宽松、强刺激、加杠杆,我们对此并不认同。

1、“新降准”≠货币宽松,而是结构性货币政策

一直以来,我们提出的降准从来都不是说央行应该放水四、五千亿,而是一再强调“降准+公开市场回笼”的结构性政策,在缓解流动性结构性矛盾、提高传导效率的同时,实现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预期,降准不等于再宽松,仅是结构性货币政策。

不少市场观点认为,降准将意味着货币政策重回宽松,这将会导致金融体系再次加高杠杆、经济重回过剩投资,这些老路将使得中国经济、金融错失改革良机。对此,我们并不认同。

我们强调的“新降准”必须叠加公开市场回笼,在保证总量中性的情况下,实现结构的优化、缓解市场预期。因此,市场对于降准不应该过度“脸谱化”,降准不等于再宽松,仅是结构性货币政策。

2、“新降准”≠强刺激,仅作为温和支撑

2017年7月、8月经济数据明显走低,不少市场观点认为,降准意味着央行对经济再次强刺激,但是,正如上文所言,“降准+公开市场回笼”并不是出于对经济强刺激的目的,而仅作为解决流动性矛盾、债市融资倒退的结构性工具,有助于缓解的是预期:市场的紧缩预期、企业的经营预期,是慢政策、不是强刺激。

正如,2016年供给侧改革去产能以来,政策层一直都是采用“优胜劣汰”的方式,今年以来的环保政策同样也是出清污染型企业,政策层有所取舍。同样,央行货币政策也应该有的放失,不应该大水漫溉、也不应该至于干涸,而是结构性、总量中性的稳健货币政策,对经济只会温和支撑,而不是强刺激。

3、“新降准”≠加杠杆,反而有助于“金融去杠杆”

关于降准的另外一个争议在于,去杠杆的大背景下,再次降准将会导致加杠杆卷土重来。但我们认为,降准是“降准+回笼”的结构性政策,并不会赋予市场宽松的加杠杆环境,再叠加当前严监管的背景下,金融机构的杠杆行为受到了严格的控制,加杠杆并不会卷土重来。

反而,我们认为,降准的普惠性有可能降低金融杠杆。原因在于,高杠杆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同业业务激增,而同业业务主要在于大行、中小行结构性失衡严重,小行不得不通过同业业务获得资金。“降准+回笼”之后,将有助于缓解资金的结构性问题,解决同业业务居高不下的窘境,从而有助于降低杠杆率。

总结全文,我们提出的“新降准”——“降准+公开市场回笼”仅是结构性政策:“新降准”既不是货币再宽松、也不是经济强刺激,更不会导致杠杆卷土重来,反而结构性政策会降低同业业务规模,有助于去杠杆。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万科连续套现

万科连续套现

晚点LatePost
2024-04-23 14:27:51
刚刚还在炒菜,命瞬间就没了,千万不要在厨房做这6件事

刚刚还在炒菜,命瞬间就没了,千万不要在厨房做这6件事

室内设计师有料儿
2024-04-23 11:03:22
我有点担心香港

我有点担心香港

潇湘经略
2024-04-25 21:19:21
中国行动了!5450亿美债已抛售!三家美国银行倒闭只是开始

中国行动了!5450亿美债已抛售!三家美国银行倒闭只是开始

美人茶话会
2024-04-25 17:24:59
43场独造53球!金球奖头号热门诞生:有望包揽5冠,毫无悬念当选

43场独造53球!金球奖头号热门诞生:有望包揽5冠,毫无悬念当选

小火箭爱体育
2024-04-25 16:53:04
利好!散户做好准备,A股,明日(4月26日)股市将重演历史

利好!散户做好准备,A股,明日(4月26日)股市将重演历史

郭小凡财经
2024-04-25 14:51:34
美国为啥老打压我们?看看中国办的事情,是你你也会打压!

美国为啥老打压我们?看看中国办的事情,是你你也会打压!

探秘历史
2024-04-25 11:13:52
1万6千多辆合规网约车退出营运,司机:下辈子再跑网约车

1万6千多辆合规网约车退出营运,司机:下辈子再跑网约车

用车指南
2024-04-25 10:01:05
季后赛8进4|难说再见,浙江东阳光药82-117不敌广东华南虎,止步八强

季后赛8进4|难说再见,浙江东阳光药82-117不敌广东华南虎,止步八强

浙江广厦篮球俱乐部
2024-04-25 22:52:04
42岁范冰冰又美到国外去了!穿两万 “中式睡袍” 又美又飒,让世界见证东方之雅韵

42岁范冰冰又美到国外去了!穿两万 “中式睡袍” 又美又飒,让世界见证东方之雅韵

白宸侃片
2024-04-25 11:04:53
谁在组织美国大学骚乱?

谁在组织美国大学骚乱?

起喜电影
2024-04-25 17:46:44
上汽集团原副总裁陈德美被查,去年年薪273.51万元

上汽集团原副总裁陈德美被查,去年年薪273.51万元

红星新闻
2024-04-25 20:29:12
外媒:美商务部致信美国会,称正审查中国使用RISC-V芯片技术带来的“风险”,借口还是“国家安全”

外媒:美商务部致信美国会,称正审查中国使用RISC-V芯片技术带来的“风险”,借口还是“国家安全”

环球网资讯
2024-04-25 15:02:31
刚刚,苹果新机彻底定了,这价格是疯了吧

刚刚,苹果新机彻底定了,这价格是疯了吧

锋潮评测
2024-04-25 17:04:28
俄罗斯眼睁睁看着美国弹道导弹要运往乌克兰,却不敢放一枪一炮

俄罗斯眼睁睁看着美国弹道导弹要运往乌克兰,却不敢放一枪一炮

军机图
2024-04-25 17:08:36
太炸裂了!阿尔巴尼亚新闻女主播内搭真空出镜,胸前风光引争议

太炸裂了!阿尔巴尼亚新闻女主播内搭真空出镜,胸前风光引争议

娱乐八卦木木子
2024-04-24 03:38:08
小哥认为美食是“花钱买大便”,于是顿顿代餐粉,吃了六年!

小哥认为美食是“花钱买大便”,于是顿顿代餐粉,吃了六年!

英国那些事儿
2024-04-24 23:11:37
内鬼开始下手了?当年颠覆苏联手法在中国重现,蹊跷事情接连发生

内鬼开始下手了?当年颠覆苏联手法在中国重现,蹊跷事情接连发生

昕梦倾城
2024-04-12 12:04:00
扎克伯格,决定掀桌子了

扎克伯格,决定掀桌子了

虎嗅APP
2024-04-25 16:41:07
A股:这个板块明天可能会大涨,重仓的可能要笑了

A股:这个板块明天可能会大涨,重仓的可能要笑了

K线图寻宝
2024-04-25 21:51:29
2024-04-26 00:44:49

财经要闻

24年后再产纯净水 农夫山泉为何要打自己脸

头条要闻

河北一高校学生就读4年无学籍 省教育厅回应

头条要闻

河北一高校学生就读4年无学籍 省教育厅回应

体育要闻

当胜利变成意外,就不要再提未来……

娱乐要闻

心疼!伊能静曝儿子曾被狗仔追到洗手间

科技要闻

北京车展,被穿红衣服的他们占领

汽车要闻

全新哈弗H9亮相 大号方盒子硬派SUV入列

态度原创

艺术
数码
本地
游戏
公开课

艺术要闻

艺术名画︱爱尔兰画家大卫·科因的刀画作品

数码要闻

6499元 LG gram 14 2024轻薄本预售:酷睿Ultra5-evo版处理器

本地新闻

云游中国|苗族蜡染:九黎城的“潮”文化

《剑星》偷跑结局已泄露:多结局设定 角色命运不同

公开课

睡前进食会让你发胖吗?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