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4月21日讯 针对4月20日股市暴跌,安信证券分析师认为,股市暴跌可能的原因无非那么几个:第一个是担心货币紧缩 ;第二个是担心债券市场崩溃; 第三个是技术破位引发抛售。
中短期内最主要的不确定性来自债券市场,只要债券不崩盘,股市下跌应该就是短暂的。但是且慢高兴,真正的风险不在这里,而在市场的中长期生态变化。一个日渐悲观主义的股市,一个生态链变异的股市,还能充当宏观经济的晴雨表么?一个波动率越来越小的股市,还能吸引各路资金飞蛾扑火般进来么?如果有一天,人气全无导致新股神话也破灭的时候,谁给股权融资买单?
以下为研报正文:
【安信策略“我们的思考”系列之七】暴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股市跌期货涨
作者:徐彪、江金凤
4月20日股市暴跌,跟过去一年投资者所经历的千股跌停动相比,连挠痒痒都算不上。下午反弹,指数往回蹦了近70点,跌幅大大收窄。看起来,似乎只是虚惊一场。仔仔细细梳理一遍脉络,却在这个即将立夏的时刻,后脊背发凉,细思极恐!
股市暴跌可能的原因,掰着手指头数数,无非那么几个:
第一个是担心货币紧缩,今天各大头条纷纷出现了一则新闻:“中国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周二称,一季度信贷增长部分反映阶段性周期性因素,未来货币政策要避免企业杠杆率过快上升,还要考虑对物价和房地产的影响。”
字里行间,很自然的可以联想起两个字:“紧缩”。
很多面对向好的宏观数据,天天抬头看天担心通胀的同志们,一下子找到了组织,热泪盈眶:你妈我妈都不如央妈亲啊。
其实跟政策的都知道,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年,保增长重要性毋庸置疑(详情见两会解读)。在通胀过警戒线之前,央行很难采取实质性行动搞紧缩,因为阻力太大,充其量不过喊喊而已。更何况,这两天庞大的债券市场摇摇欲坠山雨欲来。资产荒倒逼金融机构们把杠杆用到顶冲进债市获取少的可怜的收益,日子本来过的紧巴巴,企业债违约忽然冒出来凑热闹。搞的部分机构慌不择路甩卖,甚至有信用债卖不出去就开始减利率债的,眼瞅没处理好可能出系统性风险的时候,你说央行紧缩?天哪,这需要多么伟大的想象力?
退一万步,就算央妈真的开始紧缩,理论上所有风险资产都应该下跌,美林时钟上风险度最高的商品尤其应该跌的鼻青脸肿吧?
不好意思,您猜错了。真相是这样滴:
给大家说个笑话,敌军来袭,前线刚打个胜仗。回头一看,后方崩溃了,民兵们逃个一干二净。汗,这是怎样的尴尬啊。
经济数据企稳回升,企业盈利复苏显著。有那么一帮民兵,宁可选择期货市场从军去零和博弈赌一把,也不愿意选择股市后方你好我好大家好一起往上搞,这是为啥?
真的是期货的钱更好赚么?这些年,死在期货上的人,骨头都能填平马里亚纳海沟了吧?你股票上跌倒被套,肯死捂不放的话至少还有一线机会咸鱼翻身,毕竟股票还在手上。期货上跌倒,保证金亏完立马出局回家,想翻身凑够钱再来吧。
同样是赌经济复苏周期品上涨,历史低位的有色煤炭钢铁股票价格难道不比有色煤炭钢铁的期货价格更安全么?至少赌错了,你股价也跌不到哪里去吧,还能比去年更差么?还能比08年更差么?
为何游资们宁可选择期货市场?
资本逐利是天性,放着风险收益比更好的股票不做(收益无限亏损有限,毕竟周期股股价还在08年的低位附近徘徊),跑去人生地不熟的期货市场上搏命,是什么驱使他们做出选择?
《三体》说宇宙就是一个黑暗丛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套用刘慈欣大神的黑暗思路,股市由大鱼小鱼和虾米共同构成生态链,大鱼们制造热点,小鱼们基于分析跟随热点,虾米们看图冲进来推波助澜。大鱼日渐稀少之后,没有出现欣欣向荣和谐共赢的一幕,反而导致情况恶化—这个系统对刺激和变化不再敏感。
需求在复苏,盈利在改善,指数碎步上行,市场却缺乏热点。打一圈电话了解情况,很多机构投资者(包括公募私募)在干什么呢?在担忧通胀是否抬头,在担忧转型能否成功,在担忧经济复苏能否持续,悲观成为主基调,汗。要放在过去,早卷袖子开干了。
中国还是那个中国,经济还是那个经济。相信供给侧改革需求侧复苏的人去了期货市场掘金,不相信的人留在了股票市场吐槽。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第二个是担心债券市场崩溃, 3月份以来,传统行业信用债出现了违约风险连续暴露的一波小高潮,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担心违约事件更集中暴露,甚至出现刚性兑付的彻底打破。于是信用利差开始走高,债券市场出现下跌。
债券市场一旦崩盘,会对股市造成多大影响呢?两个字概括:一起暴跌。
不展开,直接看历史数据:
1)2011年为抑制通胀一年加息三次,7月第三次加息后利率明显上行,利差也上行明显,3个月AAA企业债最高信用利差上升至1.66%,这三个月期间指数最大跌幅达15.56% ;
2)2013年钱荒(期限错配,8号文限制非标、银行资金面抽紧)造成6月底的债市崩盘,3个月国债利率最高上升至5.11%, 3个月AAA企业债信用利差上升至1.60%,上证指数6月25日最大跌幅5.08%,当月最大跌幅接近20%,大跌过后随着流动性的缓解市场反弹上行;
3)其他几次信用利差大幅飙升的时候如2013年12月11日-2014年2月13日,3个月AAA企业债信用利差上升至2.31%,期间上证指数最大跌幅接近9.66%; 2014年11月11日-2014年12月19日,3个月AAA企业债信用利差上升至2.01%,利率飙升最大的当日指数下跌5.43%,但期间上证指数最大涨幅接近25.88%(国债利率上行不明显,降息刺激下金融股估值修复带动市场上行);2015年5月15日-2015年6月25日,3个月AAA企业债信用利差上升至1.9%,期间上证指数最大跌幅接近5.9%。总的来说,若利差飙升及利率大幅上行,则对A股市场的影响冲击较大,比较负面。
结果很清晰,如果债市崩盘,股市短期大概率会砸个坑。
问题是,债市会崩盘么?
首先,央行主动紧缩(类似钱荒)导致的债市崩盘不可能出现。
其次,通胀抬头引发的债市崩盘短期内不可能出现,现在CPI才2出头而已。
还剩下最后一种可能:放任刚兑打破,引发恐慌,导致债券市场出现解杠杠式的连锁下跌。可能性几何?
2016年金融的监管风险底线是不发生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因此从政策层面发生大面积违约的概率较小。对于产能过剩的行业,国家有可能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化解,如债转股等,因此连续的、大面积的刚兑打破是小概率事件。从今天市场的表现上看,违约可能性较大的钢铁、煤炭、有色等行业表现还相对靠前。退一步讲,即便当市场出现极度恐慌,投资者开始大量抛售低等级的传统行业信用债、并且无人承接的情况时,央行目前也有足够的政策空间和手段,来向释放流动性,并最终进行兜底(根据wind数据,能源和材料行业的企业债余额总额为3964亿元,短期两大行业的融资券余额总额为8470亿元,但用EBIT/利息费用(由于wind的EBITDA/利息费用数据披露不完全)小于1筛选后,前者总额下降至2380亿,后者总额下降至786亿)。
注:从韩国的经验来看,之所以出现剧烈的刚兑打破过程,在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企业部门的状况之差和金融部门的坏账之多,二是在亚洲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汇率大幅贬值制约了央行的货币政策空间。最终导致韩国政府无力继续维持刚兑,并于1998年前后以剧烈的方式打破了刚兑。而对于我国来说,不管是货币政策的空间,还是对于汇率的控制力,亦或是正在筹备的债转股,情况都远好于亚洲金融危机时期的韩国,这就意味着,决策层有足够的能力让打破刚兑的过程稳步推进。
第三个是技术破位引发抛售,本人技术分析接近文盲水平,不予置评。只知道技术分析选手们都是跟随者,趋势的强化者,而非创造者。
结论,中短期内最主要的不确定性来自债券市场,只要债券不崩盘,股市下跌应该就是短暂的。但是且慢高兴,真正的风险不在这里,而在市场的中长期生态变化。一个日渐悲观主义的股市,一个生态链变异的股市,还能充当宏观经济的晴雨表么?一个波动率越来越小的股市,还能吸引各路资金飞蛾扑火般进来么?如果有一天,人气全无导致新股神话也破灭的时候,谁给股权融资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