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10月18日讯 10月17日下午,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第25期讨论会在清华大学伟伦楼报告厅举行。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为“保‘7’的信心”。来自国内外的多名专家学者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在提问环节,网易财经向央行货币政策委员黄益平提问,近期金融机构外汇占款和央行口径外汇占款均创新低,作为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重要途径,外汇占款的下降引起货币供给收缩,加之CPI持续下行,是否预示着央行货币政策有转向可能。
黄益平向网易财经表示,通货膨胀率下行压力非常大,但是是否已经通货紧缩尚存争议。CPI增长率在下降,但是他相信央行更关心CPI而非PPI,从这个角度讲,央行的货币政策需要适当补充一些流动性。
近期CPI、PPI走势
“这个相适应的,就是我们的外汇市场现在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的变化,”黄益平说,“原来一直是升值压力,央行一直买美元,尽管做了冲销,其实注入了不少人民币流动性;现在正好相反,一方面有资本流出,我们看到‘藏汇于民’,银行持有外汇资产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央行释放外汇储备之后,人民币流动性开始减少。”
近年来,央行想了很多办法补充流动性,比如降息降准,各种定向政策工具(MLF、SLF、PSL、SLO等),还有10月10日的信贷质押再贷款扩围等,都是在想方设法给市场补充流动性。黄益平强调,要分析流动性减少有没有对市场和经济造成很明显的冲击,有两大指标。第一个看银行间的市场的利率,有没有大幅度的上升,持续性的上升;第二个是看广义货币的供应量(M2)有没有很明显的回落。过去几个月的数字来看,央行管理流动性的状况还是没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