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6月26日讯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今日向网易财经表示,取消存贷比是把自主权交换给银行,银行将根据市场的情况来决定放贷,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逻辑,也是新的改革尝试。
曹远征是在2015年陆家嘴论坛主题是新常态下的金融改革与扩大开放独家向网易财经做出上述表示的。
存贷比取消顺理成章
日前,国务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修正案》,借鉴国际经验,删除了贷款余额比例不得超过75%的规定,将存贷比由法定监管指标转为流动性监测指标。
曹远征向网易财经表示,存贷比是中国特有的,设计的初衷是为了防止投资膨胀和扩张风险。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这个问题得到很大缓解,目前最大的问题不是投资膨胀而是投资下降,从利益上说宏观上控制投资膨胀设置办法意义就不是很大,再加上在金融方面,在过去几年中间存贷比指标意义就不是很大,因为存款继续增长,贷款的增长速度不是很快,所以存贷比在持续下降,监管意义不大。
“对银行来说随着利率市场化,银行竞争是靠它的效益,靠它的风险偏好,靠它的成本来竞争,是自己定价的。特别在中国新常态的情况下,竞争变的越来越激烈,即使可供盈利的放款的地方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多,这个时候就会发现利率水平有高有低,银行盈利状况也不像过去那么乐观,越是大家比较谨慎的放款,那么存贷比也变成了一个下降的态势。”
曹远征称,总的意义上来说,取消存贷比更是把自主权还给银行,银行会根据市场的情况来决定给谁贷、贷多少、怎么贷、什么价格。这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逻辑,也是走到这一步新的改革尝试。
近两年以来,银行净利增长持续放缓。曹远征认为,未来银行盈利还是会增加,只是增速和过去相比放缓。过去银行利润基本上是存贷差,但现在银行中间非利息收入增长速度非常快,这意味着银行不再耗用资本,而是靠服务获取利润,从这个方面来看,尽管银行的利润增速在放缓,但是银行的结构在改善,非利息收入的比重在不断提高。
货币政策未转向 至少有4次降准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各种因素也在发生变化。曹远征向网易财经表示,新常态下,有几组因素在发生重大变化。
“第一是世界经济情况不是很好,中国出口导向经济遇到很大的挑战,出口增速的下降。第二劳动力成本不再便宜,意味着中国要转向技术进步,“大众创新,万民创业”变的最重要,劳动力已经向海外转移。第三中国人口结构也发生变化,深口老龄化也在出现,这意味着储蓄率不能像过去一样保持很快的增长,而储蓄是投资来源,所以投资驱动经济这种模式也受到一种挑战。第四资源对环境的约束是日益凸显,过去粗放型的经营,消费型的、资源耗费型的经济已经难以持续。就因为这些发展使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新常态一个表现就是经济增速下降。”
他指出,在下降过程中间是结构性变化导致的下降,宏观经济政策对付结构问题是有限的,特别是货币政策是有限的。尽管宏观经济政策能防止它的下降,但是它不能提升经济增长,这是一个基本的。从过去一两年的事情可以看出来,中国货币政策基本上是中性的,但是也还是合理的,货币供应并不是很困难,它就反应了这个事实。
“从未来来看货币政策在这当中还是保持中性,因为放松也不能提升经济增长,那么就保持适当的水平就可以。这个基础上可以看到为什么有降准、降息,其实很简单。”
曹远征称, 譬如降准,过去是外汇顺差,外汇占款很多,人民币投放下来,然后流动性过剩,所以要把流动性收回来,除了发行央票之后就是提高准备金率,现在出口下降、外汇顺差在减少,就意味着流动性不像过去那么充沛,那么就应该降低准备金率给社会上补充流动性。这是降准的意义,这不代表着货币政策的专向。只说是抵消了像过去由于出口下降的流动性不足,那么从利益上来说,降准和降息这个过程还需要看,还会降。
“今年可以看到出口增长的速度并不是很好,如果今年出口增长不能达到去年的水平,譬如增速达到6%,那么你的流动就偏紧,就需要对冲操作,我们认为需要有150个基点的准备金率下调,如果150个基点全年来看一次来调就是一次降准,如果每次0.25就是六次,已经进行了两次,那么至少还有四次。”他进一步指出。(胡雯)
访谈实录:
网易财经:曹老师您好,非常高兴您能接受我们的访问,第一个问题想您日前存贷比监管指标的趋向,您认为这个对于整个市场,包括银行业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曹远征:为什么说存贷比取消,我们先看为什么存贷比存在。存贷比这个指标是中国特有的,当年设计的指标最重要的是重视投资膨胀,扩张的这些压力很大,为了防止风险所以设立了一个存贷比,也就是说你是贷款不能超过你存款的75%,有这么一个限制,主要是控制你的投资膨胀。但是我们发现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这个问题得到很大的缓解,现在很大的问题不是投资膨胀而是投资下滑了。从利益上说宏观上控制投资膨胀设置办法意义就不是很大了,再加上在金融方面,现在你会看到在过去几年中间存贷比指标意义就不是很大,因为存款继续增长,贷款的增长速度不是很快,所以存贷比在持续下降,用这个指标的控制,作为监管已经意义不是很大了,这是顺理成章就给放掉了。
网易财经:您觉得对整个银行来说,有什么样的影响。
曹远征:我们想说这是一个改革的办法,对银行来说随着利率市场化,银行竞争是靠它的效益,靠它的风险偏好,靠它的成本来竞争,是自己定价的。特别在中国新常态的情况下,竞争变的越来越激烈,即使可供盈利的放款的地方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多,这个时候就会发现利率水平有高有低,银行盈利状况也不像过去那么乐观,越是大家比较谨慎的放款,那么存贷比也变成了一个下降的态势。总的意义上来说,放掉存贷比更是把自主权还给银行,银行会根据市场的情况来决定给谁贷、贷多少、怎么贷、什么价格。这是我们说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逻辑,也是走到这一步新的改革尝试。
网易财经::您刚才也提到盈利开始出现了放缓的趋势,实际上我们看到整个大行利润增长几乎已经是到了个位数。您预计今年银行业整体盈利能力是什么样的状态?是否还会进一步放缓?
曹远征:盈利增速在放缓,盈利还会在增加,只是增速和过去相比是放缓。但是我们更注意另外一个情况,是利润的来源。过去银行利润来源基本上是存贷差,是利差收入。但是你注意一下这几年,银行中间非利息收入增长速度非常快,这意味着银行不再耗用资本,而是靠它的服务获得利润的。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尽管银行的利润增速在放缓,但是银行的结构在改善,非利息收入的比重在不断提高,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
网易财经:随着交行混改方案的出台,银行混改也拉开了序幕。您认为银行的混改应该朝着什么方向来进行?
曹远征:作为银行来说本身也是一个商业组织,它也应该是服从市场的规律,应该是自主定价、自主决策、自主发展。混改是满足了这个需要,其实我们在混改中注意两个事实。第一个随着中国金融结构的变化,直接融资的比重在提高,于是银行也开始向直接融资方向发展,最典型的就是财富管理,他以进入这一级市场,也有收入。这个时候内部要做一些新的调整,会设一些新的部门,会把老的一些业务会进行合并或者是进行处理,混改为这样的方向提供了重组可能性。
第二混改在另外一个意义是提供一个新的激励机制。我们知道创新对金融来说非常重要,有激励才有创新。混改为激励机制提供做了铺垫,也使银行在转型中增加新的业务,更加方便。
网易财经:您如何看待目前的中国宏观经济的形势?您认为目前货币政策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调整,有市场预期说降准的窗口,您怎么看。
曹远征:中国已经进入新常态,新常态是和过去不一样,看哪些因素在发生变化,会看到有几组因素在发生重大的变化,和过去不一样。第一是世界经济情况不是很好,中国出口导向经济遇到很大的挑战,你可以看到出口增速的下降。第二劳动力成本不再便宜,意味着中国要转向技术进步,“大众创新,万民创业”变的最重要,我们也看到劳动力已经向海外转移。第三你可以看到中国人口结构也发生变化,深口老龄化也在出现,这意味着储蓄率不能像过去一样保持很快的增长,而储蓄是投资来源,所以投资驱动经济这种模式也受到一种挑战。
第四你也看到资源对环境的约束是日益凸显,过去粗放型的经营,消费型的、资源耗费型的经济已经难以持续。就因为这些发展使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新常态一个表现就是经济增速下降。
我们说在下降过程中间是结构性变化导致的下降,而我们知道宏观经济政策对付结构问题是有限的,特别是货币政策是有限的。尽管宏观经济政策能防止它的下降,但是它不能提升经济增长,这是一个基本的。
其实我们说从过去一两年的事情可以看出来,中国货币政策基本上是中性的,但是也还是合理的,因为我们发现它的货币供应并不是很困难,它就反应了这个事实。从未来来看货币政策在这当中还是保持中性,因为放松也不能提升经济增长,那么就保持适当的水平就可以。这个基础上可以看到为什么有降准、降息,其实很简单。
譬如降准,过去是外汇顺差,外汇占款很多,人民币投放下来,然后流动性过剩,所以要把流动性收回来,除了发行央票之后就是提高准备金率,现在出口下降、外汇顺差在减少,就意味着流动性不像过去那么充沛,那么过来你就应该降低准备金率给社会上补充流动性。这是降准的意义,这不代表着货币政策的专向。只说是抵消了像过去由于出口下降的流动性不足,那么从利益上来说,我们说降准和降息这个过程还需要看,还会降。如果说中国的出口和顺差是在减少,那么一定会有这种操作,但是我想这种操作不意味着货币政策的放松,而货币政策放松也对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并没有很大的帮助。
网易财经:那么时间结点,您预计这个窗口会在什么时候?
曹远征:其实我们看到,今年可以看到出口增长的速度并不是很好,如果今年出口增长不能达到去年的水平,譬如增速达到6%,那么你的流动就偏紧,就需要对冲操作,我们认为需要有150个基点的准备金率下调,如果150个基点全年来看一次来调就是一次降准,如果每次0.25就是六次,已经进行了两次,那么至少还有四次。
网易财经:刚才您也提到中国经济现在进入新常态的阶段,您认为金融业如何在宏观经济降挡期应对坏账的冲击?
曹远征:其实中国的银行坏账上升是不争的事实,在一季度已经达到1.39,但是我们认为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重要的并不在于坏账上升,而是中国的拨贷率太高,2.5,这是拨贷比。如果加上中国银行业的利润你会发现,只有坏账超过3%以后,银行才会损失资本,那么你再估计一下中国坏账率会不会在一个试点上3%,我们认为这个是小概率事件,因此银行的系统应该说不存在系统性金融风险,所以我们说不在于坏账率上升不上升,而你拨贷率覆盖率和你的底子很厚,你可以兑付这个上升。
网易财经:您认为这个坏账门槛是否应该降低。
曹远征:如果自主权给银行是他自己决定的,门槛降低不降低不应该是由政府规定,而是应该由市场决定。
网易财经:近两年互联网金融异常的火爆,对传统银行业造成了一些冲击,您认为银行应该如何应对这种冲击?
曹远征:坦率地说我搞不懂互联网金融,为什么说搞不懂。是互联网金融还是金融互联网。如果说仅仅是一个在网上销售金融产品这个不是革命性的变化,银行业会做。过去一两年中间,随着大家所说的网上销售产品的活动,对银行带来了冲击。银行现在也开始进入那个市场,原来余额宝,现在银行业发行各种宝,我们就要进入货币市场,预示会发现货币市场利率在下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家所说的互联网金融给带来了变革,是打通信贷市场的壁垒,从而使利润均衡化。
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可能我们需要的还不是这个东西,可能真的是互联网思维出来的那种金融互联网。我们知道金融最大的问题是风险管理问题,而不是一个销售渠道问题,销售渠道也很重要,但是风险管理更重要。我们现在看到的真正金融互联网是带有风险管理的互联网金融,很遗憾到现在还没有真正见到,不过我们很期待。因为已经有迹象,比如说我们更看好众筹,众筹门槛降的很低的同时也是做金融的,是这样的一种安排。但是目前现在很多是互联网的产品,顶多是销售渠道上降低了经营成本,但是并没有搞好风险管理。比如说过去讲的人人贷,最后都发现问题都出来,是因为没有风险管理的一种销售。所以我们说互联网金融真正的挑战是如何在互联网上管理风险,而不是在互联网上销售产品。
网易财经:谢谢曹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