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两会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放开存款利率上限,从而实现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步,今年“有很大的几率实现”。
这对中国经济是一个好消息。中国金融资源配置扭曲的核心原因就是对资金价格的管制,而目前只要取消了存款利率上限管制,利率市场化就完成了,政府对金融市场资金价格的管制就取消了。再配合民营银行准入、存款保险制度推出,中国金融体系就可以实现高度的市场化了。那么中国就又朝着真正的市场经济国家迈进了一大步。
但这对工农中建等国有银行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存款利率上限放开、民营银行准入以后,银行市场上的竞争将骤然加剧。如果存款保险制度能配合金融机构合理的破产清算机制共同推出,那经营不善甚至还有倒闭的风险。总之,国有大行靠着吃利差安安稳稳赚大钱的日子肯定就没有了。至少,银行客户将享受到更高质量的服务,一大波手续费不靠行政手段自己就会降低或取消。
这听起来很美好,但于此同时却爆出了另外一条消息:“央行约谈部分中小银行,要求存款利率不许一浮到顶”。消息称,央行受到了来自最高层的压力,约谈这些银行是怕它们利差过小而不愿意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因为缺乏足够的消化不良贷款的空间,这有悖于最高层提高银行对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的政策意图。
高层支持小微企业的初衷是对的,毕竟小微企业贡献了中国80%的就业和60%的GDP,但是,约谈中小银行不许存款利率上浮到顶的做法却也有悖于高层提出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工农中建等国有大行也是受益者,因为这让他们面临更小的竞争。“央妈”的作用再次显现无疑。
进一步想,如果中小银行连央行设定的基准利率上浮30%的自由空间都没有,即便中国在形式上放开了存款利率上限管制,央行会不会依然以行政手段对存贷款利率进行窗口指导呢?如若如此,又何谈真正的利率市场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