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9月17日讯 巴克莱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常健今日发布报告表示,中国8月国内经济活动数据均低于预期,2014年GDP增速的预测值调低20个基点至7.2%。定向宽松措施不足以保持二季度的增长势头,预计政府今年接下来将会加速各项事业改革。
以下是报告全文:
中国8月国内经济活动数据均低于预期,证实经过二季度的反弹后三季度增长势头回落。工业产值(IP)同比增速大幅降至6.9%(业界普遍预测值:8.8%),创2008年末至2009年初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低位。年初至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进一步回落至16.5%(业界普遍预测值:16.9%),这主要是由于房地产、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投资增长全面放缓引起。实际零售销售额小幅走高至10.6%。
2014年GDP增速的预测值调低20个基点至7.2%,同时保持对于2015年6.9%的预测(业界普遍预测值:7.2%)。此前我们对于三季度和四季度GDP同比增速的预测值均为7.4%,现在两者分别调低30和40个基点至7.1%和7.0%。我们估测,三季度季调后环比增长已从8.1%降至7%(一季度:5.8%),并且我们预测今年四季度季调后环比增长将小幅回升至7.6%。
我们调低预测值的原因是,中国政府态度发生了转变,对于完成7.5%全年增长目标的要求有所放松。李克强总理看起来能够接受目前的增速,强调“7~8月经济数据仍在合理区间内”,“就业作为中国政府最关注的情况,在今年接下来的日子里都无需担忧”,而且中国政府会继续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和定向宽松”。我们认为,李克强总理是在已经掌握了经济疲软数据的基础上作出这些发言的。
从李克强总理的讲话中,可以看出:1)尽管8月经济数据疲软,但中国政府近期不太可能推出全面的货币宽松政策;2)3~7月政府出台了多项“微刺激”措施,而现在最终准备接受增长放缓的现状,能够允许更大的增长波动区间,例如6~8%,这在商业循环中属于正常范围。李克强总理在9月9~10日“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指出,注入更多流动资金并非最终的解决方案,中国政府将继续推行定向调控措施,向农业、小微企业、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倾斜。
我们认为定向宽松措施不足以保持二季度的增长势头,我们预测:1)中国政府还会对房市实施进一步调控,并将持续到2015年;2)产能过剩和需求疲软导致制造业投资增长放缓;3)财政收入增速降低、地方政府面临融资困难以及反腐败措施等导致基础设施投资增幅有限;4)出口小幅增长。以上预测均基于我们6月以来对于增长和政策的观点。
可以肯定的是,中国政府不会放任增长进一步下滑。我们认为,由于房地产行业仍是经济增长下行风险的最大来源,政府将会推出下调按揭利率或降低首付等措施来拉动房地产销售和需求升级。我们还预测中央政府会推出更多投资项目,例如铁路、公共住房以及环境或清洁能源项目,控制经济下滑趋势。
工业产值增长急剧放缓,8月同比增速从7月9%降至6.9%(图2和图3),远远低于预期(巴克莱预测值:8.7%,业界普遍预测值:8.8%),创2009年1~2月以来最低位。此次下滑覆盖面广,反映了多方面问题:1)房市调控和工业产能过剩导致需求疲软;2)汽车和手机等电子产品产值下滑(汽车产值增长从7月12.8%降至8.5%,电子产品产值增长从7月+10.1%降至-2.3%)——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汽车和电子产品行业增速回落拉低了工业产值增速0.3个百分点,占全部工业产值增速回落的14.8%;3)今年8月温度偏低影响了电力生产(从7月+3.3%降至-2.2%);4)去年8月基数偏高。
年初至今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进一步回落至16.5%(图4和图5),低于预期(巴克莱预测值:16.7%;业界普遍预测值:16.9%;7月:17.0%)。8月固定资产投资单月同比增速进一步回落至14.9%,而6月和7月分别为17.6%和15.7%。三大组成部分的下滑符合我们对于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增长进一步降低且基础设施投资增幅有限的预期。在水利管理业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趋于温和的条件下,年初至今的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同比增速从25%降至23.5%。我们注意到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有所提高,年初至今同比增速从7月19.6%上升至20.6%。年初至今的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速从6月14.8%和7月14.6%一路下滑至14.1%。
房地产投资增长持续下滑,年初至今同比增速从7月13.7%降至13.2%。8月房地产投资单月同比增速从7月单月的11.9%降至9.9%。我们认为房市调控还将继续,但政府也会出台更多支持性措施,例如下调按揭利率和降低首付,防止泡沫通缩转变成房市崩溃的局面。6月以来,46个实施住房限购措施的城市中,有39个已放宽或取消了限购措施。
房地产销售量持续萎缩,但房地产业开始好转。数据显示,全国房地产销售面积持续呈现两位数速度下滑,8月同比下滑12.4%,比7月略有改善(7月同比下滑16.3%)。同时,房地产同比增速从7月8.2%降至6.2%,相对于二季度10.5%的下滑来看,仍有明显好转。我们注意到9月房地产销售状况并不乐观,9月前两周中,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周成交环比均出现下降。
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速下滑至11.9%。8月零售总额实际同比增速上升了0.1个百分点至10.6%。详细数据显示,零售业数据改善主要是由金银珠宝和通讯器材等大额产品拉动。8月金银珠宝销售额上升11.8%,而7月下滑9.7%;8月通讯器材销售额增长从7月的25.7%上升至33.4%。另外,房地产相关商品销售额实际增速有所回落,其中8月家用电器和家具增速分别降至11.5%和11.4%(7月:均为14.3%),建筑及装潢材料增速从7月的14.4%降至12.2%。
我们坚持认为,未来几个季度基准利率的下调已不可避免,同时将此前今年三到四季度两次利率下调(每次下调25个基点)的预测向后推至今年第四季度到明年第一季度。私营企业仍举步维艰,而且随着违约和破产的增多,信贷风险正在不断上升。我们认为利率下调会带来以下好处:1)减轻中国经济的债务负担,目前债务已超过GDP的250%;2)刺激需求增长,经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调整后,与2010~2011年将近于零的利率对比,2013~2014年约8.5%的实际贷款利率仍处于较高水平;3)降低金融风险。在我们看来,结合对地方政府实行的借贷限制措施(通过预算和财政改革)和允许亏损国企重组的措施(通过国企和金融改革),利率下调的环境对于中国今后几年的去杠杆化进程必不可少。
我们看到,中国政府2015年设定稍低的7%的GDP增长目标的可能性在不断加大。GDP增长目标通常于每年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确定。李克强总理的讲话可能暗示了中国政府也许最终会准备接受7%左右的增速。中国政府政策立场的这种转变及其对于增长放缓的接受如果成为现实,将不利于2014~2015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工业活动,尽管我们认为长期来看,这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性具有积极意义。
10月市场焦点将会转向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和“沪港通”(全称:沪港股票交易市场互联互通机制)的启动上(预计十月中旬启动)。我们认为,第四次全体会议将聚焦政治改革议程,例如法治、反腐败运动制度化、推进司法独立等,这些改革可能有助于加强投资者对于中国政治体制可持续性和反腐败运动的信心。
经济发展和改革可能也会提上会议日程。根据以往经验,第四次全体会议也会作为上一年度第三次全体会议决议的落实环节。我们预计不会出现重大经济政策变化,但是会密切关注所有潜在的改革宣言。内地市场对于领导层公告将为改革注入新的动力似乎抱有很大期望,例如混合所有制改革相关声明等。
预计政府今年接下来将会加速各项事业改革,包括司法改革、汇率形成机制和资本账户开放、财政改革和国企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