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7%,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连续5个月回升,表明我国制造业稳中向好的趋势更加明显。
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2.6%,比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继续位于临界点以上;中型企业PMI为50.1%,比上月回落1.0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小型企业PMI为50.1%,比上月上升1.7个百分点,2012年4月以来首次回到临界点上方。
2014年7月,分类指数10升2降。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列前两位,均有较大升幅,是PMI继续回升的主要动力。
生产指数为54.2%,为年内高点,比上月上升1.2个百分点,是年内最大升幅,且连续3个月回升。
新订单指数为53.6%,比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为2012年5月以来的高点。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0.8%,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位于临界点上方。
从业人员指数为48.3%,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继续位于临界点以下。
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9.0%,比上月回升1.0个百分点,但仍低于临界点。
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50.2%,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
采购量指数为53.0%,比上月上升1.0个百分点,连续5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
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0.5%,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高于临界点。
进口指数为49.3%,比上月微幅回升0.1个百分点,但继续低于临界点。
产成品库存指数为47.6%,比上月回升0.3个百分点,继续位于临界点以下。
在手订单指数为46.4%,比上月回升0.2个百分点,但仍位于临界点以下。
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5.3%,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回落后首现回升。
中国制造业PMI分类指数(经季节调整) | ||||||
单位:% | ||||||
PMI |
||||||
生产 |
新订单 |
原材料 库存 |
从业人员 |
供应商配送时间 | ||
2013年7月 |
50.3 |
52.4 |
50.6 |
47.6 |
49.1 |
50.1 |
2013年8月 |
51.0 |
52.6 |
52.4 |
48.0 |
49.3 |
50.4 |
2013年9月 |
51.1 |
52.9 |
52.8 |
48.5 |
49.1 |
50.8 |
2013年10月 |
51.4 |
54.4 |
52.5 |
48.6 |
49.2 |
50.8 |
2013年11月 |
51.4 |
54.5 |
52.3 |
47.8 |
49.6 |
50.6 |
2013年12月 |
51.0 |
53.9 |
52.0 |
47.6 |
48.7 |
50.5 |
2014年1月 |
50.5 |
53.0 |
50.9 |
47.8 |
48.2 |
49.8 |
2014年2月 |
50.2 |
52.6 |
50.5 |
47.4 |
48.0 |
49.9 |
2014年3月 |
50.3 |
52.7 |
50.6 |
47.8 |
48.3 |
49.8 |
2014年4月 |
50.4 |
52.5 |
51.2 |
48.1 |
48.3 |
50.1 |
2014年5月 |
50.8 |
52.8 |
52.3 |
48.0 |
48.2 |
50.3 |
2014年6月 |
51.0 |
53.0 |
52.8 |
48.0 |
48.6 |
50.5 |
2014年7月 |
51.7 |
54.2 |
53.6 |
49.0 |
48.3 |
50.2 |
附注
1.主要指标解释
采购经理指数(PMI),是通过对企业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结果统计汇总、编制而成的指数,它涵盖了企业采购、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是国际上通用的监测宏观经济走势的先行性指数之一,具有较强的预测、预警作用。PMI通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PMI高于50%时,反映制造业经济扩张;低于50%,则反映制造业经济收缩。
2.调查范围
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中制造业的31个行业大类。自2013年1月起,调查样本从原来的820家扩充到3000家。
3.调查方法
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采用PPS(Probability Proportional to Size)抽样方法,以制造业行业大类为层,行业样本量按其增加值占全部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分配,层内样本使用与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成比例的概率抽取。
本调查由国家统计局直属调查队具体组织实施,利用国家统计联网直报系统对企业采购经理进行月度问卷调查。
4.计算方法
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问卷涉及生产量、新订单、出口订货、现有订货、产成品库存、采购量、进口、购进价格、原材料库存、从业人员、供应商配送时间、生产经营活动预期等12个问题。对每个问题分别计算扩散指数,即正向回答的企业个数百分比加上回答不变的百分比的一半。
PMI是一个综合指数,由5个扩散指数(分类指数)加权计算而成。5个分类指数及其权数是依据其对经济的先行影响程度确定的。具体包括:新订单指数,权数为30%;生产指数,权数为25%;从业人员指数,权数为20%;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权数为15%;原材料库存指数,权数为10%。其中,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逆指数,在合成PMI综合指数时进行反向运算。
5.季节调整
采购经理调查是一项月度调查,受季节因素影响,数据波动较大。现发布的PMI综合指数和各分类指数均为经季节调整后的数据。
(原标题:2014年7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连续5个月回升)
独家解读:
不同于国家统计局方面“生产和市场需求双双加速增长”的观点,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认为,当前PMI数据只是处在周期性回升阶段,只能说明短期波动已经到底,经济开始企稳,加速增长的势头暂时还未出现,下行压力依旧存在。
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董事总经理,前研究所所长彭砚苹向网易财经表示,51.7%的的PMI值算是很高的水平了,PMI连续多月回升的态势表明经济在企稳,前期出台的各项微刺激政策发挥作用,给企业注入了活力。企业对市场的后续走势是看好的。但与此同时,她也表示,调结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慢慢见效。接下来还需要继续调整。
农银国际证券研究部联席主管林樵基向网易财经表示,官方PMI数据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小企业终于重回50以上的扩张水平,而过去7个月都处于50以下,反映多项微刺激政策,例如扶住小微企业融资的措施开始见效,这些效果同时反映在汇丰的统计之中。
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向网易财经表示,“国家统计局的说法过于乐观,我认为当前中小企业比任何时期都要困难,因而我很怀疑国家统计局关于中小企业数据的准确性。”他认为,以数据上的“正能量”来鼓吹中小企业企稳乃至全面复苏是不实事求是的行为,充其量只能“粉饰太平”,“我建议中央领导到中小企业一线看一看,了解实际情况。”而“500亿对于全国的中小企业来讲,实在是杯水车薪,很遗憾,中小企业的状况还是没有得到改善。”
邱跃成认为,数据表明钢铁行业终端的真实需求并没有改善,多数下游终端仍以按需采购为主,钢铁企业销售压力空前。当前虽然稳增长不断发力,但实际上钢材的重点下游行业景气度依然偏低。在终端需求尚未明显改善、供给又不断释放以及钢铁行业资金紧张局面难改的情况下,预计8月份钢价弱势盘整的格局仍将延续,难以出现大幅反弹行情。
汇丰PMI: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