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世界经济论坛、即达沃斯年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推销其招牌政策“安倍经济学”,对中国军事力量正常合理的发展含沙射影,为参拜靖国神社辩解,甚至把当前日中关系比作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英德关系。
中国专家指出,这是日本领导人惯用的“障眼法”,旨在以攻为守,试图通过描绘所谓中国威胁,掩盖日本扩充军力挤占财政、设立国家安全保障会议、强行推出《特定秘密保护法案》的事实,转移国内民众对“安倍经济学”弊端和安倍政府试图修改和平宪法的担忧。
转移视线 实为心虚
作为首名在达沃斯发表主旨演讲的日本首相,安倍首先突出“安倍经济学”实施一年多来的成效,尤其是经济结构改革这“第三支箭”,夸口称,他已经打破“某些改革永远不可能推行”的观念,同时承诺改善经商环境、改革劳动力市场,促进男女雇佣平等。
不过,就“安倍经济学”对摆脱通货紧缩、重振日本经济的实际效果和后续动力,日本国内外经济学家、财经媒体多有疑问。安倍发表演讲同一天,日本银行、即日本中央银行警告,因大规模量化宽松导致日元下跌而被推高的物价在近期快速上涨后可能陷入停滞。
安倍在演讲后半截话锋一转,声称不要“武力和威胁,而是对话和法制”,“必须在亚洲地区抑制无止尽的军备扩张”,要求“军事预算彻底透明化”。共同社、《日本经济新闻》等日本媒体和法新社、路透社等国际媒体均认为,这番话显然针对中国。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中方委员刘江永教授说,安倍这篇演讲一方面意在向日本民众展示其经济政策的成功,许诺今年提高工资水平,以缓和国内对今年4月1日起增加消费税率的忧虑,为9月连选连任自由民主党党首铺路。
另一方面,安倍再次大谈“军事透明度”,意在转移国际社会对安倍参拜靖国神社导致国内外批评、与邻国关系紧张的关注,掩盖安倍内阁执政后寻求突破和平宪法限制的举动。
刘江永说,日本去年底通过今后5年《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安倍内阁在财政状况比较困难、公共债务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两倍多的情况下,依然大幅增加防卫费用,年均增加3%,而今年4月日本消费税率恰恰将从5%增加到8%。这似乎意味着,安倍内阁打算把财政问题转嫁给日本国内外所有消费者,把民脂民膏用于今后的军力扩张。
安倍内阁去年设立国家安全保障会议,并且不顾国民强烈反对,在短时间内利用在国会的优势强行通过特定保密法。刘江永说,安倍要求别人透明,自己却遮遮掩掩,积极发展军备,制定针对中国的军事计划,特别保密法的制定更是大大限制国民知情权和媒体报道自由。这违背了日本战后和平、民主的发展道路。刘江永说,安倍使出这种障眼法,“是心虚的表现,是以攻为守的表演”。
口是心非 国际作秀
按照共同社的说法,安倍为了避免国际社会把安倍参拜靖国神社与复活军国主义挂钩,在达沃斯演讲中表示“日本是一个誓不再战的国家”,接受主持人提问时称外界对他参拜靖国神社“误解非常大”,“我们已经发誓永远不再发起战争”。
然而,安倍似乎忘了,就在19日,自民党通过今年行动方针,删除“决心贯彻不战誓言与和平国家理念”,写明“继承”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媒体说,这充分体现“安倍色彩”。
针对中国和韩国的抗议,安倍辩解称他“无意伤害中国人民或韩国人民的感情”,愿意与中韩领导人“敞开胸襟”对话。这番表态看似有诚意,却让人想起安倍的“政治导师”、多次参拜靖国神社的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小泉正是口口声声说要对话,实际对话内容却是辩解自己为什么要“拜鬼”;声称无意伤害邻国人民感情,实际行动则完全相反。